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职工园地

美文欣赏:【过年】儿时的记忆

过年是朴实的中国人最有特殊情感的节日。每到过年,每条大街小巷,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过年的喜悦。过年的时间线拉得特别长,进了腊月到正月十六才结束,真是仪式感满满。小时候最喜欢过年了,每当放了寒假,就离过年不远了。

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过年从腊八开始。阴历腊月初八,一大早,妈妈就开始熬制腊八粥,腊八粥由大米,小米、糯米、红小豆、花生、红枣、桂圆、莲子、冰糖多种食材熬制。早上喝一碗香喷喷热乎乎的腊八粥,一整个冬天都暖和和的,希望来年丰衣足食。到了腊月二十三,小年到,年味就更重了。每到这一天,街上就开始卖甜滋滋的芝麻糖,手工制作的麻糖细长白亮,糖体上沾满了白芝麻,咬一口香香脆脆,传说在这一天灶王爷会下来“视察”家里情况,粘住灶王爷的嘴,让他回去不要乱说话。腊月二十四,扫房子,为的是破旧立新,温暖洁净地迎接新年。

最喜欢的就是置办年货了,在菜市场里鸡鸭鱼肉都买齐,保证食材充足。菜市场里银光闪闪的冻带鱼,买回去剁成段油炸,刺又少又好吃。我家过年最爱囤白菜了,放阳台二十几颗水灵灵的大白菜,包饺子,蒸包子,炖菜都少不了。

腊月二十八,贴对联,炸丸子,蒸花馍。这天早上先把家里的对联贴了,然后去爷爷家帮爷爷奶奶贴对联。贴完对子后要在门上倒着贴福字,福倒了,福到了......临近中午时,爷爷就开始生火炸丸子,香喷喷的丸子,刚炸出来时十分酥脆,我们几个小孩子总要争先抢着吃;妈妈、大娘和婶婶在屋里做枣花馍,发好的面,洗好的红枣,用擀面杖、剪刀,筷子,牙签,梳子等工具,在她们的手里不一会儿功夫就可以变成漂亮的枣花馍,寓意蒸蒸日上,步步高升。

等到腊月三十,伴随着外面阵阵爆竹声,和妈妈一起包饺子。不管会不会包,包的好不好看,总要尝试着包几个饺子,有点参与感就可以了。对了,过年包饺子总要洗干净几个硬币,随机包在饺子里,这样吃到包有硬币饺子的人能有一年的好运气。一家人端着煮好的饺子边吃边看春晚,不时被逗得哈哈大笑,不小心咬到硬硬的东西,啊,我吃到了有硬币的饺子,今年运气肯定好!守到晚上12点,伴随着春节的钟声,我们也困意袭来,把新衣服摆到床边,明早还要起来拜年呢。

大年初一,先一起到爷爷家拜年,然后就跟着弟弟妹妹到村里挨家挨户的拜年“王奶奶,我们来给您拜年了,祝您新的一年身体健康,万事如意”王奶奶笑的眼睛眯成条线,给我们几个小鬼头每人都发压岁钱,领完后去下一家“如法炮制”。等到中午回来,每个人都趴在床上勾起腿开始数自己“挣”的压岁钱。

元宵节的晚上街上有看花灯、猜灯谜的活动。等吃完元宵我们一家就跑到街上去,已是人山人海了。一盏盏漂亮的花灯下都有一张纸条,就是灯谜了。看着别人拿着灯谜去兑换奖品我也是心痒痒的不行,可是奈何年纪小怎么都猜不出来。“一口咬掉牛尾巴——打一字谜”,这不就是告诉的“告”嘛,可是有这么简单吗?不确定的我拿着题面去解谜,真的回答对了!还兑换了一支圆珠笔,不愧是我,真厉害。等到活动散场时我们才拿着小灯笼依依不舍地回家。

农历正月十六是一年一度古庙会的日子,上午吃完饭就可以和同学逛庙会了。庙会上什么都有,饿了吃血糕,炸串串,渴了有甘蔗汁,还有老北京糖葫芦,白胖胖的棉花糖......坐在桥口的老爷爷会吹糖人,画糖画,他刚刚吹出一个“齐天大圣”就引得周边的人拍手称赞。除了吃的,玩的,庙会上还有卖书包文具头绳的,可以为开学做准备。过了庙会就要开学了,这年也就结束了。

小时候过年真是热热闹闹,现在的我又有了新的身份——嫁到了衡阳,成为衡阳媳妇儿,感受着这边的风土人情和过年的习俗,也是一样欣喜和幸福。过年的心比过年的形式重要的多。即使没有绚烂的烟花,没有震耳欲聋的爆竹,但是家家户户灯火通明,新的一年便在人们的欢声笑语中悄悄地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