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车上的广播里传来一段小孩子欢快的声音。坐在副驾驶的我,扭头转向正专心开车回家的父亲说:“家里今年还做腊肉吗?”未等父亲答话,坐在后面的母亲笑着回道:“现在老家过年难得一见杀年猪了,谁还有心思做这个累人的东西。”听着母亲的答话,我楞了一下:“哦,也是”。可就在这一刻,不知为何,脑海里儿时的记忆如同幻灯片般一页页在眼前闪过。
老舍先生曾说,年味,从腊月开始。但在我的记忆里,年味,却是从外婆熏好的腊肉中弥漫开来。
腊肉,作为湖南具有代表性的美食之一。虽然现在的菜市场、超市里一年四季都有出售,可在小时候,腊肉都是过年才能吃到的。在我的老家衡阳,谁家过年要是没有熏制腊肉,那到了正月里,亲朋好友过来拜年都无法做桌像样的菜来招待,所以每年开春,村里家家户户至少都会养一两头猪,既为了增加一点收入,也为冬至时节的重头戏-杀猪,熏腊肉。而我外婆作为村里远近闻名的养猪大户,也是熏制腊肉的高手。小时候作为外婆的跟屁虫的我,从小便耳濡目染的明白了腊肉熏制的精髓所在。
有句话是这么说的,令人味蕾欢饮鼓舞的美食,绝对不能离开上好的食材本身。所以熏制腊肉也是一样,从挑选原料开始便要精挑细选,不是猪的每个部位的肉都适合熏制,腊肉的肉不能太瘦,这样熏制后的肉会很干,吃起来会很柴。只有在猪腹部的地方,才隐藏着熏制腊肉的黄金三角区-条子肉,也就是我们俗称的五花肉。而五花肉里肥瘦比例最佳的叫做中五花肉,靠近猪后臀尖的部位。选好原料只是制作腊肉“万里长征”的第一步。接下来的去毛、炮烙、上盐、堆磊、腌制,更是每道工序都不能偷工减料。等到盐腌制入味后,接下来便是至关重要的一步-熏制。不像其他人家常用松柏枝烧来熏制,外婆在每年秋收后,总是习惯留下一担瘪谷子(也就是里面没米的空谷壳),这,便是外婆熏制腊肉的独门利器,在松枝的引燃下,谷壳发出噼噼啪啪的响声,伴随而来的是一阵谷壳特有的稻香,这时腊肉摆在火盆的上方,烟雾缭绕中,冬日的阳光照射在忙碌的外婆身上,如同一副浓墨重彩的西洋油画印刻入眼中,成为我儿时难以忘怀的场景。
正当我沉浸在美好的回忆里时,耳畔的呼喊将我拉回了现实:“发什么呆!快把东西提下车。”这时我鼻子忽然不自觉的耸动,“咦,哪来的腊肉香味?难道我入戏太深,产生错觉了?”抬头一看,外婆正系着略带油渍的围裙满脸笑容的看着我,用着她特有的大嗓门叫我过去,而老家二楼的阳台上,一片如林般的腊肉正在夕阳的光斑映射下,发出如琥珀般晶莹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