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兴调查研究之风”刚部署,上级就开始紧锣密鼓地带头落实,做好示范,本意是好的,就怕执行到下面变味了。最近几件工作中的小事让人觉得基层形式主义压得太狠了。
(1)刚布置某项“招商引资专项行动”,实际和以前没啥变化,变换了一些口号而已。工作刚布置,马上就开始让下面报完成情况、特色亮点、存在问题、下一步举措,甚至总结等等材料。隔三差五报各种表格,开各种汇报会,时间都花在应付检查上去了,哪有时间去开展实际工作?
(2)上级为了写自己的专项性材料,但苦于没有思路,于是想到了向下级要素材材料,然后加工整合。面向下级所有单位普发,不管关联度高低全发,并要求均报告材料,为了完成自己的两三页材料,要求几十个单位均提供两三页材料,给其他单位所有人多花时间去准备,哪有时间去落实?
(3)落入假学习的形式主义,上级一有动作,下级抓紧时间召开会议传达学习,把上级文件读读念念,然后在微信号发一条信息,记录一些会议记录本,显示已学,并没有真正学习到会议的实质内容,学后该干嘛干嘛,没实质行动,那么这次学习就是一次形式主义。更有的单位为了显示自己和别人不一样,搞所谓的特色亮点来争取“政绩”,请电视台媒体记者来各版面铺开,费时又费力,看学习过程不看学习质效更是形式主义。
形式主义怎么形成的,主要原因是一些制造形式主义的部门的存在。一些党政部门在时代发展的洪流中找不到自己的位置,或许这个位置早已失去了存在的意义。但是为了刷存在感,不时地抛出一些无中生有的事情,他们的工作已经变成造势,找事儿。
还有一个原因就是体制内有些人为了提拔搞所谓的创新,但这些创新都没有实地调研了解可行性,拍脑袋决策,最后的效果就是理论上有效果,实际就是为单位增加负担。比如党建要求年年出特色项目,其实党建工作比较严肃,需要相对稳定的制度和做法,但是为了所谓的特色,导致的就是一年一个口号。
在科学高效,信息公开的时代,有些上级已经成为麻烦的制造者,已经不合时宜。但他们拒绝到现实中去调查研究,改变工作思路,与时俱进。他们始终飘浮在上层,不时地通过微信或者平台向下面发送一些奇怪的想法。千万别小看了这些奇葩的想法,对于基层来说,随便一个设想,要让下面为了应付你多花好几天的时间,那是很大的工作压力,可惜这些压力对实际工作还没啥作用。
形式主义何时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