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清廉学校 廉洁文化

廉言廉语(第二辑)(77-147)

(七十七)

满招损,谦受益,时乃天道。——《尚书》

【释义】盈满招损,谦虚受益,这是自然规律。

【解悟】《说文》中说,满,盈溢也,即全部充实,没有余地。“小满”节气,麦粒即将饱满,万物稍得盈满。物极必反,“小满”之后无“大满” 。党员干部既要保持头脑清醒,知敬畏、存戒惧、守底线,又要保持奋斗样态,戒骄戒躁、踔厉奋发、积极有为。

(七十八)

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周易·系辞下》


【释义】在国家安定的时候要不忘危险,国家存续的时候要不忘败亡,国家大治的时候要不忘变乱。

【解悟】“凡事从坏处准备,努力争取最好的结果。”这样的“底线思维”,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治国理政重要方略。

今天的中国,已经进入“风险社会”,各种深层次矛盾日益凸显,不稳定、不确定的因素日益增多。因此,党员干部更要有忧患意识,在社会治理中增强预见性,保持底线思维,对可能威胁国家前途命运的困难和危险时刻保持警惕,才能做到喜不忘忧、未雨绸缪,临难有静气,遇事有定力。

(七十九)

宁廉洁正直以自清乎,将突梯滑稽,如脂如韦,以洁楹乎——先秦•屈原《楚辞·卜居》


【释义】宁可廉洁正直以保持自己的清白呢,还是圆滑诡诈、油滑适俗、趋炎附势?

【解悟】屈原一生品性高洁,誓死不屈,民间《粽子歌》里唱到,“有棱有角,有心有肝”。党员干部要克制私欲,清廉自守,坚守纪律规矩底线,不受他人馈赠钱财礼物,不让清白受到玷污。


(八十)

【释义】肩负社会道义,两袖清风,可昭日月;读万卷、品万物、识时局,身在书斋,心系天下。


【解悟】从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到顾炎武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从林则徐的“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到周恩来的“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他们心胸开阔、志存高远,以高度的责任感肩负起国家前途和民族命运。所谓月盈则亏,水满则溢。只有心存敬畏,不为小我所困、不为私利所惑,胸怀大局、着眼大事,做到心底无私天地宽,才能达到“日月每从肩上过”、“江山常在掌中看”的思想境界。

领导干部肩负着重大职责,更应心胸开阔、志存高远,始终心系党、心系人民、心系国家,自觉坚持党性原则。一个人什么时候容易犯错?就是以为万物皆备于我的时候,容易随心所欲、利令智昏。月盈则亏,水满则溢,身为领导干部只有心存敬畏、手握戒尺,做到心底无私天地宽,才能达到日月每从肩上过、江山常在掌中看的思想境界。

(八十一)

【释义】即使只是一根丝、一粒米,都关系着我的名节;哪怕是一厘钱、一毫钱,全都是老百姓的血汗。对百姓宽待一分,那么百姓所得就不止一分;向百姓多索取一文,那么我的为人便一文不值。


【解悟】张伯行在福建巡抚任上,为了杜绝接踵而来的送礼者,特地撰写了一篇《禁止馈送檄》,张贴于居所院门及巡抚衙门。那些送礼者见此犀利檄文,不敢自讨没趣,便悄然离去。

“一丝一粒”虽小,却牵涉我的名节;“一厘一毫”虽微,却都是民脂民膏。对百姓宽待一分,那么百姓所受的恩赐就不止一分;向百姓多索取一文,那么我的为人便一文不值。体现了廉洁奉公的做人原则与道德操守。

唯有时常保持“一”的警觉,防一念之差、一时糊涂、一着不慎,保一路清醒、一世廉洁、一生平安。

(八十二)

【释义】贪一文钱,与贪百千万没什么差别。


【解悟】贪取一钱,占点小便宜,看似离贪腐很远,其实已经有了危险的开端。人生百忌,忌公私不分;人生百防,须防微杜渐。若心不设防,贪取小利,最后难免“小我”膨胀,“针尖大的窟窿透过斗大的风”,这样脱轨越界就是早晚的事了。由此,要慎始慎初,走好“第一步”,守住“第一次”。

守住底线、小利莫贪,方能守住大节、一生平安。

(八十三)

【释义】一个人要克制自己内心的私欲,并时常反省、检讨自己的不足,这样才能成就自我,让自己变得更好,成就伟大事业。


【解悟】克己,是面对欲望与诱惑,能遏制胸中的贪念,不被糖弹攻克;是面对鲜花与掌声,不留恋令人艳羡的光环,泰然处之、虚怀若竹,保持谦逊的空杯心态。克己守心,让欲望有限度,做人有底线、做事有分寸,也才能成就更好的自己。

“天下之难持者莫如心,天下之易染者莫如欲”。懂得知进退,辨黑白,明是非,常破“心中贼”,做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才能在纷嚣中清心明性,天塌不惊。

(八十四)

【释义】看见不义的财物不要去拿,遇到合理的事物要遵从。


【解悟】不义之财不可取,不义之财莫伸手。在物欲横流的社会里,人一旦在“非分”的钱财上开了口子,就容易一发不可收拾,突破底线,放纵自己,到头来只能是深陷腐败的泥潭。

明辨义利,需戒除贪欲,历史上,子罕辞玉、杨震拒金、羊续悬鱼,一个个古人拒贿的故事,至今读来仍让人感动。少一分贪念,多一分安然,对于党员干部来说,要时刻保持如履薄冰的谨慎与敬畏,在诱惑面前保持警醒,切不可抱有侥幸心理,被不义之财遮了望眼。

(八十五)

【释义】不凭空臆测,不武断绝对,不固执拘泥,不自以为是。


【解悟】毋固是不要固执己见,不要说我的意见一定对;毋我是不要以为我主;毋意是不要揣度猜测;毋必是不要把话说得那么肯定,不要说出一句话就认为百分之百正确。这个“四毋”是人生处世的态度。人们若能对照“四毋”每日三省吾身,取长补短,广纳博采,让自己的身心始终行走在光明之中,就能够客观公正地对待整个世界及身边的人和事,就能够让自己处事更圆满!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现实生活中,一个人要达到“毋意,毋必,毋固,毋我”的修为和境界确实有点难,难免会犯“意、必、固、我”等各种主观性错误。在人生的道路上,我们应当学之、记之、悟之、用之,正视自己、看清自己,勇于面对自己在待人行事上“猜测、武断、固执、自恋”等各种毛病,拿出应有的态度和行动,反省自己、修正自己、完善自己。做到这些,我们就能够把握住自己的人生,走向成功的彼岸。


(八十六)

【释义】度量是计量的器械,要像度量一样做到大公无私,不可舞弊贪污,如果起了私心,贪念就会无限蔓延发展。


【解悟】“度量无私本至公,寸心贪得意何穷。”这是朱熹任同安主簿期间视察粮仓时,在粮仓墙壁上写下的警诗《题米仓壁》,用来劝诫管理米仓的官员,要摆正自己的位置,不得有私心贪欲、监守自盗。古今贤人之所以千古流芳,有一个共同的特点,便是坚持守公去私、公私分明。

“大贤秉高鉴,公烛无私光。”克己奉公、至公无私自古以来就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一心为公者被世代传颂。对于公和私的关系,应以公为先,需常用“公与私”这把尺子量一量,观照内心、以正言行。唯有以至公无私之心,行正大光明之事,才能内不愧心、外不负俗,做到两袖清风、俯仰无愧天地。

(八十七)

释义】修心养性的最好方法就是减少私欲,人世间最大的乐趣即为读书。


解悟】一代名将郑成功,戎马一生,久战疆场。殊不知,他也是个热爱读书的人。“养心莫若寡欲,至乐无如读书”这副对联是他的自勉联。上联出自《孟子》,说的是一个人修身养性最好的办法莫过于清心寡欲,唯有如此才会变得高尚纯洁,下联说的是人最大的快乐莫过于读书,正如对联有上下两联缺一不可一样,养心与读书也是缺一不可的。

清心寡欲,知足常乐;诗书相伴,学以致远。人生于世,既要时常心镜自照,拂尘去灰,防止在物欲横流中走偏走失,又要不辍学习改造“三观”,志趣高尚,使洁清自矢充盈于心。

(八十八)

【释义】入仕为官不谈廉洁,因为廉洁是做官之人的分内事。


解悟】廉洁是从政者的道德规范,古人称其为“仕者之德”。在古代思想家、政治家看来,廉洁是为政之本。为政者清明,社会就和谐,民心就向善;相反,则治道衰颓,社会风俗败坏。

有廉乃正,无欲则刚。廉才能正己正人、无私无畏,若“中无所主”,就会“见利易动”,使自己陷于贪墨,终身都无法洗掉这种污点。作为党员干部,除了做好“本分”,还需谨慎勤勉才能处事公正、取信于民,做到清而不浊,慎而不骄,勤而不惰,方能守住大节、善始善终、明净豁达、造福一方。



(八十九)

人常咬得菜根,则百事可做。——明·姚舜牧《姚氏家训》


释义咬得菜根则百事可做意思是人的才智和修养只有经过艰苦磨炼才能获得,是以菜根之清苦历练来喻自己历经人世沧桑后所获得的一种超逸、通达之品格。


解悟】“咬得菜根”,从修养上来讲,有益于陶冶情操,磨练意志;从做官为政来讲,“咬得菜根”的领导干部懂得民间疾苦、能够为民谋福。如果只知山珍海味,而不知菜根之味,只追求享乐、安逸、奢靡,不愿吃苦,就不可能克勤克谨于政务。作为党员干部,如果不知百姓之苦,何谈体恤百姓之苦呢?菜根,百姓吃得多了,吃得久了,就会有菜色;领导干部吃得少了,或不再吃了,也就无法体恤民情了。所以南宋大臣真德秀曾说“百姓不可一日有此色,士大夫不可一日不知此味。”百姓之所以面有菜色,正是士大夫不知菜味!如果官员们都能“咬得菜根”,能够知其味,就会知责履责,尽心尽职了。

(九十)

人视水见形,视民知治不。——﹝西汉﹞司马迁《史记·殷本纪第三》


释义人从水中可以看到自己的形象,从百姓精神面貌可以知道国家治理状况。


解悟】“人视水见形,视民知治不”,大致产生于公元前1620年,商汤讨伐葛伯之际。这也是目前有据可查的最早的“镜子论”。

我们党来自人民、植根人民、服务人民,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群众满意度是检验党员干部工作成效的重要标准。实际工作当中,广大党员干部要自觉用群众这面镜子来观照自己,要以群众的期盼为镜,深入基层、深入实际、深入群众开展调查研究,反思工作中的差距和不足。党员干部必须坚持开门搞活动,确保每个环节、每项工作都让群众参与、受群众监督、请群众评判;要真正实现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从人民群众的伟大实践中汲取智慧和力量,使各项决策和工作符合人民群众的愿望和要求。




(九十一)

欲知平直,则必准绳;欲知方圆,则必规矩——(战国)吕不韦《吕氏春秋·自知》


释义要想知道平直与否,就必须借助水准墨线;要想知道方圆与否,就必须借助圆规矩尺。


解悟】加强纪律建设是全面从严治党的治本之策。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治理一个国家、一个社会,关键是要立规矩、讲规矩、守规矩。讲规矩是对党员、干部党性的重要考验,是对党员、干部对党忠诚度的重要检验。心中有规矩,行为定方圆。在全面从严治党的新要求下,纪律和规矩已经成为贯穿党风廉政建设的主线。广大党员干部必须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增强守纪律讲规矩的“四个自觉”,真正让铁规发力、让禁令生威。




(九十二)

禁微则易,救末者难——(南朝·宋)范晔《后汉书·桓荣丁鸿列传》


释义问题刚刚露出端倪的时候容易防范禁止,如果任其发展下去就难以挽回局面了。意在强调做事要看清趋势,在事物发展变化的过程中见微知著、防微杜渐。


解悟】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抓早抓小,有病就马上治,发现问题就及时处理,不能养痈遗患。”因此,无论是改进作风,还是反对腐败,都应强调“加强源头治理”,未雨绸缪,努力把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中共中央出台的《廉洁自律准则》和《党纪处分条例》不仅划出了“禁微”的底线,还明确了道德的高标准,党员干部应当严格对照,自我反省,以“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的态度对待权力,才不致利令智昏,导致“立名于一世,失之仅顷刻”的悲剧。





(九十三)

纵有良法美意,非其人而行之,反成弊政——(明)胡居仁《居业录》


释义纵然有了好的法令和美好的意图,如果没有合适的人去执行它,反而会成为有害的法令。


解悟】再好的制度,如果得不到严格有效的执行也只能是一纸空文。而目前种种违法乱纪的情形表明,并不都是没有法规和制度,也不尽是法规和制度界限不清,而是明知故犯者大有人在。

有法不依,立而不施,执法不严,都会造成法治建设的负效应,失信于民。只有把制度执行到位、将政策贯彻到底,才能最大限度激发制度的效能,在各个领域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果。





(九十四)

志高则言洁,志大则辞弘,志远则旨永。——(清)叶燮《原诗·外篇上》


释义志趣高雅的人,其语言就会纯净;志气宏大的人,其文辞就会雄健;志向远大的人,其思想就会深邃。


解悟】志高,就是要有强烈的爱国心;志大,就是要有浓烈的为民情;志远,就是要有高尚的道德情操。作为党员干部,要讲品位、讲格调、讲责任,自觉遵守法律、遵循公序良俗,自觉抵制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堂堂正正做人、清清白白做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九十五)

履不必同,期于适足;治不必同,期于利民——(清)魏源《默觚下·治篇》


释义每一个人的鞋子大小不必相同,关键是要适合自己的脚;每个国家的治理方法不必雷同,关键是要有利于人民。


解悟】道路决定命运。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只有找到适合自己条件的道路,才能实现自己的发展目标。

发展道路合不合适,人民最有发言权。回顾党的百年发展历程,我们深刻领悟了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更加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只要我们坚定不移地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就一定能够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九十六)

绢帕蘑菇与线香,本资民用反为殃。——(明)于谦《入京》


释义蘑菇、绢帕和线香是供人们日常使用的,如果都被做官的拿去讨好上司,就会给人民的生活所需带来困难。


解悟】说起“两袖清风”,不得不提到明朝名臣于谦。明正统年间,宦官专权,朝政腐败,贿赂公行。各地官僚进京朝见皇帝,都要从老百姓那里搜刮许多钱财,献给皇帝和朝中权贵。于谦每次进京奏事,却不带任何礼品。他的同僚劝他:“你就算不献金宝、攀求权贵,也应该带一些土特产,送点人情呀。”于谦潇洒一笑,甩了甩他的两只袖子,说:“带有清风!”

于谦并作《入京诗》一首:“绢帕蘑菇与线香,本资民用反为殃。清风两袖朝天去,免得闾阎话短长。”民间之物,本是供人民享用的,当取之于民、用之于民。若官吏征调搜刮,反倒成了百姓的祸殃。

群众利益⽆⼩事,党员领导干部要始终⼼中有民,公心为民,始终保持清廉本色,礼尚往来切不可碰触纪律红线。

(九十七)

从官重恭慎,立身贵廉明——唐·陈子昂《座右铭》


释义为官从政要注重恭敬和谨慎,立身行事贵在廉洁和清白。


解悟】如果一名党员干部主观臆断,随意用权,或者优亲厚友,必然导致处事不公,就会引起人民群众的不满,损害党和政府的英明形象,甚至民怨沸腾,祸害一方;如果抵御不住贪腐的各种诱惑,就会误入歧途,抑或被别有用心之人围猎、诱捕,“一招不慎,满盘皆输”。因此,党员干部要常思贪欲之害、常修为政之德、常怀律己之心,面对名利得失保持内心宁静,不为名利所累、不为物欲所动,始终保持高尚纯洁的精神境界。

(九十八)

廉慎传家政,流芳合古今。——唐·崔颢《澄水如鉴》


释义把廉洁谨慎的家风传承下去,让美好的名声与古今并存。


解悟】良好的家教家风无疑是抵御腐败的重要防线,广大党员干部要带头把家风建设摆在重要位置,廉洁修身,廉洁齐家,正好家风,管好家人,处好家事。要以清正廉洁为重点建设良好家风,坚持清正廉洁家风,干事创业就能减少来自家人的不当干扰;找准“为民、清廉”的价值坐标,其家人也能端正思想观念,通过自身努力实现人生价值。

(九十九)

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宋·王安石《登飞来峰》


释义不怕层层浮云遮住我那远眺的视野,只因为我站在最高处,登高望远心胸宽广。


解悟】高度决定眼界,眼界改变格局。党员领导干部不能做井底之蛙,持一孔之见,更不能固步自封,小胜即安,而要从整体全局出发,既为一域争光,更为全局添彩。

(一百)

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明·于谦《观书》


释义我和书籍的感情就像多年老友,无论清晨傍晚还是忧愁快乐,总与之相亲相伴。


解悟】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坚持在读书学习中把握人生道理、领悟人生真谛、体会人生价值、实践人生追求,努力使自己成为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

家教家风,从读书开始,党员干部要能静下心来,与家人、与孩子一起徜徉书海,提升家庭成员的人文素养和精神境界。

(一百零一)

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毛泽东《七古·残句》


【释义】青年毛泽东酷爱在大江大浪里游泳,诗人在读书期间畅游湘江,作此浪漫豪迈之咏:我相信人能活到两百岁,那样的话至少可以畅游三千里。

【解悟】足够自信,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政党、一个人才能真正安身立命,坚定向未来。然而,在实际工作中,有些党员干部本领不强、底气不足,进而妄自菲薄,致使负能量蔓延,这是一种非常不好的社会心理。我们只有沉淀足够的智慧和勇气,让自身“底气”十足,不做“夹生”干部,才能不畏浮云、不怕困难、厚积薄发,走好服务人民的“最后一公里”。


(一百零二)

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毛泽东《水调歌头·重上井冈山》


【释义】世界上没有做不到的事情,如同登山,只要努力攀登,就一定能够到达顶点。1965年,毛泽东同志重回井冈山,眼前旧貌换新颜、生机勃勃,即诗抒怀,赞美共产党人和革命人民藐视困难、战胜困难的英雄气概和凌云壮志。

【解悟】毛泽东同志也曾在《娄山关》词后自注,“万里长征,千回百折,顺利少于困难不知有多少倍,心情是沉郁的。”可见,他并不认为没有难事。辩证地讲,天下之事,为之则易,不为则难。“先发力,带好头”是省会城市的题中应有之意,虽然道阻且长、任重道远,但是行则将至,不行则废。党员干部莫做“清谈客”,要做“行动者”,用实干让人民群众拥有越来越多的幸福感。

(一百零三)

青春须早为,岂能长少年。—— 唐·孟郊《劝学》


【释义】孟郊认为,石头只有击打,才会有火花;人只有磨砺,才能增强能力。一个人不可能永远都是“少年”,应趁青春年少时早下苦功。

【解悟】鲁迅先生说,愿中国青年都摆脱冷气,向上走,不必听自暴自弃者流的话。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广大青年干部生逢伟大时代,是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生力军,要敢于担当大任,勇于自我革命。时间属于奋进者!历史属于奋进者!韶华易逝,莫负流年。青年干部要拒绝“未衰先老”,切忌随波逐流、不求进取,要充满激情、干事创业,不辜负美好的青春年华。

(一百零四)

正入万山圈子里,一山放过万山拦——宋·杨万里《过松源晨炊漆公店》


【释义】人们总说上山难下山易,却不知下山之后仍要上山。所以,杨万里以一首理趣诗告诫人们,“行人”正处在众多山峰的包围之中,一座山放过了你,很快又有一座山拦住了你。

【解悟】世界上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化本身,有变化就有困难、有挑战、有机遇。不打无准备的仗,要时刻保持对“时”与“势”“危”与“机”的判断,应对困难、抢抓机遇。小胜即安,就会退步;勇于挑战,才能超越。追求有品质的生活、高质量的学习、骄人的工作业绩皆如此。奋进新征程,面对前进道路上各种风险考验,只要我们坚定信仰信念信心,就一定能过了一山再登一峰、跨过一沟再越一壑,抵达新的发展境界。




(一百零五)

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南北朝·刘勰《文心雕龙》


【释义】只有演奏过千首好曲,才能精通音律;只有观摩过千口宝剑,才能识得武器。文学鉴赏如此,识人用人亦如此。

【解悟】“赛马不相马”,选拔“千里马”,不应按图索骥,而应“赛场上见高低”。干部业绩在实践,干部声名在民间。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考察识别干部,功夫要下在平时,眼睛要盯住关键,多到基层群众中考察、多在乡语口碑中了解。从实际出发,知事识人,听其言,观其行,“大事”上看德,“小节”中察行,打磨“璞玉”,淬砺“国器”。


(一百零六)

逆水行舟用力撑,一篙松劲退千寻。——董必武《题赠〈中学生〉》


【释义】逆着水流的方向行船,要用力撑篙。稍微一松劲,就会后退很远的距离。在最关键的时候,决不能有停一停、歇一歇的想法。

【解悟】2017年10月25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在北京举行,习近平同志引用“逆水行舟用力撑,一篙松劲退千寻”强调,我们一定要深刻认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对我们党自身建设提出的新要求,着眼于我们党更好担当使命,总结运用成功经验,正视解决突出问题,一刻不停歇地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

要推进全面从严治党,那就必须以作风建设为“抓手”。 作风建设是一项长期的、复杂的、艰巨的任务,绝不能“松一阵、紧一阵”,更没到“喘口气、歇歇脚”的时候,只有以“严态度”“严管理”“严要求”坚持不懈、一抓到底,才能真正得到“好习惯”“好成效”“好风俗”。

(一百零七)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礼记·礼运》


【释义】当大道行于天下的时候,天下就是人们所共有的。春秋战国时期,礼崩乐坏,战乱频仍,诸子百家将目光投向天、地、人,探寻“大道”以期实现“天下为公”的“大同社会”。

【解悟】自己有一条被子也要剪下半条给老百姓,危难面前喊一声“跟我上”而不是吼一声“给我上”。从古至今,志士仁人修身齐家兼济天下,天下苍生翘首以盼大同社会。只有中国共产党,在华夏神州真正实现了“天下为公”历史夙愿。天地之大,黎元为本。历史的长河,因人民的力量奔涌向前;思想的波涛,因人民的拼搏卷起巨澜。每一名党员干部都要牢记“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的根本问题。




(一百零八)

不私,而天下自公——东汉·马融《忠经·广至理章》


【释义】不怀私心,天下百姓自然而然变得公正。东汉著名古文经学家马融所著《忠经》中,贯穿着诸多传统道德准则,“不私”便是其一。

【解悟】来也两袖清风,去也清风两袖。赴任,“四知太守”杨震以“天知、神知、我知、你知”严拒黄金;离任,“一钱太守”刘宠仅受铜钱一枚。不谋私利才能谋根本、谋大利,这个“根本”就是人民群众的坚定支持,这个“大利”就是人民的利益、民族的利益、国家的利益。廉贪往往一念之间,公私分明是为官从政的底线。岁月流淌,初心永恒。党员干部要去所私以行大义,不因私欲而自毁,不为利诱而动心,坦荡做人、干净做事。




(一百零九)

积力之所举,则无不胜也;众智之所为,则无不成也。——战国《文子》


【释义】战国思想家文子说,聚集一切力量一起行动,没什么不能战胜的;汇聚众人智慧一起做事,没什么不能成功的。

【解悟】“积力”和“众智”,强调的是集体的力量和群众的智慧——团结的力量是巨大的,群众的智慧是无穷的。“团结一切可能团结的力量”,是中国共产党能够团结带领人民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进行改革开放新的伟大革命,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重要历史经验。家国的峰峦能有多高,是由众人的高度垒成;民族的图腾能有多强,是靠众人的智慧结晶。集合众力,集成众心,则无往不利,无事不兴。

今天,面对新形势新挑战,让砥砺前行的中国闯过历史关口,让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照进现实,新的长征需要汇聚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力量。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中国梦是民族的梦,也是每个中国人的梦。只要我们紧密团结,万众一心,为实现共同梦想而奋斗,实现梦想的力量就无比强大。”




(一百一十)

上下同欲者胜——春秋《孙子兵法》


【释义】此句多与“风雨同舟者兴”联用:上下意愿一致、同心协力就能获胜;一起与风雨搏斗,共同经历患难,团结奋斗,就能兴盛。

【解悟】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的:“一百年来,党和人民取得的一切成就都是团结奋斗的结果,团结奋斗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最显著的精神标识。”

只要党和人民始终站在一起、想在一起、干在一起,任何风浪都动摇不了我们的钢铁意志,任何困难都阻挡不了我们的铿锵步伐。
上下同欲者胜。就让我们踏上新征程,向着新的奋斗目标,出发!




(一百一十一)

人皆可以为尧舜——战国《孟子•告子章句下》


【释义】曹交问孟子,人人都可以做尧舜那样的贤人,有这种说法吗?孟子说,有。孟子坚持“性善论”,进而鼓励人人向善、个个有所作为。

【解悟】人为何要成为尧舜?从个人角度说,尧舜道德高尚,廉洁律己,大公无私;从大处说,尧舜是为广大民众谋幸福的人,是中国历史上最初的英明领导者、引路人。当然,人成为尧舜,并不是要人具有尧舜的身份和地位,而是要人具备尧舜的人格和品行。以尧舜为榜样,改造自己,其光芒就显现在不间断的努力前行之中,这个过程在人的有生之年并无终点。




(一百一十二)

爱人利物之谓仁——战国《庄子·外篇·天地》


【释义】爱天下人、利于万物,叫作仁。仁爱精神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爱护人民,力求有利于人民,千百年来,薪火相传,绵延不息。

【解悟】习近平总书记说:“人的生命是最宝贵的,生命只有一次,失去不会再来。在保护人民生命安全面前,我们必须不惜一切代价,我们也能够做到不惜一切代价,因为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我们的国家是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国家。”

仁爱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理念与鲜明特色。中国共产党科学倡导中华文化传统深厚的以民为本、生命至上的仁爱思想,使之焕发出时代的生机与活力,在海晏河清的承平岁月,滋养着文明不断开花结果;在风雨交加的危急时刻,像指南针、压舱石一样,让文明的大船高挂云帆、笃行致远。




(一百一十三)

致广大而尽精微——《礼记·中庸》


【释义】要致力于达到广博深厚的境界,又要尽心于精细微妙之处。这句话既是兼顾大与小的辩证法,又是修身为政的方法论,大处着眼把握方向,小处着手精益求精。

【解悟】干事业做工作大方向要正确,重点要明确,战略要得当,同时要把控好细节,做到谋划时统揽大局、操作中细致精当。

而作为新时代的党员干部当志存高远,有“致广大”的眼光和胸怀,着眼整体,心中有盘“大棋局”。同时,在具体工作中要抓好分解落实,走好每一颗“棋子”,用扎实的行动支撑起全盘计划。在修身处世中,当慎独慎微慎始慎终,不轻视“系鞋带”“扣扣子”等细节,经常纠正“小错误”、时常清理“小欲望”,正心明道、防微杜渐,在“尽精微”中涵养大德、成就大事。




(一百一十四)

举大事必慎其终始。——《礼记·文王世子》


【释义】兴办大事时必须要有始有终。《诗经·大雅》中说“靡不有初,鲜克有终”,讽谕持志不终的人,也告诫人们,为人做事要有头有尾、善始善终。

【解悟】做事情没有人不肯善始,但很少有人能够善终。“慎终如始,则无败事”,对待任何事情自始至终都应慎之又慎,这样才不会出现差错,以致功败垂成。而历史只会眷顾坚定者、奋进者、搏击者,而不会等待犹豫者、懈怠者、畏难者。因此,作为党员干部,无论处于什么岗位,从事什么工作,行使的都是公权力,更要有始有终,苦干实干,聚精会神,奋斗追赶。




(一百一十五)

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礼记·大学》


【释义】如果能够一天新,就应保持天天新,新了还要更新。商汤把这句箴言铭刻在自己的洗澡用具上,以便每天都能看见,时刻提醒自己及时反省,不断自我革新。

【解悟】两千多年前的《孙子兵法》中说,兵无常势,水无常形,能因敌变化而取胜者,谓之神。1906年,少年毛泽东写下《五言·井赞》一诗,“天井四四方,周围是高墙。清清见卵石,小鱼囿中央。只喝井里水,永远养不长。”站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新征程上,不能做“不知有汉,无论魏晋”的桃花源中人,更不能做“山中方一日,世上已千年”的“烂柯人”。要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变中求进、变中突破,勇敢融入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时代大潮中。




(一百一十六)

苟利国家,不求富贵——《礼记·儒行》


【释义】只求有利国家,不图个人富贵。这是中国传统政治思想中对于为官理政者的基本要求,提倡不谋私利、一心为公、勇于担当、甘于奉献乃至自我牺牲的爱国精神。

【解悟】飞机空气动力学家顾诵芬说,“心中要有国家,永远把国家放在第一位”。我们生活在一个如诗如画的国度,我们也生活在一个英雄辈出的国度。位卑未敢忘忧国,报国寸心坚似铁。爱国是我们每个人的脉搏,爱国主义始终是激昂的主旋律,去不掉,灭不了,更团结,正昂扬。近代以来的期盼与追求、探索与积累,汇聚于新时代,成就于新时代,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历史滚滚,大势浩浩荡荡。中流击水,惊涛骇浪仍从容。最根本的是拿出最佳的状态、拼出最好的自己,踔厉奋发、笃行不怠,把我们自己的事情做好。




(一百一十七)

有志者,事竟成——南朝宋·范晔《后汉书·耿弇传》


【释义】一个有志气的人,做事情是一定会成功的!东汉名将耿弇(yǎn)攻打豪强,大腿中箭,继续战斗,大败敌人。刘秀赞之“有志者,事竟成”。后为成语,常被引用。

【解悟】树无根不长,人无志不立。有志飘洋过海,无志寸步难行。志气,是不畏艰难的决心、是积极上进的状态、是劈波斩浪的勇气、是坚韧不拔的前行。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最可贵的成功,是超越曾经的自己。我们要把对脚下土地、身边人民的热爱,对肩上责任、心中信念的执着,书写在湘江两岸,铭刻在蒸湘大地,以“赶考”的清醒和坚定答好新时代的答卷,创造令人刮目相看的新成就。

(118)一室之不治,何以天下家国为?——清·刘蓉《习惯说》


【释义】一间房子不能管理好,怎么管理整个国家呢?

【解悟】刘蓉说,自己儿时读书,常被屋内径尺之坑绊到,久而习惯,未去填平。其父说,你连这样一个小房间都不去打理好,将来怎么治理天下呢?

《道德经》中说,天下大事,必作于细。不注意小细节,久而久之养成大毛病。后人多使用“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来教育子弟,琐碎的事情不做好,怎能干好一番大事业?

小事见格局,细节看人品。作为党员干部,要认真履行岗位职责,把自己的事情做好,要常扫思想之微尘,以免日久成痂垢;要常正行为之偏差,以免祸患不期至。



(119)公生明,廉生威。——明·年富《官箴》


【释义】公与廉是为官之基、做人之本。处事公平公正才能使人明辨是非;为官清正廉洁才能不为权势左右,平生威严,让人信服。成为明清官吏引以自戒的座右铭。

【解悟】周恩来总理因秘书未经允许,擅自修缮西花厅而罕见地发了火;谷文昌用权以廉,“当领导的要先把自己的手洗净,把自己的腰杆挺直”;焦裕禄起草了《干部十不准》,自己带头不搞特权、不搞特殊化;杨善洲信奉“共产党人不是要做官,而是要为人民谋福祉”。公为大道,廉为根本。公为天下,廉为百姓。公则天下信,廉则百姓爱。公私是杆秤、是标尺,公义行则治,私义行则乱。要常称一称义利、正邪之轻重,要常量一量是非、亲清之界线,养浩然正气,炼铮铮铁骨。



(120)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战国《孟子·离娄章句下》


【释义】爱别人的人,别人也永远爱他;尊敬别人的人,别人也永远尊敬他。孟子还说,仁爱的人爱别人,礼让的人尊敬别人。

【解悟】同事三分亲,工作一阵子,感情一辈子。团队精神是现代社会的显著特征之一,合作交流是共享共进的最好途径,办公室的故事应该是温馨温暖的。《国语·晋语》里说:“同德则同心,同心则同志。”同事可以理解为共同做事,也可以理解为同心共事。力量生于团结,团队力量更大。一起共事,不是亲人,胜似亲人,要能看到身边人的长处,多欣赏身边人的优势,成果大家分享,难题一起解决。



(121)众力并,则万钧不足举也——东晋·葛洪《抱朴子·务正》


【释义】只要能够汇聚众人的力量,即便重达万钧的东西也不难举起来。葛洪,世称“抱朴子”,他还说“群智用,则庶绩不足康也”,善于运用大家的智慧,那么各项事业都不难做好。

【解悟】保持热爱,奔赴山海。无数微尘汇成光明,无数浪花汇成星辰大海。越是面临挑战,越要凝心聚力、众志成城;越是发展向前,越要群策群力、万众一心。诗人艾青曾说,我愿化作一朵浪花,奔腾着加入中国滚滚向前的洪流之中。聚沙能成塔,集腋可成裘。赢得一切胜利最深厚的伟力根源,就存在于人民群众之中。实现中国梦需要我们每个人扎根于这一片土地,浪花奔涌成波澜、山石堆叠成高峰,在高质量发展中赢得历史主动。



(122)不面誉以求亲,不偷悦以苟合。——唐·魏征《群书治要》


【释义】不当面吹捧别人,以求得别人的亲热;不讨好奉承别人,作无原则的附和。在是非问题上,不可因顾全人际关系而放弃原则,必须在坚持原则的基础上去处理关系。

【解悟】监督就是保护,严管即是厚爱。没有严的主基调,纪律不“带电”、监督不“长牙”,政治监督、日常监督就会软弱无力,监督效果也会大打折扣。派驻监督是党和国家监督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落实《纪检监察机关派驻机构工作规则》,始终坚守监督这个基本职责、第一职责,发挥好”探头“作用,不断提升监督实效。近距离,”亲“而不越矩;全天候,”清“而不疏离。要能守得住职责、经得住磨砺、顶得住压力,不能畏首畏尾,更不能做面誉偷悦的”好好先生“。



(123)廉善,廉能,廉敬,廉正,廉法,廉辨。——战国《周礼•天官冢宰》


【释义】此为《周礼》首提之“六廉”,东汉郑玄曾作注解,“善,善其事有辞誉也。能,政令行也。敬,不懈于位也。正,行无倾邪也。法,守法不失也。辨,辨然不疑惑也。”即善于行事、能行政令、尽忠职守、品行方正、守法不失、明辨是非。

【解悟】春秋时期,有人献美玉于宋国名相子罕。子罕说,你以美玉为宝,我“以不贪为宝”,你将美玉给我,我们都丧失了各自的宝贝,不如各自保有为好。中华清廉人物浩如烟海,廉洁文化源远流长。《周礼》提“六廉”,在六字前均加“廉”字,指为政者要具备“善、能、敬、正、法、辨”六种能力,但廉是基础、是首要的。“六廉”是我国廉政思想遗产中的精华,也是中国历史上系统的廉政观,影响十分深远。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且劝“以不贪为宝”,守“廉”如玉。



(124)征实则效存,徇名则功浅——唐·王勃《上刘右相书》


【释义】踏踏实实工作的人,就会干出成效;专务虚名、敷衍塞责应付工作的人,功业自然浅薄。要做到“廉善”,既要修身慎行、怀德自重、清廉自守,更要心怀理想、不畏困难,敢想敢干、敢作敢为,最重要的是脚踏实地、善作善成。

【解悟】周恩来总理说:“世界上最聪明的人是最老实的人,因为只是老实人才能经得起事实和历史的考验。”试看那些只懂得应付上级敷衍下级的党员干部,他们或是人浮于事,在浑浑噩噩中虚度光阴,或是心浮气躁,在追逐“虚名”中与党和人民的期待背道而驰,不负责怕吃亏的心态可见一斑。殊不知,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党的干部只有踏踏实实才能创造出不平凡的业绩,才能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才能获得人民的“好口碑”,这是通往成功的唯一途径。反之,如果只懂得弄虚作假,说出来的是口是心非的违心话,做出来的是脱离实际的虚伪事,这样的党员干部只能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害群之马”,唯有将其摒弃于党的队伍之外,让真正坦荡的“老实人”有舞台,才能使不良风气获得根本上的好转。



(125)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北宋·苏轼《杂说送张琥》


【释义】要广泛观览,才能慧眼识珠,取其精义;要经历丰厚的积累,才可以慢慢施展才华。这两句是读书做事的方法论,也可认为是“廉善”之道,不经历修为,既难达“廉”境,亦难有“善”成。

【解悟】秋雨来,暑热去,山河澄净,万物精华成。春种、夏长、秋收、冬藏,四季有规律。经历风吹日晒与雨露,留下的是果实;经受考验磨砺与洗礼,成就的是筋骨。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要主动担当“先发力带好头”的历史大任,不坐等,不观望,不犹豫,在经见世面中提纯思想、返璞归真、固本培元,在开阔视野中增长才干、展现才华、赢得主动,勇于自我革命,炼就“金刚不坏之身”,去干成一番新事业,去干出一片新天地。



(126)为者常成,行者常至——《晏子春秋·内篇杂下》


【释义】努力做事,就可以成功,不倦前行,就可以到达。为政之要,贵在落实;落实之本,重在执行。吕不韦《吕氏春秋》说,言之易,行之难。这也契合“六廉”中“廉能”的标准,也就是清廉自守且能很好地执行法令。

【解悟】晏子说:“为者常成,行者常至。婴非有异于人也。常为而不置,常行而不休者,故难及也?”努力去做而不中断,总是前进而不休止,还有什么难以达到的呢?执行力就是战斗力,也是党员干部的“硬核”所在。没有方向正确的执行力,就没有高质量发展的奇迹。蓝图一旦绘就,就要敢于挽起裤脚跳下水,言出必行,行必有果,身体力行,贯彻到底。



(127)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论语·卫灵公》


【释义】子贡问怎样修养仁德。孔子说:工匠要做好工作,首先要具备精良的工具。德才兼备,方堪重任。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考验一个人能否担当重任,首先要看是否达到“廉能”标准,是否具备了贯彻落实各项政令、认真履行岗位职责的能力。

【解悟】磨刀不误砍柴工。为政者,莫善于清其吏也。仁德对答启示我们,清廉担当的“利器”是德才兼备,不仅需要政治过硬的“廉”,也需要本领高强的“能”。要常思、深思、慎思自己身份,练好“内功”;又要会干事、能干事、干成事,做到“打铁必须自身硬”。清廉石鼓建设如火如荼,我们既要能站稳脚跟、挺直腰板,争做清廉典范,又要能俯下身子、甩开膀子,建功岗位抡重锤。“朝受命、夕饮冰”鞠躬尽瘁,“昼无为、夜难寐”夙夜在公,多做让群众看得见、摸得着、得实惠的实事好事。



(128)志不求易,事不避难——南朝·范晔《后汉书·虞诩传》


【释义】立志不贪求容易实现的目标,做事坚决不回避危险。志不求易者成,事不避难者进,而后“廉能”。高远立志,知难而进,是古往今来成大事者的必备品质和精神追求。

【解悟】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历史性的抵达,换个角度看就是开创性的进发。困难越大,战胜困难后取得的成绩就越大;挑战越多,克服挑战后练就的能力就越强。不能因有困难而不为、有风险而躲避、有阵痛而不前。匠心独运绘清廉,蒸水河畔起蓝图。奋斗者的脚步永不停歇,做难事才是发展之道,要百折不挠育新机,更要迎难而上开新局。



(129)善始善终,善作善成。——《史记•乐毅列传》


【释义】做事情既要有好的开头,也要有好的结尾;既要善于做事,更要善于把事做成。善始而后善作,善作故能善成。“四善”之教相辅相成、相互促进,极富思想智慧,历来是中国人为人做事的准则,也是既“廉”且“能”的题中应有之义。

【解悟】行百里者半九十。井掘九仞,犹为弃井;山亏一篑,遂无成功。好比挖井,挖得再深,见不到泉水,仍是一口废井;好比堆山,只差最后一筐土石,山的高度依然达不到。匀速跑,最怕停下来;加速跑,败于回头看。溜溜达达的撵不上挑担负重的,左顾右盼的比不上心无旁骛的。脚踏实地海让路,持之以恒山可移。秋天的石鼓更加宜人,我们都深爱着脚下这片土地,要坚定地干下去,高质量建设清廉石鼓



(130)功崇惟志,业广惟勤——《尚书》


【释义】功高由于有志,业大由于勤劳。在其位谋其政,取得伟大的功业,在于志向远大、不懈努力。正如“六廉”之“廉敬”所言,要敬廉崇洁,恪尽职守。

【解悟】一勤天下无难事。梦想变成现实,凭的是坚韧,靠的是勤奋。周成王灭淮夷回到王都丰邑,告诫群臣要忠于职守、勤于政务:你们要认真对待自己的职责,不能怠惰疏忽,要知道“功崇惟志,业广惟勤”。既是对周人崛起经验的总结,也是对成就功业所需条件的深刻认识。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山河哺育的城市,就要有高山的气度,也要有大河的力量。



(131)居之无倦,行之以忠——《论语·颜渊篇》


【释义】子张问如何治理政事。孔子说:在位不要疲倦懈怠,执行政令要忠心。为政在勤,政不勤则百事怠。亦如“廉敬”,是为政之基、为官之德。

【解悟】周公一沐三捉发,一饭三吐哺,成就成康之治。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成为一国之宗臣、历代之楷模。范仲淹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忠义满朝廷,功业满边隅,贤名满天下。恪尽职守、永不懈怠,始终如一而无倦。坚守初心、尽心竭力,表里如一而忠诚。长风万里送秋雁,俱怀逸兴壮思飞。让清廉真正成为石鼓的精神特质,就要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打好清廉干事底色,笃行不怠,勇毅前行,实现高质量发展。


(132)惟日孜孜,无敢逸豫——《尚书》


【释义】每天都孜孜不倦努力工作,不敢贪图享受。不惰者,众善之师,“廉敬”的关键在于忠于职守、勤于政务。正所谓,勤能补拙,天道酬勤。

【解悟】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天地无偏心,专爱勤快人。勤劳的人,拥有无穷的内驱力,能让生命之河奔腾不息,流向心中最美的那片海。盛年不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


(133)天地有正气,杂然赋流形——南宋·文天祥《正气歌》


【释义】天地之间有一种浩然正气,靠这种正气万物才能生生不息,生长流传。

【解悟】做人首先要立身中正,正道直行。正气源自于心存善良、心底无私,是一种思想作风,更是一种人格力量。而浩然正气是中国人的精神品格,是无数仁人志士具备的优秀品质。作为共产党人只有恪守正道、行事正当、捍卫正义、为人正派,才能做到说话办事有底气、为官从政有魄力、群众面前有威信。

如何涵养浩然正气?一是坚定信仰信念。信仰信念是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是共产党人经受住任何考验的精神支柱。二是坚守党章党规党纪。党内各种规章制度,是共产党人的行为戒尺,既标定了底线,也提出了高标准。党员干部把党章党规党纪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就不怕任何利益干扰,就能坚持操守、坚守原则,做一个顶天立地的人。


(134)不能胜寸心,安能胜苍穹——清·龚自珍


【释义】“不能胜寸心,安能胜苍穹”,意思是说,如果连自己的心都控制不住,又怎么能够战胜客观世界呢?

【解悟】一个人有什么样的内心,就会有什么样的思想境界和行为举止。内心净化、志向高远,才能百毒不侵、力量无穷。做好任何事业,都需要从心做起、从心发力、从心奋争、从心落实。

古代士人从封建伦理道德出发创造了“心学”,讲求修心悟道、正心诚意、安身立命;共产党人的“心学”,强调的是按照马克思主义的党性原则进行党性修养和人格塑造。“心学”修不好,就会信仰动摇、宗旨背离,就可能在“围猎”中被人捕获。(摘编自《习近平用典·第二辑》,人民日报出版社2018年4月第一版)


(135)世不患无法,而患无必行之法——西汉·桓宽《盐铁论》


【释义】社会不担心没有法令,而是担心没有坚决执行的法令。意思是无法可以制定,有法不执行会造成严重损害。

【解悟】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引用古人“世不患无法,而患无必行之法”的名言,并强调指出:“如果有了法律而不实施,束之高阁,或者实施不力、做表面文章,那制定再多法律也无济于事。”

中央八项规定就以短短600多字管住了9100多万名党员,让中国共产党这个世界最大政党焕发出蓬勃朝气。作风建设刀刃向内,自我革命刮骨疗毒,从一个个被严肃查处的案例中,我们看到了“反腐无上限”的决心、“以百姓心为心”的情怀、“我将无我,不负人民”的担当,这样的政党必将能够绳弊纠顽、革故鼎新,展现出朝气蓬勃的状态和力量。我们要筑牢“廉法”理念,筑法治之基,行法治之力,积法治之势,建设好清廉石鼓,不负时代和人民。


(136)法者,天下之程式也,万事之仪表也——春秋《管子》


【释义】法是治国的标尺,是社会的客观准则,是衡量人言行是非、功过、曲直的客观标准和必须遵守的行为规范。

【解悟】法律是治国之重器,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就开始制定中国共产党章程等党内法规,从组织、会议、纪律等各个方面来规范自身的活动,并将法律作为社会治理的重要手段。

党员干部要牢记法律红线不可触碰,法律底线不可逾越,带头遵守法律、执行法律,要常怀“君子慎独”之心,用自律代替他律,要尽公仆之责,守党员之本,做到不义之财不取,不法之物不拿、不净之地不去,把遵纪守法、依法办事作为自己安身立命的最基本要求、最基本职责和最基本素养,时时事事以党纪国法约束自己。


(137)见微以知萌,见端以知末——《韩非子·说林上》


【释义】见到微小的现象就知道事物的苗头,见到事情的开端就知道最终结果。

【解悟】虑于微、防于小、杜于渐、作于细。大奸大盗,多从小偷小摸发端;大吃大喝,皆自小吃小喝开始。梳理许多腐败案例通报内容,不少人滑入腐败泥淖往往就是从喝点小酒、收点小礼等“微腐败”开始,误认为少拿点、少收点算不了什么,“微”不足道。岂不知,小事小节上守不住,就会逐渐丧失警觉,腐蚀灵魂,瓦解斗志,逐渐由小问题演变成大问题,最终难免栽跟头。

防微杜渐,敬小慎微,主要靠自警自律,需要通过自己的不懈努力来实现。工作生活中,需以“祸患常积于忽微”之心对待小事小节,加强自身修养和自我约束,对于各种苗头性问题和倾向性隐忧,提前预防、及时化解,敬细远大、行稳致远。


(138)明足以察秋毫之末,而不见舆薪——战国《孟子》


【释义】眼力能看到一根毫毛的末梢,而看不到一车柴草。比喻只看到小处,看不到大处,只看到小利,看不到大局方向。

【解悟】如果“只看见局部,不看见全体;只看见树木,不看见森林”,既缺乏对问题全面深入的调查了解,又缺乏对问题的分析研究能力,就抓不住主要矛盾,解决不了根本问题,是做不好工作的。透过现象看本质,分析矛盾抓关键。毛泽东讲:“用直觉一看就看出本质来,还要科学干什么?还要研究干什么?”事物的现象多种多样、真伪并存,仅靠我们的直觉和眼力是远远不够的,必须不断学习和掌握新理论、新知识、新经验,坚持深入实际、注重实践,借助科学方法,将丰富的感性材料加以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从而逐层深入地认识本质,揭示事物的规律。


(139)兼听则明,偏信则暗——汉·王符《潜夫论·明暗》


【释义】要同时听取各方面的意见,才能正确认识事物;只相信单方面的话,必然会犯片面性的错误。

【解悟】集思广益是一种气量,从谏如流是一种气度,兼听则明是一种智慧,虚已以听是一种超脱。善于听取他人的意见,敢于接受他人的批评,可以让我们明辨是非通达容智。

“兼听”不是走过场,不是走形式,要善于倾听各方面的话,包括赞扬的话和批评的话、提意见的话甚至带刺的话。兼听广纳,才能凝心聚力,这是我们当前推进各项改革、实现伟大复兴之需要,也是保持和发扬党的优良作风之需要。


(140)实事求是——东汉·班固《汉书》


【释义】从实际情况出发,不夸大,不缩小,正确地认知和解决问题。

【解悟】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历程就是将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坚持到底的不懈奋斗史、真理探寻史、自身建设史。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是中国共产党人世界观、方法论的基石。实事求是思想路线,是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不断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的根本保证、重要法宝和“生命线”“胜利线”。坚持实事求是、不懈探索真理是立足“两个大局”、书写千秋伟业的根本保证。

作为党员干部,是不是实事求是最根本的要看是不是讲真话、讲实话,是不是干实事、求实效。要坚持以党性立身做事,把说老实话、办老实事、做老实人作为党性修养和锻炼的重要内容,敢于坚持真理,善于独立思考,坚持求真务实。


(141)不学诗,无以言。不学礼,无以立——《汉书》《论语》


【释义】学习诗,无法与人交谈;不学习礼,就难于立身做人。

【解悟】春秋时的一抹阳光透过桧柏洒向曲阜阙里的庭院,孔夫子立于院中,缓缓对儿子孔鲤说:“不学诗,无以言”“不学礼,无以立。”历史就此定格,一幅垂世千古的“庭训”由此诞生,令后人回味无穷。

中国古诗,包罗万象,研究了诗,知识自然就会变得渊博,可以变得更有内涵,说话更有条理。有礼则安,无礼则危。做事先做人! 以礼待人才能以理服人!礼仪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从古至今,源远流长。

诗以言志,礼以立身。无论古今,为人处世之道都是人生必修课。作为党员干部,要与时俱进地加强学习,努力做到于人有益,于世有益,做一个懂礼守礼,品德高尚的人。


(142)千里修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清·张英家信


【释义】千里之外写信只是为了一堵墙,让他三尺又能怎么样。形容人要以和为贵,左邻右舍更应该相互谦就,互相帮助。

【解悟】“礼让”、“和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清康熙年间,张英担任文华殿大学士兼礼部尚书。他老家桐城的官邸与吴家为邻,两家院落之间有条巷子,供双方出入使用。后吴家要建新房,想占这条路,张家人不同意。双方争执不下,将官司打到当地县衙。县官考虑到两家人都是名门望族,不敢轻易了断。张家人一气之下写封加急信送给张英,要求他出面解决。张英看了信后,认为应该谦让邻里,他在给家里的回信中写了四句话:千里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家人阅罢,明白其中含义,主动让出三尺空地。吴家见状,深受感动,也主动让出三尺房基地,“六尺巷”由此得名。

六尺巷是一把人生的尺子,值得我们经常拿出来量一量,更是一种人生修养境地的隐喻,值得我们经常去走一走。常走“六尺巷”,修行正己,就会走出人生天地宽,走出无愧后人的历史评说。

(143)以迈往之气,行正大之言——宋·苏轼《乐全先生文集叙》

【释义】以豪迈直前的气概,说出堂堂正正、光明磊落的话;多用来称扬人的气概不凡,语言磊落铿锵。

【解悟】“一门父子三词客,千古文章四大家。”纵览中国历史,没有哪一家,能像苏氏家族一样,在唐宋八大家中占据三个席位,传为千古佳话。三杰一门,前无古后无今,器识文章,浩如江河行大地。苏氏的家风,犹如一脉清波,涓涓细流,终为江河,汇成时空的洪流。一家书香传承,一脉浩然正气,一腔爱国之情,传扬不息。

作为党员干部,不论职务高低,不管身处哪个岗位,每一名党员都必须常怀忧党之心、为党之责、强党之志,不断提升党性修养,涵养浩然之气,永葆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做一个尽忠爱国的人


(144)家传一首冰壶赋,庭茁千寻玉树枝——清·李光地家诗

【释义】冰壶,比喻清白廉洁。玉树枝,比喻优秀子弟。希望我家的子弟们常诵《冰壶赋》,后辈代代茁壮成长,多出“栋梁之材”。

【解悟】清朝名臣李光地一生清廉为官、勤政爱民。他以身作则,凭借家训族规、村规民约,不仅约束了族人,改善了乡里的社会习气,还对周边地区产生了影响。根据李光地的建议,泉州知府刘侃知、安溪知县曾之传设立府学,建造朱子祠,教化民众,提高文化素质,革新了当地民俗。同时,他还激励着后人要像他一样,心如明镜、志向高远、奋力拼搏,为国家多做贡献。


(145)人民培养汝,报答立事功。祖国如有难,汝应作前锋——陈毅《示丹淮,并告昊苏、小鲁、小珊》

【释义】陈毅十分注重对儿女的教育方式,曾多次作书以示儿女,教导他们敬畏人民,感恩人民。他恳切地告诫孩子们,“人民培养汝,报答立事功。祖国如有难,汝应作前锋”,希望子女永远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的位置。字里行间,尽显陈毅对子女的殷殷期盼。

【解悟】在中国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中,陈毅具有传奇色彩,颇受人们敬重。他战功卓著,才华横溢,被誉为“元帅诗人”;他是上海解放后首任市长,新中国杰出的外交家;他光明磊落,直言敢谏,彰显了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崇高品格。

在党和人民利益面前,陈毅元帅初心如磐,铁骨铮铮,用生命和热血书写忠诚。他崇高的理想,磊落的胸怀,卓尔不凡的风采,赢得了中国人民的尊重与爱戴,也是每一位党员干部永远学习的榜样。


(146)人生在勤,不索何获——东汉·张衡

【释义】人一辈子要勤奋努力,倘不积极地探索研究,哪会有收获或成就。这句话也表现出张衡勤奋努力,积极进取的人生追求。

【解悟】中华民族是勤于劳动、善于创造的民族,在几千年历史长河中,中国人民始终辛勤劳作、发明创造,推动我国日新月异向前发展,大踏步走在世界前列。湘江奔流看清廉,我们要以自己的“辛勤指数”换取群众的“幸福指数”,以自己的辛勤工作打好高质量发展的基础,建设好清廉石鼓,勤劳不负民族精神、勤政不负人民重托、勤奋不负伟大时代。



(147)临患不忘国,忠也——《左传·昭公·昭公元年》

【释义】在患难的时候不忘记国家,对国家始终如一,忠心耿耿,为了国家利益,牺牲小我,将自己生死安危置之度外,这就是忠诚。

【解悟】诸葛亮《兵要》中载:“人之忠也,犹鱼之有渊。鱼失水则死,人失忠则凶。故良将守之,志立则名扬。”意指人有忠诚的品德,就好比鱼儿有了水;相反,如果失去忠诚的品德则很危险。

到了近现代,“忠”字又有了新的内涵。钱学森回国前,在美国被迫参加了数次听证会,被问道“你效忠谁?”钱学森答道:“我效忠中国人民。”回到祖国后,毛泽东同志问钱学森是什么支撑着他历尽辛苦也要回国,他以“苟利国家,不求富贵”作答。

从董安于到诸葛亮,再到钱学森,忠诚的内涵早已不再局限于对个人“小忠”,而上升为一种对国家、对人民的“大忠”。对当下的党员干部来讲,仍然需要常常拿起“忠”这把标尺,量量自己为人品格和为政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