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部署要求,淮安市委、市政府专题召开全市职教大会并出台《关于促进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从十个方面为全市职教体系改革提供政策支持和资金保障——
自2021年以来,淮安市坚持“项目为王、环境是金”的理念,天合光能、中天钢铁等一批50亿元、百亿元项目纷纷落户,对高水平、专业性人才的需求持续增加。在此背景下,前不久,淮安市委、市政府出台《关于促进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以下简称《若干措施》),持续深化产教融合、科教融汇、职普融通,推动全市现代职教体系更加完善,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显著提升。
“职业教育是教育体系的重要板块,对于淮安来说,办好高质量的职业教育,既是服务保障重大项目落地发展、加快打造工业强市的重要支撑,也是加快人口集聚、增强城市发展活力的客观需要,更为每个孩子人生出彩提供更多机会。”淮安市委书记史志军在2023年10月31日召开的全市教育高质量发展大会上表示,“只有办好高质量的职业教育,‘学在淮安’品牌才会更完整、更有成色。”
淮安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职业教育发展工作,持续加强职业教育组织领导和支持保障,坚持走“德育为先、跨界发展、协同育人、服务社会”之路,推动职业教育不断优质融合发展。“通过3至5年努力,全市职业教育专业与‘7+3’先进制造业匹配度达到80%以上,五年制高职毕业生留淮率达85%以上,实现以主导产业、学校专业、落户企业、学生就业‘四业联动’协同推进高质量发展的新格局,全市职业教育综合实力进入全省第一方阵。”淮安市人民政府副市长王向红说。
聚焦“匹配度”, 紧扣产业谋布局 淮安“7+3”先进制造业集群包括以智能装备及新能源为代表的7个优势产业集群,以及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3个先导产业集群。淮安市教育局副局长谷玉红说,市教育局联合人社等相关部门联合调研分析认为,全市职业教育专业设置与“7+3”先进制造业集群发展还有一定距离,“尽管每年都在强调专业的动态调整,但是实际上专业与产业的匹配度仅有67%,尤其重特大项目企业急需的光伏、新材料等中高职专业还是空白。” 2023年初,在研读全市各主导产业行动方案基础上,淮安市教育局充分吸收相关部门对拟设专业的重要程度、紧迫程度和培养目标的意见建议,联合市发改委、市人社局等6个部门共同制订出台《淮安市职业院校优先发展专业目录》,面向6类地方主打产业领域,细化35个产业图谱、设置146个中高职优先专业目录,鼓励中高职院校根据目录调整专业布局和发展方向。同时,专门出台《淮安市中等职业学校专业设置管理办法》,明晰专业建设标准,要求中等职业学校的专业设置必须坚持发展性、需求性、效益性、特色性、协同性等5大原则,学校每年申报的新增专业须经过相关行业企业专家的调研认证,开展可行性分析。 淮安一方面引导学校撤并淘汰供给过剩、职业岗位日渐消失的专业,改造升级传统专业。“专业布局调整,不是落在文件上,而是实实在在以服务经济发展为目标。考虑到随着经济发展会不断涌现新的产业和新的岗位,我市专门构建了专业建设评价体系,每3年一次开展专业星级评估。”淮安市委教育工委书记、市教育局局长陈俊祥介绍说。另一方面,大力支持开设“7+3”先进制造业集群专业,特别是光伏工程、复合材料、智能制造等紧缺专业。淮安市财政局教科文卫处处长秦习农介绍说,《若干措施》第一项“优化院校专业设置”明确,“支持职业院校开设‘7+3’先进制造业集群专业,对于新设置专业并且成效明显的院校,市财政将给予一次性100万元专业奖补;对组建专业群并获得省级教育部门专业建设立项的院校,给予30万元/项奖补”。 目前,淮安职业教育专业布局越来越科学精准。近3年全市中职学校专业点数精简到145个,停办调整80多个专业点,新增物联网、新能源汽车、工业机器人等20多个新兴专业点,对接淮安先进制造业集群的专业点已占全部专业点数的72%。 增进“紧密度”, 协同育人添活力 “一虾先行、诸业并进”。一直以来,盱眙龙虾都是盱眙经济发展的“金字招牌”,带动当地20万人就业。2016年,江苏省盱眙中等专业学校与当地龙虾协会、龙虾产业集团联合成立“盱眙龙虾创业学院”。记者在学院看到,这里既建有农产品展销中心,还有电商实训室、烹饪实训室、龙虾实训塘口等一体化培训场地,集“产学研创”于一体。盱眙县教体局局长谷文书说:“目前盱眙正在进行龙虾产业‘二次创业’行动。从这里走出去的学生,将为龙虾产业的二次出发提供重要人才支撑。” 这样的创业学院,在淮安中职学校就有近20家,涵盖现代物流、淮扬菜、跨境电商等不同领域。淮安把校企合作、产教融合作为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关键,为校企合作搭平台、创条件。据介绍,每年淮安都组织重特大项目企业产教对接会,促成市域内重点企业与大中专院校开展校企合作。目前,淮安中职学校合作企业总数已有500多家,中职学校订单班、冠名班等校企合作专班总数达45个,初步形成“共建专业”“共建资源”等6种校企合作模式。 江苏电子信息职业学院建有中兴学院等10个企业学院,校企在学徒制人才培养、产教融合实训基地、培训课程与教材开发等方面开展多途径深度合作。该校校长张有东说:“依托企业学院,我们构建了按‘需’施教的办学模式,实现了教学与企业用人‘零距离’。” “不仅行业最顶尖的工程师到校给学生上课,而且生产一线的精密生产设备也搬进学校,工程师、教师同时上课,极大提升了教育教学水平。”淮安市高级职业技术学校校长孙杰告诉记者,这一变化得益于学校创新校企合作办学模式,引入“杨新春劳模工作室”。淮安市劳模杨新春是模具行业首席技师,在其工作室带动下,2022年至今,源源不断的各类资源涌入学校。 为了促进产学研用深度合作,淮安市积极落实加快推进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要求,2023年举办重特大项目企业产教对接会,组织天合光能、捷泰新能源等重点企业与职业院校开展合作,全市订单班、冠名班达到45个;校企共建产业学院20多个,创成8个省级示范性职教集团或校企合作组织,培育出29个省、市级产教融合型企业,先后成立3个市域产教联合体和2个全国性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深化校企合作、产教融合、人才共用、资源共享的互联互通运行机制,拓宽协同育人平台。目前,淮安市正积极筹备建设产教融合实践中心,计划3年内建成10个以上省级产教融合实践中心。 提升“贡献度”, 德技并修育人才 “‘7+3’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让学生看到‘有业可就’的奔头,职业教育的发展也让企业看到‘有人可用’的希望。切实实现职教生的高质量就业,让职校生‘用得上、干得好、留得住’,关键还在提升人才培养质量。”陈俊祥说。 淮安职业教育向课堂要效率,积极开展“课堂革命”。以江苏电子信息职业学院为例,该校通过打破传统授课时长,教学内容分工化、过程项目化等措施提高课堂效率,切实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模块化项目式学习注重将实践、训练与创新融为一体,每个阶段都有相应目标、任务和总结,以层层推进的方式提高我们的水平。”该校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2022级学生诸润春告诉记者,大二时,他和同专业其他两名同学组成实践小组,一起开展项目学习。去年,他们小组自研的工业传送带物品检测系统项目获得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电子产品设计与开发赛项省级一等奖。 课堂是教育的生命线。淮安自2022年开始,在全市范围内开展职业学校课堂教学改革,举办课堂开放日、课堂教学诊断校校行等活动,不断优化课堂教学生态,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同时,淮安市把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作为学生课堂成长和能力检验的舞台。每年,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都作为淮安市级一类赛事举办。在2023年全省技能大赛中,淮安市中职学校取得16金52银92铜,高职院校获得36金48银77铜。谷玉红说:“大赛不仅是把少数学生推到舞台中央,更是一次全员大练兵。在淮安,所有职业院校技能赛事都普及到每一名学生,真正实现以赛促教、以赛促学。” 为了发挥激励作用,淮安市加大表彰力度,淮安市教育局、市工信局、市人社局、市总工会、团市委5部门每年都针对表现优秀的师生联合发文表彰。其中,市教育局表彰“淮安市青年工匠”和“淮安市少年工匠”,市人社局表彰“淮安市技术能手”,市总工会表彰“淮安市五一创新能手”,团市委表彰“淮安市青年岗位能手”。 “推动淮安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核心是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为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提供智力和技术技能支撑,为经济社会发展培养‘用得上、留得住’的人才。”淮安市人民政府市长顾坤说,“我们注意到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逐渐成为企业人才需求主流,需要我们提升人才培养层次。下一步,淮安市将坚持提高站位办职教、跳出教育办职教、遵循规律办职教、各方协同办职教,加大制度创新、政策供给、投入力度,加快打造具有类型特点、淮安特色的高质量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使职业教育更好适应乃至适度超前于经济社会发展,为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提供支撑和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