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监督检查 政治监督

刘越高朱健发表联合署名文章《深学笃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新衡阳》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须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自然和生态环境,坚定不移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近年来,衡阳市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引,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全力守护好衡州大地的一草一木、山山水水,以持续改善的良好生态环境支撑衡阳加快推进区域中心化进程和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2022年,全市环境空气质量首次全域达到国家二级标准,市城区环境空气质量连续三年达到国家二级标准,市城区PM2.5年均浓度32ug/m³,是有监测记录以来最低浓度;湘江干流衡阳段水质均值达到Ⅱ类水质标准,国考断面水环境质量改善幅度排全省第一、进入全国(339个地级市)前30强。

提升政治站位,把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贯穿加快推进衡阳区域中心化的全过程。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站在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高度,全面推动生态文明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形成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党的二十大将“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作为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内容、本质要求,为生态文明建设锚定了新的历史方位、明确了政治保障、提供了行动指南。奋进新时代、迈上新征程,我们要进一步树牢政治思维,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结合正在开展的主题教育,不断把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贯穿到衡阳高质量发展、加快推进区域中心化进程的全过程、各方面,以实际行动忠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

落实“双碳”战略,把发展方式绿色转型贯穿加快推进衡阳区域中心化的全过程。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绿色化、低碳化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环节。作为老工业基地城市,衡阳要重拾历史荣光、开创未来之光,必须创新绿色发展模式,走好绿色发展之路,在“制造立市、文旅兴城”中坚定不移贯彻落实“双碳”战略,用好国家废旧物资循环利用体系建设重点城市“国字号”招牌,统筹推进“碳达峰十大行动”落实落地,积极推动有色、盐化等传统优势产业绿色转型和技术改造,大力培育5G、人工智能、生态旅游等新兴产业发展,扎实推进宁电入湘等项目建设,因地制宜发展风电、光伏发电、抽水蓄能、盐穴压缩空气储能等新型储能,不断推动产业结构、能源结构、交通运输结构等调整优化,为高质量发展腾出更多生态容量,让绿色低碳成为衡阳发展的鲜明底色,协同推进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与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坚持系统观念,把生态环境综合治理贯穿加快推进衡阳区域中心化的全过程。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生态是统一的自然系统,是相互依存、紧密联系的有机链条。生态环境治理,必须从系统工程和全局角度寻求新的治理之道。我们要突出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不断优化生态保护红线,不断完善自然保护地体系,科学构建国土空间生态安全格局;要全面贯彻落实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各项决策部署要求,扎实推进“一江四水”沿线治污治岸治渔;要深入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持续推进精准化治气、系统化治水、效能化治土、规范化治废,不断补齐生态环境基础设施短板,确保攻坚战实效得到人民认可、经得起历史检验,让衡州大地青山常在、绿水长流、空气常新,努力绘就山水人城和谐相融新画卷。

强化民本意识,把共建共治共享贯穿加快推进衡阳区域中心化的全过程。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良好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保护生态环境需要全民参与、共同治理。我们要坚持问需于民,紧扣生态惠民、生态利民、生态为民,大兴调查研究之风,着力解决损害群众健康的突出环境问题;坚持问策于民,积极开展创建节约型机关、绿色家庭、绿色学校、绿色社区、绿色出行等行动,持续放大“衡阳群众”“湾村明白人”“屋场恳谈会”等社会治理品牌效应,不断引导更多群众参与生态文明建设;坚持问效于民,将人民群众满意度作为工作考核金标尺,持续优化污染防治责任体系,推动形成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生态环境保护共同体。

生态兴则衡阳兴,生态美则衡阳美。让我们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学笃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决抓好突出环境问题整改,持续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为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新衡阳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