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监督检查 其他监督

中共湖南省委 湖南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施意见

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发〔2004〕16号),进一步提高我省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结合我省实际,提出以下实施意见。
一、充分认识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1.大学生是十分宝贵的人才资源,是民族的希望、祖国的未来。目前,全省在校大学生包括本科生、专科生和研究生已超过65万。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高他们的思想政治素质,把他们培养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对于大力推进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确保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兴旺发达、后继有人,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2.改革开放特别是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全省各地区各部门和高校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切实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培养高素质人才,推动我省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维护学校和社会稳定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当前,我省大学生思想政治状况的主流积极、健康、向上。他们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坚决拥护党的路线方,针政策,高度认同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充分信赖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对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充满信心。
3.国际国内形势的深刻变化,使我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机遇与挑战并存。国际敌对势力与我争夺下一代的斗争更加尖锐复杂,西方文化思潮和价值观念以及腐朽没落的生活方式对大学生的影响不可低估。随着对外开放不断扩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我国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多样化,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和差异性日益增强。这有利于大学生树立自强意识、创新意识、成才意识、创业意识,同时也带来一些不容忽视的负面影响。部分学生不同程度地存在政治信仰迷茫、理想信念模糊,对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前途信心不足等问题;部分学生艰苦奋斗精神淡化,崇尚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一些学生以自我为中心,诚信意识淡薄,社会责任感缺乏,团结协作观念较差,心理素质欠佳等。
4.面对新形势、新情况,我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还存在不少亟待解决的问题:少数高校认识不到位,没有把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摆在首位、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办法不多,投入不够;与新形势相适应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亟待建立完善,学生管理工作与形势发展要求不相适应,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建设亟待加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性不强,思想政治教育与大学生思想实际结合不紧;少数教师不能做到教书育人、为人师表;全社会关心大学生健康成长的良好环境尚未形成。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极为紧迫的战略任务。
二、正确把握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5.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党的教育方针,紧密结合我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实际,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以思想道德建设为基础,以大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坚持以人为本,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努力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6.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遵循下列基本原则:(1)坚持教书与育人相结合。学校教育要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把人才培养作为根本任务,把思想政治教育摆在首要位置。(2)坚持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既要充分发挥学校教师、党团组织的教育引导作用,又要充分调动大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他们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3)坚持政治理论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既重视课堂教育,又注重引导大学生深入社会、了解社会、服务社会。(4)坚持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既讲道理又办实事,既以理服人又以情动人,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际效果。(5)坚持教育与管理相结合。把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学校管理之中,建立长效工作机制,使自律与他律、激励与约束有机地结合起来,有效地引导大学生的思想行为。(6)坚持普遍教育与个性教育相结合。既遵循大学生群体的思想和心理发展规律,又考虑大学生的个体差异,因势利导,因材施教。(7)坚持继承优良传统与改进创新相结合。在充分借鉴已有经验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途径、新方法,努力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增强实效性。
三、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任务
7.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深入进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要坚持不懈地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大学生,深入开展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和基本经验教育,开展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历史教育,开展基本国情和形势政策教育,开展科学发展观教育,使大学生牢固树立祖国观念、人民观念、党的观念、社会主义观念,正确认识社会发展规律,认识国家的前途命运,认识自己的社会责任,确立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共同理想和坚定信念。同时,要积极引导大学生不断追求更高的目标,使他们中的先进分子树立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确立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念。
8.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深入进行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深入开展中华民族优良传统和中国革命传统教育,培养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精神,树立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要把民族精神教育与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教育结合起来,引导大学生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伟大实践中,在时代和社会的发展进步中汲取营养,培养爱国主义情怀,树立国家利益至上的思想,培养改革精神和创新能力,始终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和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要充分发挥地域特色,挖掘湖湘文化的爱国主义内涵,使湖南丰富的爱国主义教育资源得到充分利用。高校要有计划、分批次组织学生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参观。
9.以基本道德规范为基础,深入进行公民道德教育。要认真贯彻《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以诚实守信为重点,广泛开展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教育,引导大学生自觉遵守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基本道德规范。坚持知行统一,积极开展道德实践活动,把道德实践活动融入大学生学习生活之中。引导大学生从身边的事做起,从具体的事做起,着力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文明行为,成为公民道德建设的主力军和遵守公民道德的模范。发现、培养和树立大学生先进典型,设立并评选“湖南省大学生品学奖”。
10.以大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深入进行素质教育。要在加强思想道德素质教育的同时,加强组织纪律和民主法制教育,加强人文素质教育和科学精神教育;加强社会知识和卫生健康教育,促进大学生各方面协调发展;引导大学生勤于学习、善于创造、甘于奉献,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人。
四、充分发挥课堂教学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导作用
11.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是大学生的必修课,体现了社会主义大学的本质要求。省教育厅要把马克思主义学科作为重点学科,把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作为重点课程加强建设,高校必须在政策和经费等方面予以保障。要按照充分体现当代马克思主义最新成果的要求,着力构建基本教材、教学参考资料等纸介质教材与多媒体课件、网络课件、教学示范片等电子音像制品相结合的立体式教材体系。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专职教师要按不低于专任教师总数的6%的比例配备;要注重培养学科带头人和学术骨干,继续鼓励在职攻读硕士、博士学位;组织专职教师研读马克思主义经典原著,夯实马克思主义理论功底,切实解决真学、真懂、真信、真用的问题;开展全省性、全校性教学公开。课讲评和观摩活动,强调集体备课,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水平;定期组织他们深入农村社区、企事业单位、改革开放前沿地区开展社会实践活动。高校党委书记、校长要按政治家、教育家的要求,带头参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承担部分教学任务。吸引和鼓励相关专业课的教授承担一定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任务。要紧密结合形势的发展和大学生学习、生活与思想政治状况的新特点,切实改革教学内容。要改变单一的课堂灌输现象,增加专题讲授、原著辅导、实践考察、撰写论文等方式,开展课堂讨论、演讲辩论、知识竞赛、案例分析等教学活动,切实改进教学方式方法。要重视通过运用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提高教学的信息化、现代化水平,切实改善教学手段。要改进和完善考试方法,采取多种形式,综合考核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和实际表现,力求全面、客观反映大学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和道德品质。要完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督导制度,加强督导员队伍建设。要总结推广经验,深入推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大学生头脑工作。力争在3—5年内,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明显提高。
12.形势与政策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每个学生的必修课程。各高校要以规范化、制度化建设为重点,加强形势与政策课的课程建设和教学管理。要配备高素质的专职教师负责形势与政策课的教学和研究工作。高校党政领导、学生辅导员和班主任、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哲学社会科学相关学科的教师要积极承担一定的形势与政策教学任务。要及时组织学生学习形势政策方面的资料。建立大学生形势政策报告会制度,邀请省、市州党政领导和省直有关部门负责人到高校作形势报告,帮助大学生更直接地了解我省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新成就、新变化,以及国际国内形势发展变化的新趋势、新特点。
13.高校哲学社会科学课程负有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职责。要结合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切实加强哲学社会科学学科建设,努力形成以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具有时代特点和湖南特色、结构合理、门类齐全的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要建立哲学社会科学教师、兼任班主任制度,定期与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专职工作者联系沟通,为他们准确把握大学生思想状况提供渠道。哲学社会科学教师要正确认识哲学社会科学的意识形态属性,不断增强育人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在教学中充分体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用科学理论武装大学生,用优秀文化培育大学生。要发扬理论联系实际的优良传统,发挥哲学社会科学的优势,紧紧围绕大学生普遍关心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的重大问题,做好释疑解惑和教育引导工作。
14.高校各门课程都具有育人功能,所有教师都负有育人职责。广大教师要以高度负责的态度,率先垂范、言传身教,以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和人格给大学生以潜移默化的影响。要把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到大学生专业学习的各个环节,渗透到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各个方面。要深入发掘各类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在传授专业知识过程中加强思想政治教育,使学生在学习科学文化知识过程中,自觉加强思想道德修养,提高政治觉悟。要坚持学术研究无禁区、课堂讲授有纪律,严格教育教学纪律,切实加强教材管理,在讲台上和教材中不得散布违背宪法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错误观点和言论。
要进一步完善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制订操作性强的实施办法,将教书育人的情况作为职务聘任、年度考核、派出进修、成果评奖、提拔使用的重要依据。要制订并完善师德标兵评选表彰制、学生社团顾问制、研究生导师思想政治工作责任制等制度,定期开展师德建设经验交流、育人先进事迹巡回报告等活动。
五、努力拓展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
15.深入开展社会实践。社会实践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环节。要建立大学生社会实践保障体系,探索实践育人的长效机制。高校要把社会实践纳入学校教育教学总体规划和教学大纲,规定学时学分,提供必要经费,使社会实践制度化、规范化。积极探索和建立社会实践与专业学习相结合、与勤工助学相结合、与择业就业相结合、与创新创业和服务社会相结合的管理体制,增强社会实践活动的实际效果,培养大学生的劳动观念和职业道德。高校要认真组织教育实践、军政训练、专业实习、社会调查等教学环节实践,其中,大学新生军政训练时间不得少于15天。各级政府要大力支持“三下乡”、“四进社区”、“西部计划”等志愿服务和勤工助学活动。各级政府和高校要加强组织引导,制定优惠政策,为公益活动、科技发明、红色旅游等鼓励学生自愿参加的活动提供便利条件。要加强社会实践基地建设。高校要主动与社会联系、与基层联系,本着合作共建、双向受益的原则,建立多种形式的社会实践基地,力争每个学校、每个院系、每个专业都有相对固定的基地,长期坚持,使大学生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增强社会责任感。
16.大力建设校园文化。校园文化具有重要的育人功能,要建设体现社会主义特点、时代特征和学校特色的校园文化,形成优良的校风、教风和学风。高校要通过总结办学经验,明确办学思想、办学目标和办学理念,要把长期办学过程中所体现出来的优良传统、文化个性和办学特色,凝炼为师生员工高度认同的学校精神。要积极建设“志存高远、爱国敬业、为人师表、教书育人、严谨笃学、与时俱进”的优良教风。要完善大学生行为规范,严格管理特别是考试纪律管理,努力形成勤于学习、奋发向上、诚实守信、敢于创新的良好学风。开展丰富多彩、积极向上的学术、科技、体育、艺术和娱乐活动,寓教育于文化活动之中。要结合传统节庆日、重大事件、重要纪念日、开学典礼、毕业典礼和奖学金颁发等,积极开展特色鲜明、吸引力强的主题教育活动。要组织好全省“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大学生文艺汇演、大学生运动会等深受大学生欢迎的活动。有条件的市州要将城市文化设施建设与大学校园建设统筹规划,为师生的文体活动提供方便。高校要将完善文化设施纳入学校建设计划,建设好大学生活动中心。加强校园人文环境和自然环境建设,写好校史、建好校史陈列室,激励大学生继承和弘扬学校优良传统;开展绿化美化工作,用优美的自然环境陶冶师生员工的情操;结合学校办学传统和育人目标,建造健康高雅的人文景观。加强校园舆论环境建设,建设、管理和使用好校报、校刊、校内广播电视、学校出版社、宣传橱窗、海报栏等宣传舆论阵地,用先进文化占领校园文化阵地,引导师生员工坚决抵制各种有害文化和腐朽生活方式的侵蚀和影响。加强、哲学社会科学研讨会、报告会、讲座的管理,实行校内主管部门审批制度,把好关口,决不给错误观点和言论提供传播渠道和舞台。坚决禁止在学校传播宗教。
17.主动占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新阵地,增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吸引力。进一步加强湖南省大学生信息港的建设,继续开展全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优秀网站(网页)评比活动、大学生网上征文评比活动。各高校要结合学校实际,建设好融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服务性于一体的主题教育网站(网页)。经常邀请有关领导和专家就大学生关注的重点、难点、热点问题进行咨询与对话,为大学生学习、生活提供服务,多做统一思想、解疑释惑、平衡心理、理顺情绪、化解矛盾、凝聚力量的工作,不断提高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公信力和亲和力。要运用技术、行政和法律手段,加强对校园网特别是留言版的管理,密切关注网上动态,严防各种有害信息在网上传播。积极开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与实践,加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形成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体系,牢牢把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动权。
18.开展深入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和心理健康教育。要结合大学生实际,广泛深入开展谈心活动,有针对性地帮助大学生处理好学习成才、择业交友、健康生活等方面的具体问题,提高思想认识和精神境界。要重视心理健康教育,根据大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教育规律,注重培养大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和自尊、自爱、自律、自强的优良品格,增强大学生克服困难、经受考验、承受挫折的能力。要坚持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教育、普及教育与个别咨询、课堂教育与课外活动、教育与自我教育、解决心理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的基本原则,积极开展心理普查、心理健康知识教育、心理辅导和咨询、心理问题危机干预等活动。高校要在学生工作系统设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工作的专门机构,在编制总额内合理安排人员编制,保证工作场所和专项经费。建设一支以专职教师为骨干,专兼结合、专业互补、相对稳定、素质较高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工作队伍。要按生师3000—5000:l的比例配备专职教师,并将其纳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序列或心理学等相应专业序列,评聘相应的教师职务。要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队伍进行培训,并参照国家有关部门心理咨询专业人员相关规定和要求,逐步使专职心理健康教育和咨询人员达到持证上岗要求。
19.努力解决大学生的实际问题。思想政治教育既要教育人、引导人,又要关心人、帮助人。高校要做好后勤管理和服务工作,为大学生成长成才创造条件。要切实加强学生公寓、食堂、澡堂等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满足大学生学习、生活等方面的合理需求。要把后勤社会化管理与学校服务育人职责有机结合起来,不断增强服务的育人功能。要加强对经济困难大学生的资助工作,以政府投入为主,多方筹措资金,不断完善资助政策和措施,形成以国家助学贷款为主体,包括助学奖学金、勤工助学基金、特殊困难补助和学费减免在内的助学体系。积极落实新的国家助学贷款政策,完善助学贷款管理办法,进一步推进助学贷款业务。从2005年起,省财政要按照新的国家助学贷款政策规定,安排助学贷款贴息资金和风险补偿金,确保国家助学贷款新政策在全省顺利实施。高校每年确定预算时,要提取10%的学费收入专项用于资助经济困难学生,并采取设立勤工助学岗位、提倡社会捐助等多种措施,扩大资助渠道,不让一个大学生因经济困难而失学。要健全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机构,确保就业指导教师和专职工作人员与应届毕业生的比例不低于l:500。进一步加强就业指导,开设好《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对大学生进行就业观念和创业思想的教育,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引导毕业生到基层、到西部、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建功立业。建立健全就业信息服务系统,制定大学生自主创业的政策措施,为毕业生提供优质的就业创业服务。
六、充分发挥党团组织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20.发挥党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高校党组织要高度重视学生党员发展工作,坚持标准,保证质量,把优秀大学生吸纳到党的队伍中来。对入党积极分子要注重早期培养,加强制度建设,严格发展程序,进行系统的党的基本知识教育和实践锻炼。对大学生党员要加强先进性教育,帮助他们不断提高党性修养。坚持把党支部建在班上,努力实现本科学生班级“低年级有党员、高年级有党支部”的目标。选拔优秀学生辅导员和青年教师担任学生党支部书记。建立学生党员联系学生班组、学生公寓和学生制度,推广“党员示范岗”的做法,开展“一个党员一面旗帜”活动,给学生党员交任务、压担子,充分发挥学生党员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带头作用和先锋模范作用。创新学生党支部活动方式,丰富活动内容,增强凝聚力、战斗力和影响力,使其成为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坚强堡垒。高度重视研究生党组织建设,切实加强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积极创造条件,对所有递交入党申请书的研究生进行系统培训。积极探索按学科、专业设置研究生党支部的新模式。
21.发挥共青团和学生组织作用,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共青团是党领导下的先进青年的群众组织,是党的助手和后备军,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具有重要作用。高校团组织要把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摆在突出位置,充分发挥在教育、团结和联系大学生方面的优势,协助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竭诚为大学生的成长成才服务。要全面实施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要坚持党建带团建,把加强团的建设作为高校党建的重要任务;坚持团建促党建,加强对优秀团员的培养,认真做好推荐优秀共青团员入党工作。要切实加强团的组织建设,选拔优秀青年党员教师做团的工作,保证高校共青团组织机构设置、人员配备及其相应的职级待遇。要把团干部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做好培养、锻炼和输送工作。高校学生会、研究生会是党领导下的大学生群众组织,是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依靠力量,也是大学生自我教育的组织者。学生会、研究生会要自觉接受党的领导,在共青团指导下,针对大学生特点,开展生动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把广大学生紧密团结在党的周围,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更好地发挥桥梁和纽带作用。
22.依托班级、社团等组织形式,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着力加强班级集体建设,选配素质高、热心为同学服务的学生党员或优秀团员担任团支部和班委会的负责人。团支部、班委会要经常分析本班大学生的思想、学习和生活状况,把握大学生的思想脉搏,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主题班会等活动,发挥团结学生、组织学生、教育学生的职能。要加强对大学生社团的领导和管理,帮助大学生社团选聘指导教师,开展优秀大学生社团评选,支持和引导大学生社团自主开展活动。要高度重视大学生生活社区、学生公寓、网络虚拟群体等新型大学生组织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选拔大学生骨干参与学生公寓、网络的教育管理,发挥大学生自身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增强教育效果。
七、大力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建设
23.严格选拔,切实保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的数量和质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主体是学校党政干部、共青团干部、思想政治理论课和哲学社会科学课教师、辅导员和班主任,其中辅导员和班主任是骨干力量。辅导员按照党委的部署有针对性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班主任负责在思想、学习和生活等方面指导学生。高校要根据教育部的文件规定,总体上按1:200的比例配备专职辅导员,保证每个院系的每个年级都有一定数量的专职辅导员。同时,每个班级都要配备1名兼职班主任。坚持德才兼备的原则,按照政治强、业务精、纪律严、作风正的要求,选拔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从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人员必须坚决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具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和较强的政治鉴别力。专职共青团干部和专职辅导员一般应为中共党员,应从品学兼优的毕业生、优秀青年教师和党政干部中选聘;兼职辅导员应从专业教师和品学兼优的研究生、高年级本科生中选拔配备;班主任应从思想素质好、业务水平高、奉献精神强的教师和管理干部中选聘。从事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辅导员原则上由具有硕士以上学位或具有副高级职称以上的教师或优秀博士生担任。高校可以根据工作需要,在本校推荐免试硕士生、博士生中择优选聘专职辅导员,专职从事辅导员工作一段时间后,再攻读研究生学位。要注意改善队伍的学历结构与专业知识结构,对具有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具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及相关专业知识的人员优先考虑。所有专职辅导员都应取得高等学校教师资格。
24.加强培养,积极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可持续发展。进一步加大培训力度,不断提高队伍的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建立分层次、分类别、多形式和重实效的队伍培训体系,坚持先培训后上岗,岗前培训、日常培训和骨干培训相结合。省教育厅牵头制订全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培养计划,建立“思想政治教育与学生管理人才培养基地”,争取用3—5年时间,对全省专职从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骨干全部培训一次,以后每5年轮训一遍。高校要有计划地安排其他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人员进行脱产、半脱产或在职培训;有计划地选拔推荐一批优秀党政干部、共青团干部、辅导员、班主任定向攻读硕士、博士学位或担任高级访问学者,学成后回校专职从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培训内容应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学、教育学和心理健康教育、职业发展指导、学生事务管理等为主。
25.完善激励和保障机制,充分调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的积极性。进一步完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人员专业职务系列评聘办法,充分考虑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践性强的特点,注重考核其工作实绩。专任教师晋升高一级教师职务时,原则上要有担任班主任等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经历。高校要在岗位津贴、工作条件、生活待遇等方面向辅导员适当倾斜。要通过合理调整校内奖酬金分配办法,使专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人员的平均收入不低于本校相应职别教师的平均收入水平。建立省级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十佳先进个人”、“十佳优秀领导者”评选表彰制度,树立、宣传、推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先进典型。要统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专职人员的发展。鼓励和支持一批骨干长期从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向职业化、专家化方向发展。要把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队伍作为党政后备干部培养和选拔的重要来源,根据工作需要,向校内管理工作岗位输送或向地方组织部门推荐。高校选拔党政领导干部,要重视专职辅导员的经历。根据本人的条件和志向,也可向教学、科研工作岗位输送。
26.完善考评,切实加强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的管理。要统筹规划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建设工作,将队伍建设情况纳入学校主要领导和主管领导任期工作目标考核的范围。高校要加强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人员的考核和管理,建立符合大学生思想教育特点要求的工作考核体系,完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人员特别是辅导员、班主任的工作职责规范和考核制度,原则上每年考核一次,考核结果要与职务聘任、奖惩、晋级挂钩。
八、积极营造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良好社会环境
27.大力弘扬主旋律,营造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宣传、理论、新闻、文艺、出版等有关方面要按照“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的要求,自觉为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服务。要多出精品,为大学生提供丰富的精神食粮。要切实加强对各类媒体和出版、发行机构的管理,堵住不良文化传播的源头。要坚持团结稳定鼓劲、正面宣传为主,积极宣传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先进典型和优秀大学生的先进事迹,并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长期作为宣传报道的重点予以关注;对于社会和高校出现的一些突发事件与热点现象,应遵循相关政策和纪律,慎重报道,不能肆意渲染和恶性炒作。坚决打击非法网站和色情网站,净化网络环境,支持红网等重点新闻网站的改革创新,增强吸引力和感染力。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为学生提供更多更好的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通过政策与经费支持引导文化部门和艺术团体进一步推进高雅文化进校园活动,丰富校园文化生活,提高学生艺术修养;加强手机短信息和声讯台的监管,防止有害信息污染社会和校园;加强对娱乐场所的管理和检查,坚持不懈地开展“扫黄”“打非”,依法净化文化市场。
28.加强综合治理,优化校园周边环境。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把优化校园周边环境作为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任务,结合城市改造和社区建设搞好规划,加强综合治理。各有关部门和高校要密切配合,定期研究校园及周边环境综合治理工作,集中解决学校及周边存在的治安、交通、文化、城建等环境问题。要将学校及周边环境综合治理纳入市州、县市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考核体系。依法加强对校园周边的文化、娱乐、商业经营活动的管理,坚决取缔非法出租屋和校园周边干扰正常教学、生活秩序的经营性娱乐场所,对校园及周边依法经营的网吧、电游室、歌舞厅等要规范管理,实行零点关门制。严厉打击各种刑事犯罪活动,及时妥善处理侵害学生合法权益、身心健康的事件和影响学校、社会稳定的事端。
29.创造条件,完善社会服务与育人环境。社会各方面都要为大学生专业实习和社会实践活动创造条件,提供便利。全省各类纪念馆、博物馆、烈士陵园、展览馆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对大学生集体参观一律实行免费。要动员各方面力量,完善资助经济困难大学生的机制,积极引导社会团体、企业和个人资助经济困难大学生,逐步形成多元资助体系,帮助大学生解决实际困难。各级政府要将高校毕业生就业作为就业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常抓不懈,完善毕业生就业市场机制,健全毕业生就业服务体系,落实毕业生自主创业、灵活就业的各项扶持政策。政府相关职能部门要及时提供就业信息,指导毕业生自主择业。高校要探索建立与大学生家庭联系沟通的机制,相互配合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学生出现重大问题或异常情况要及时告知家长,听取反馈意见,共同采取相应的教育与管理措施。还可通过家长委员会或家长座谈会等形式,让学生家长直接参与学校对学生的教育管理,争取家长对学校有关管理措施的理解和支持。
九、切实加强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领导
30.统筹规划,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领导方式。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把“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这一重大课题始终摆在重要位置,切实加强领导。要建立健全党委统一领导、党政群齐抓共管、有关部门各负其责、全社会大力支持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要对全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统一规划、组织协调、具体指导和督促检查,尽快出台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配套措施。省委宣传部、省教育厅要组织调动各方面力量,大力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形势政策教育、哲学社会科学学科教材体系建设等工作,为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理论支持和服务。有关部门要在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资助贫困家庭学生、指导大学生就业以及必要的经费投入等方面制定政策,创造条件,为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保障。共青团等群团组织要充分发挥在教育、团结和联系大学生方面的优势,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为大学生健康成长服务。
31.高校要充分发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阵地、主课堂、主渠道作用,把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摆在学校各项工作的首位,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全过程。要建立和完善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的领导体制,成立党委书记和校长任正、副组长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党委要统一领导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制订总体规划,作出全面部署。校长要对大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负责,把思想政治教育与教学、科研、社会服务工作结合起来,同时部署,同时检查,同时评估。高校各有关部门要主动配合,并根据各自职责制定相应的、切实可行的具体措施,努力形成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和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良好氛围和工作格局。
32.确保投入,保障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要加大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投入,省教育厅和高校要合理确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面的经费投入科目,列入预算,确保各项工作顺利开展。高校要为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必要的场所和设备,不断改善条件,优化手段。
33.加强研究,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断深化。要认真制订全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科学研究规划,组织专家学者和实际工作者积极开展科学研究,为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理论支持和决策依据。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工作领导部门和省教育厅要加大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重大问题研究的支持力度。建立并逐步完善思想政治教育科学研究成果评奖制度。高校应充分发挥各类人员的优势,形成合力,在经验积累与理论提升的结合、工作创新与理论创新的结合上下功夫。
34.加强考评,促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落到实处。要研究制订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评估体系和评估方案,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作为高校办学质量和水平评估考核的重要指标,纳入高校党的建设和教育教学评估体系,作为对领导考核任用的重要标准和省文明高校评估的重要内容。高校要对本校各院(系)、各部门思想政治教育情况定期进行评估检查。考核评估工作应采取自评与督查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对不合格的单位和存在的问题,要限期整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