西汉时期,大将霍去病饮马瀚海,封狼居胥,面对汉武帝的府邸封赏,他却留下了“匈奴未灭,何以家为”的千古名句。两千多年后,日寇疯狂侵我中华,文立正毅然投笔从戎,浴血抗战。当继祖母急迫催问婚事时,他也做了相似的回答:“我们在外只谈工作,根本不顾私事!”意思是:抗战不胜利,根本不考虑成家。
文立正,原名文立徵,字国遒,湖南衡山人。1911年4月出生在衡山县东湖镇天柱村一个军官家庭。6岁时,在家乡的私塾开始接受启蒙教育,老师的循循善诱,使他从小就对读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1934年9月,文立正考入当时北平四大名校之一的辅仁大学,开始了向往已久的大学生活。或许出于从小到大养成的习惯,或许出于对辅仁大学、对化学系的无比热爱,他总是过着刻苦的生活。清晨,太阳刚刚升起,他便起床开始背诵英语单词;上午,认真听取老师授课,做好课堂笔记;下午,几乎每天都呆在实验室,在老师的指导下做实验、写报告;晚上,则到图书馆翻阅各类书籍和资料,充实自己的知识。当别人在睡懒觉时,他却早已起床学习,当别人下课后游玩时,他却在认真读书、做实验。闻鸡起舞的生活,使他的成绩一直名列前茅,即使是面对从未接触过的全英文授课,他也能很快适应。在与弟弟往来的书信中,常能见到他用英语交流思想。平日里,他课余时间看书累了,便拿出口琴吹奏,同学们也十分喜欢听他吹奏出的优美旋律。
在外求学的文立正,心中总挂念着亲人。他怀着满腔热忱经常给读高中的弟弟文立徽写信,勉励弟弟立志报国,“今夜一过,明天又是新年,你应当仔仔细细想想你所要做的事,如何准备你的将来,对着全国、全世界。”他告诫弟弟求学成材,“我希望‘你的面巾上有因打球流的汗,也有因读书流的汗渍’。”“一个人能解决吃饭问题,固然重要,但我以为终身毫无学问上的享受,何不长眠以休乎!”他的家书里,更有许多教诲弟弟修身养性、关心国事的言语。一份份家书,一句句嘱咐,表达了一位有理想有抱负青年的爱国之情,也传达了他对弟弟、对家人的深深爱意。
校园读书期间,文立正经常关注时事政治。当时万恶的日本帝国主义疯狂侵略华北,祖国大片河山落入敌手,国民党政府竟奉行不抵抗政策,抗日的前途在哪里?国家孱弱、社会黑暗、官吏腐败,谁又能拯救中国?这些都是他苦苦思考的问题。
在一次庆祝大会上,文立正听到一位共产党员号召人民团结抗日的演讲。他激动不已地说:“我过去长久思考的问题,现在总算有了答案,我看,抗日的前途就在这些共产党人身上,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救中国!”后来,参与一二九爱国学生运动,让文立正感受到了中国人民对抗日救亡的迫切渴望;《八一宣言》的发表,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更让文立正深深感受到共产党抗日救国的决心和真诚。从此,他下定决心一心一意紧跟共产党走,为党的事业、为抗日救国奉献一切!
1937年6月,文立正毅然办理大学退学手续。当时他已读大三,大学毕业指日可待。退学抗日,不仅意味着他将离开喜爱的大学,热爱的学业,更意味着他将出生入死,远离亲人。可是个人事小,国家事大,他知道抗日前线正需要热血青年的英勇献身,共产党的事业正需要追求者的勇往直前,他坚定地表示:“不赶走日本强盗,我再不返校园!”
1938年3月,他光荣地加入中国共产党。从此,将自己的一切献给了党领导下的民族解放事业。他远离家乡亲人,全身心投入对敌斗争,先后担任山东鲁南人民抗日自卫军政训处副处长、八路军115师运河支队政治部主任、鲁南军区第一军区政治部主任兼尼山支队政治处主任、鲁南军区第三军分区副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鲁南军区独立支队代理政委兼铁道游击队政委、中共鲁南区二地委委员兼宣传部长等职。他转战南北,浴血沙场,率领队伍爬飞车、断铁轨、炸火车、袭洋行、毁桥梁、夺机枪,打得日寇丢盔弃甲,打得敌人闻风丧胆。卓有成效的思想政治工作和神出鬼没的对敌作战战术,使他很快成为赫赫有名的抗日英雄。后来我国家喻户晓的著名小说和电影《铁道游击队》中的政委李正,便是以他为原型创作的人物。
在为理想奋斗的道路上,在血与火的战场上,在结下生死情谊的战友中,也有如花的少女与他互生情愫。可是国家危难、时局动荡、战火无情,内心相爱的两人相识几年后便只能天各一方,难有音信来往,至死都没能互诉衷肠。
1945年2月22日,文立正在临城县六区(现属滕州市)开展工作时,因叛徒告密,遭敌伪突然袭击,不幸壮烈牺牲,年仅34岁。
2015年8月,经党中央、国务院批准,民政部公布第二批在抗日战争中顽强奋战、为国捐躯的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体名录。文立正名列其中。
(文章来源:红网)
整理编辑:陈瑚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