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碧芳,女,瑶族,1978年11月出生,中共党员,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荔浦市特殊教育学校校长。熊碧芳扎根特殊教育24年,开辟“康教结合”办学新路子,为“折翼天使”筑起了一个温暖的家,改变了近千名特殊孩子的命运。熊碧芳曾获全国最美教师、全国特教园丁、广西优秀共产党员、广西扶残助残先进个人、广西三八红旗手等荣誉。
大爱无言 她是特殊孩子的“贴心妈妈”
1999年,荔浦县教育局为筹备创办特殊教育学校到桂林民师招老师,选中了刚毕业的熊碧芳。熊碧芳不顾家人反对,来到人生地不熟的荔浦,主动承担起教育教学和生活管理的双重任务,既当师长又当家长。
受条件限制,荔浦县特殊教育学校办学之初只能借用黄寨小学的教室办班。1担水桶、15套桌椅、15张床、1块黑板、1个煤球灶、9名聋生、2名专业老师、2名生活老师就是当时这所学校的全部。为了让聋生尽快熟悉学习、生活的环境,担任一年级班主任的熊碧芳,手拉手地带着孩子们认识食堂、厕所和宿舍,教他们学习穿衣、穿鞋、穿袜,教他们学手语。除了教学,熊碧芳和邹冲老师还主动承担了学生的日常生活管理工作,每天他们都要带学生到附近的河里洗衣服,带他们上公共厕所。有孩子生病了,要带着去医院看病,熬药水给孩子洗澡。
2008年9月,8岁的轻度脑瘫患儿小罗被送到学校时,家人在一旁扶着还不能独立行走的小罗。每天下课,熊碧芳都耐心细致地帮小罗戴好头盔和护膝护腕,绑好沙袋,搀扶着他到操场一步一步练习走路。从30米、50米,到100米……在熊碧芳的鼓励和引导下,小罗忍痛尝试,反复练习。一次,帮助小罗锻炼时,小罗走得累了,突然扑倒在熊碧芳身上,搂着她的脖子哭了起来,“熊老师,我没有妈妈了,妈妈嫌弃我不会走路,改嫁到了外地。”“没事,你还有老师呢。”经过大半年的努力,小罗踉跄着迈出了自己人生的第一步,熊碧芳也流下了欣慰的泪水。为了让更多学生受益,她提出增设康复训练课程建议,开辟了“康教结合”办学新路子。
2015年,学校成为桂林首批“送教上门”试点学校,熊碧芳主动担任起残疾程度最重学生的主教,其他老师认为教不会的学生在她的教育下都能学有所获。如今“送教上门”已覆盖学生43名,她负责送教的学生中路程最近的十几公里,最远的近30公里。
24年来,熊碧芳经常为体弱多病的学生熬药泡澡、陪学生打点滴到天亮、接送孤儿上下学,在周末或过节时把没有家长接的学生带回家照顾。曾有多位家长感恩道:“校长,您比我们更像孩子的妈妈。”
甘为人梯 她是“折翼天使”的“圆梦导师”
特殊孩子会面对很多常人难以想象的困境,除了社会的偏见,还有来自家庭的压力。有时看到家长来学校接孩子时满面愁容的表情,熊碧芳感到身上有种责任,要帮助这些特殊孩子自强自立,具备在社会上独立生活的能力,避免因为没有劳动技能,成为家庭的沉重负担。
2006年6月,熊碧芳外出考察学习,看到当地自闭症的孩子经过教育培训,很多人都顺利地在庇护工厂就业。她认识到,尽管其所在学校的硬件条件达不到先进特教机构的水平,但可以学习复制他们的教育理念。
回到荔浦后,熊碧芳开始尝试进行教学改革,将社会实践、家庭生活模拟引进校园,每天一个班的学生轮流去食堂学习过秤读秤、体验洗菜等劳动。在班上设置模拟小卖部,让学生在售货和买商品的过程中,掌握识物、算账、沟通的技能。
为了让特殊孩子更好地融入社会,她利用周末跑遍县里大大小小的企业,洽谈建立职业教育实训基地。课堂教学之余,学校组织学生去超市认识商品,去银行学存取款,去企业实习实践。
有一次去校外实践时,车还没停稳,车上几名聋生就急着跳下来,差点儿受伤。“你把学生带出去冒那么大的风险,万一出什么事情谁担责?”在尝试新的教学模式的过程中,有人提出质疑,主管部门又没有给学校提这些任务要求,管好这些特殊学生的吃喝拉撒和安全,不出问题就行了,何必给自己找事儿。
熊碧芳回应道:“我们做一个事业也好,推动一项改革也好,如果总想着规避所有的风险,那肯定是干不成事情的。”
2012年以来,熊碧芳紧贴市场需求,在学校探索开设适合特殊学生的职业教育课程,并带领老师开展自治区职业教育的课题研究,主持完成自治区基础教育教学改革提升项目和职业教育课题各一项,相关研究成果在广西60多所县级特教学校推广应用。目前,学校已建成汽车洗护、衣架加工、糕点制作等多个校内外职业教育实训基地,为特殊学生融入社会打开了一扇窗。截至目前,荔浦特校已有6名聋生考上大学,80多名学生毕业后顺利就业,圆了上学梦、就业梦。
24年的从教生涯,熊碧芳先后荣获多项殊荣。“特殊孩子是跌落在凡尘的‘折翼天使’,他们心中有梦想,渴望被关注。我愿做蜡烛,照亮孩子们的追梦路。”在参加全国优秀教师代表座谈会的熊碧芳特别振奋地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