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贿赂是指以语言上的欺骗,夸大,奉承,以达到相应的目的。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的《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提出,党内不准搞拉拉扯扯、吹吹拍拍、阿谀奉承。这既是党内政治生活中的一条铁律,也是党员领导干部日常生活中不可触碰的一条“红线”。
1亲自
新华社总编室组织国内部、国际部、对外部、新闻研究所搜集整理了近年来各编辑部规定的禁用词,编成公布第一批禁用词。其中规范:对各级领导同志的各种活动报道,不使用“亲自”等形容词。《人民日报》评论指出,现实中一些领导干部很受用这“亲自”。“亲自”一词本身,其实并无太多情感色彩,但用来修饰领导干部某些言行时,便让人觉得不那么妥当。究其原因,这种反差乃是群众的期许与干部的作为之间的差距所致。如交党费、参与支部活动等,本是一名党员的基本义务,作为领导干部更应主动带头,但有的领导干部将此视为无关紧要的小事,偶尔为之,便成了“亲自”。还有的领导干部觉得自己权力在握,高高在上,对下属和群众常常是一派“官老爷”架势,做点分内之事,便觉劳苦功高,“亲自”也就成了突出其“贡献”的习惯性修饰。但是,作为领导干部,不要忘了,党和人民赋予领导干部权力,是为了更好地实现党的宗旨,即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用好这份权力是群众的期许所向,更是领导干部的责任所在,本末不可倒置。
2重要
领导讲话不一定都重要,这应该是实事求是的。可是人们在参加各种会议时却有着这样一个结论:凡是领导讲话都是重要的。对领导的讲话言必称“重要”,为领导营造出一种总是自我感觉良好的氛围,因此也可以说是对领导干部的一种精神麻醉剂。不少领导,因此飘飘然,自己讲话是否“重要”已经并不重要,却可以陶醉于高高在上惟我独尊的地位。久而久之,习惯听好话,习惯听人说“重要”,逆耳的真话便很难听进。显然,领导讲话都称“重要”,对于官场风气和领导干部自身的腐蚀,不容小觑。
3尊敬
一位新上任的省委书记,在一次干部会议讲话快结束时说:开会时称呼上不要讲尊敬的某某同志,这个东西讲的人很累,听的人也累。尊敬了这位同志,旁边人又没尊敬。以后立一个规矩,写报告都不要尊敬的什么,某某同志就行。尊敬是放在心里的。
之所以许多人习惯用“尊敬”,《领导文萃》的文章这样分析:领导在旁边坐着,轮到你发言或汇报工作,敢不说“尊敬的某某同志”吗?常言道,礼多人不怪。万一你内心的“尊敬”没有表达充分,或者表达不到位,引发领导不快,再有人添些小话,升官之路难说不会受影响。“桀骜不驯”乃官场大忌,这类细节必须注意。这恐怕也是一种国情吧。
4把副职叫正职
中纪委机关报近日刊文称,当前,党内称呼庸俗化的现象有了明显改善,但一些职务称呼喜欢“戴高帽”的现象却仍然屡见不鲜,最常见的是将“副职”叫成“正职”。有的同志为了“讨好”上级,故意在称呼中省略“副”字,以此表示对上级的尊重。文章指出,这种“奉承”心理,某种程度上也是一种“语言贿赂”。
5百忙之中
领导下基层调研,主持人致欢迎词:“欢迎各位领导百忙之中检查指导”。“百忙之中”指工作十分繁忙,语出丰子恺《桂林的山》:“然而百忙之中,必有一闲。”领导下基层本是职责所系,与忙不忙没关系。
6党内生活中言必称“长”
当前,一个很重要的问题是:党内生活中,一些同志言必称“长”。貌似不称呼领导的职衔就害怕领导不高兴、给自己穿小鞋。十八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规定:“党内一律称同志。”在党内提倡互称同志,不称职衔,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毛泽东同志早在1959年就提出要大家互称同志,改变以职务相称的旧习惯。为此,党中央于1965年12月专门就这个问题发出了通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又一次重申了毛泽东同志的这一主张,要求党内一律互称同志,不要称职衔。言必称“长”反映“下属”心态、奉承心理。
7大
总结领导讲话时,用诸如“大智慧、大气魄、大思想、大站位、大格局”形容。有的时候,还是要尊重事实。
称呼“戴高帽”现象不但会助长吹捧之风,消解党内关系的严肃性,同时也会对党群关系和党的整体形象带来负面影响,不利于党员干部作风的转变。要让风气淳化起来,当然要对“戴高帽”现象说不。不管是无心之举,还是有意而为,都与正常的党内生活相悖。如何让“戴高帽”现象少下来,值得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