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警钟长鸣 警示片

《纵深推进—贵州正风肃纪反腐》第三集 守护民生福祉解说词

【解说】民心是最大的政治。中国式现代化,民生为大。党的二十大以来,贵州省委深入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树牢“为民造福是最大政绩”的政治自觉,督促全省各级各部门用心用力用情解决好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大力整治群众身边的“蝇贪蚁腐”,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解说】人民群众的痛点在哪里,正风肃纪反腐的焦点就在哪里。2024年4月,按照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统一部署,省委、省政府以上率下,省纪委监委切实履行好牵头抓总和监督推动职责,全省各级各部门和纪检监察机关集中时间、集中精力、集中力量,以超常规举措集中整治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

【解说】全省集中整治工作,聚焦民生痛点难点、推进乡村振兴、群众反映强烈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扫黑除恶等领域,围绕中小学校园餐、农村集体“三资”管理、惠民惠农补贴补助资金发放等方面突出问题开展专项整治,严查群众身边的“蝇贪蚁腐”,集中解决顽瘴痼疾,高质量办好15件具体实事,推动解决一批群众身边的实际问题,切实执纪执法为民、纠风治乱为民。

【解说】校园餐关系学生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校园食堂里的“小餐盘”装着“大民生”,党和国家高度重视,社会关注,百姓关心。对这一领域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必须严查严治。

【同期声】学生家长

校园餐关系到每一个娃娃的身体健康,也是我们每一个家长最关心的一个问题

【同期声】学生家长

我们作为家长,无论在任何地方,听到校园餐出问题的事情,我们都感到非常揪心。

【解说】2024年7月,省纪委监委主要负责同志深入黔南州惠水县调研,发现该县在学生“口中食”上动脑筋,专门成立一家平台公司“管理”供餐民营企业。名为管理,实际上不仅不管,反而多次拆借挪用校园餐项目专项资金,先后共计挪用1400余万元,导致校园餐正常的供应链条受到无端破坏,侵害群众利益。对此反常现象,省纪委监委紧抓不放、深挖细查,不仅查实纠治了这一问题,还顺藤摸瓜挖出时任黔南州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惠水县委书记郑绍峰的严重违纪违法问题。

【解说】校园餐管理突出问题的专项整治,覆盖全省各地中小学校,查纠了一批突出问题,查处了一批挤占、挪用、套取、贪污学生伙食费的“蛀虫”,以严查严治的鲜明态度守护学生“盘中餐”。

【同期声】钟海燕

其实我从来没有管过食堂,这个时候,(我)姐就提出我来承包你的食堂。利益嘛,肯定照顾(我)姐了嘛,这是毫无疑问的。

【解说】钟海燕,贵阳市实验小学原党总支书记、校长。2019年,钟海燕的姐姐想要承接实验小学校园餐项目,并承诺赚到的利润分给她一半。钟海燕明知姐姐没有餐饮资质,仍然为其寻找挂靠公司,顺利承接了实验小学校园餐项目。

【同期声】贵阳市纪委监委工作人员 陈鹏

接到相关问题反映后,我们迅速提级管辖、组建市县联合专班,对其开展立案调查。

【解说】经查,2019年至2022年间,钟海燕在实验小学校园餐项目上累计收受好处费204万余元。与此同时,钟海燕还帮助其弟弟承接实验小学工程项目,并从中收受好处。

【解说】钟海燕在忏悔书中写道:我帮姐姐承接实小食堂,我需要用钱时,从姐姐那里拿,这也是赤裸裸的权钱交易。弟在实小做大工程,姐在实小经营食堂,我为他们铺路架桥、扫清“障碍”,在我想要买车买房、想要投资赚钱的时候,心安理得让姐姐和弟弟为我付钱,实小成了我家的“摇钱树”。

【解说】贵阳市纪委监委由点及面,全面起底“靠校吃校”,损害学生利益的校园餐“微腐败”问题,发现“吃、拿、贪、占、换”等现象不同程度存在。2023年以来,贵阳市涉校园餐问题共立案521件530人,党纪政务处分447人,移送检察机关审查起诉30人,涉及全市各类学校266所,追赃挽损9287万元,清退返还资金9000余万元。

【解说】贵阳市委高度重视,专题研究部署,明确工作要求。贵阳市纪委监委强化系统查、系统治,加强类案分析,深入剖析校园餐管理的廉政风险点和薄弱环节,制发纪检监察建议,督促教育部门推动堵塞漏洞、完善制度、规范管理。

【同期声】贵阳市教育局工作人员 董飞飞

我们针对校园餐管理有漏洞、招标采购过程不透明、学生餐食质量不符等问题,出台了“五统一”管理制度,统一招标采购、统一资金监管、统一带量食谱、统一定点配送、统一规范服务,让学生餐管理更加规范。

【解说】在“五统一”制度监管下,贵阳市教育局搭建“贵阳市校园餐资金监管平台”,按月实行“先就餐、后结算”,推动245所学校实现餐费线上线下同步监管,确保校园餐费专款专用。加大对学校餐饮服务的财政资金支持力度,全市校园餐每天食材种类达12种以上,每周食材种类达25种以上。通过集中带量采购等方式,全市城区校园餐食材年均总成本可节省3000余万元,校园餐费由原来的每餐16元降到10至11元。

【同期声】贵阳市教育局工作人员 董飞飞

我们还建立了“五方陪餐”制度,明确党委政府分管负责同志,市县两级教育、卫健、市场监管班子成员,学校负责同志,教师以及家长代表定期到学校开展自费陪餐,加强(对)学校食堂的监管力度,让学生餐变成“放心餐”。

【同期声】学生家长

我们自从陪餐以来,我们对小朋友吃的是能够切身体会得到的,我们陪着他们一起吃,感受菜品的味道,这方面我们是非常放心的。

【同期声】学生家长

现在学校会把食材、食谱,还有陪餐的照片都公示在这个公示栏上面,作为家长,每天我们接送孩子都能看得见,这样做会让我们放心。

【解说】教育领域的腐败,老百姓最痛恨,监督查处必须盯紧抓实。紧盯校园餐管理、学校工程项目建设、教学设施设备教材采购等方面违规违纪违法问题,全省纪检监察机关加大力度整治教育领域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推动被欠拨挪用的校园餐资金4.62亿元拨付到位,一批“靠教育吃教育”的教育局长、学校校长等被反腐利剑斩落下马。全省校园餐专项整治共立案1665件,党纪政务处分1482人,移送检察机关审查起诉53人。

【解说】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事关群众切身利益,是群众关注的焦点,也是基层监督的重点。集中整治期间,六盘水市六枝特区纪委监委在监督检查中发现该区中寨乡小补王村党支部书记赵开海有关问题线索,2024年6月对其立案审查调查,深挖出其骗取村集体资金问题。

【同期声】赵开海

一路上走到了今天,我真正是愧对了组织对我的培养,也愧对了领导对我的关心。

【解说】2018年12月至2024年5月,赵开海利用职务便利,在实施中寨乡小补王村养牛扶贫项目过程中,通过签订虚假购牛合同、开具虚假购牛发票、私自制作虚假村级验收资料等手段,骗取养牛扶贫项目补助资金59.3万元。

【解说】在小补王村皇竹草种植项目中,赵开海故技重施,骗取皇竹草种植项目补助资金31.18万元,严重侵占村集体利益、群众利益。

【同期声】赵开海

针对这两个项目,属于是村集体的项目。思想信念不坚定,思想滑坡,就通过这个项目把手伸向了国家扶贫项目,利用职务便利,想办法套取国家扶贫资金进入自己的腰包。

【解说】2024年11月,赵开海受到开除党籍处分,涉嫌犯罪问题移送检察机关依法审查起诉。赵开海违纪违法行为之所以得逞,一个重要原因是小补王村村级公示公开制度形同虚设,导致该村很多村民根本不知道上述两个项目的补助资金情况,给赵开海作案留下可乘之机。

【同期声】小补王村村民

养牛这个项目是有的,栽这个皇竹草也栽过,就是不知道补助多少钱。我们也不知道,公示栏上我们也没有看到过。

【解说】针对这一问题,六枝特区印发《充分运用“四议两公开”决策程序进一步规范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的通知》,对集体资产、资源承包、租赁、出让经营程序进一步规范。区纪委监委推出村务公开“监督一码通”,着力解决“村务公开不够、群众对‘三资’缺乏有效监督”等问题。

【同期声】六枝特区纪委监委工作人员 席志芳

我们严肃查办案件后,将涉案资金90.48万元全部追回,上缴国库。养牛扶贫项目涉及的基础设施建设的部分和皇竹草种植(项目)实际实施的部分,我们督促中寨乡政府及时收回,归村集体所有,并做好管护。

【解说】2024年以来,全省各地开展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突出问题专项整治,紧盯虚报套取、贪污侵占,集体经济组织合同签订不规范、资金管理混乱等突出问题,共查处问题2961个、党纪政务处分2810人。

【解说】案件查办显示,村集体“三资”底数不清、情况不明,是一项影响全省的普遍问题。为推动彻底摸清家底,省纪委监委坚持“查改治”贯通,督促相关部门、地方立查立改。省农业农村厅进一步明确农村集体“三资”范畴及边界,研究制定“贵州省农村集体‘三资’明白卡”,印发2万册供各地学习。建立“厅级干部包片、处级干部包县”工作机制,指导组下沉到村,指导做好农村集体“三资”清查工作。

【解说】专项整治前,毕节市赫章县平山镇中寨社区集体资金11.64万元,集体资产540.34万元,集体资源9542.65亩。集中整治后,集体资金39.99万元,增加28.35万元,增幅243.56%;集体资产4330.48万元,增加3790.14万元,增幅701.44%;集体资源9749.85亩,增幅2.17%。

【同期声】赫章县平山镇中寨村村民

现在,哪片山林是集体的,集体资产赚了多少钱,我们在村委会门口(公示栏)都看得清清楚楚,以前大棚是荒着的,现在有老板投资了,我们以前出门打工的有几十个人,现在在家门口就可以上班了。

【解说】集中整治之前,遵义市播州区茅栗镇金山村集体“三资”底数不清、情况不明、财务管理不规范。集中整治后金山村共增加村集体资源4个、资产6个、资金200余万元,为群众办理好事实事30余起。

【同期声】播州区茅栗镇金山村村民

以前我们村集体的资产资金大家都不是很清楚,也没得哪个过问。这次集中整治,把我们村的“家底”都摸清楚了,我们看到公示的集体资金新增了220多万元,村集体发展经济得越来越好。

【解说】全面清查底数后,全省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较整治前分别增长23.1%、42.4%、13.1%。

【解说】县一级是发展经济、保障民生、维护稳定、促进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基础,但一些县、乡、村干部罔顾重托,肆意妄为,甚至侵民害民,将腐败之手伸向老百姓。省纪委监委紧盯县级“主战场”开展集中整治,严肃查处了一批典型。

【同期声】陈代文

看起来我是为群众办事,实际上对他们的冷暖安危,我是没有放在心上的,还是自己的政绩观(出问题),还是自己想出风头、想出点成绩。所以造成这样的局面,现在想想就是感到非常的内疚。

【解说】陈代文,曾任铜仁市碧江区委书记,铜仁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等职务。

【解说】任碧江区委书记期间,陈代文无心为群众办实事,一心只想为自己“垒政绩”,在脱贫攻坚关键时期盲目铺摊子、上项目。

【同期声】陈代文

当书记总想标新立异,想做点吸引眼球的事,搞几个大的项目,然后让领导知道你的能力,让干部职工知道你的水平。

【解说】在陈代文的主导下,碧江区通过向银行贷款等方式投资11亿余元建设某国际汽车城项目、投资3.5亿余元建设某菇业项目、投资2.2亿余元建设某蛋鸡项目。其中汽车城项目,收益远不足支付融资利息和运营成本,菇业项目和蛋鸡项目基本未产生收益。

【同期声】陈代文

我在发展当中就是拼命地追求高大上、追求速度、追求政绩、不顾实际,所以搞的这些事(群众)不但不得到实惠,反而受到损失。

【解说】比如经陈代文亲自引进,碧江区政府和湖北某公司合作投资的菇业项目,总投资3.5亿余元,资金来源主要为向银行贷款和专项资金。项目实施过程中,陈代文为快出政绩,急于求成,在前期工作未做好、资金保障未到位情况下,催促项目盲目上马,导致出现种种问题,已建成的830余个大棚、厂房及生产线闲置。加之项目总承包单位内部管理混乱,施工班组讨要工程款、民工欠薪信访及涉法涉诉问题频发,项目在开工一年多,投入资金3.2亿余元后停工烂尾。

【同期声】陈代文

实际上最后是劳民伤财,影响很大,搞成那一片全部是烂尾,人人走到这个地方就要骂,感到特别地惭愧。

【解说】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干部为不为群众干实事,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

【同期声】碧江区滑石乡村民

我们老百姓最恨这种贪官,然后就是不为群众办实事,不为我们老百姓着想的这种官。

【解说】陈代文任碧江区委书记9年多时间里,大肆举债发展。这些钱大部分没有实实在在用于民生改善等事业,而是成为陈代文搞“形象工程”“政绩工程”谋求升迁的资本。民生工程成了烂尾工程,老百姓不但没有受益,还背上了沉重的债务负担。

【同期声】陈代文

前面我们寅吃卯粮,把这个资源都差不多耗尽了,给后人留下了基本上就是一个烂摊子。

【解说】面对陈代文留下的烂摊子,省纪委监委坚持系统思维,在查办案件过程中,督促指导铜仁市委、碧江区委有序处置涉案遗留项目,止损挽损的同时,推动风险防控、制度建设等工作。

【解说】对菇业项目已建成可正常使用的706个大棚和建设完成的1栋烤房、1栋冷库、4条香菇多糖多肽调味生产线生产性设施由区政府统筹,结合乡村振兴使用,目前盘活使用大棚320个。

【解说】对该项目已流转的1878亩土地进行重新核实,未建设可清退的土地784亩退还给群众,让人民群众真真切切感受到查办腐败案件给自己带来的变化。

【同期声】碧江区滑石乡村民

(我们)现在到香菇小镇上班,一个月到3500(元)左右。在家里面既可以照顾父母,又可以照顾小孩,所以现在的日子比以前好了。

【解说】“形象工程”“政绩工程”,严重损害人民群众利益,更损害党和政府的形象,造成大量资金浪费损失。党的二十大以来,省委狠抓以案促改,推动全省各级各部门从一个个腐败案件中吸取教训,深入纠治政绩观偏差错位问题,持续开展“半拉子工程”“形象工程”“面子工程”专项整治。2024年以来发现存在违规违纪违法问题项目58个,立案79件,推动360个“三个工程”项目完成整治,重新服务于经济社会民生发展。

【解说】随着乡村振兴不断推进,各地加大人、财、物投入,基层党员领导干部担子更重、责任更大。然而一些领导干部却不把心思放在履职尽责上,反而经不住诱惑,在惠民惠农项目资金上“揩油”。群众对这些就在身边嗡嗡乱飞的“蝇贪”感受更为真切。

【解说】2023年9月,从江县开展对村巡察中,村民反映产业扶持资金没有兑现到位。巡察组深入核查,发现了从江县贯洞镇党委书记廖育松任七香农业投资公司董事长期间的问题线索。按照边巡边移要求,县纪委监委对廖育松同步立案,全面查处了廖育松违纪违法问题。

【解说】经查,2020年下半年至2022年下半年,廖育松利用担任七香农业投资公司董事长职务上的便利,以债权投资、入股合作、获取利息等名义挪用该公司专项扶贫项目资金1000余万元归个人使用或进行营利活动。

【解说】这些资金原本是用于发展生猪、生态鱼养殖等项目的专项资金,钱被廖育松挪用后,涉及的养殖场和合作社因资金短缺、发展受限,长期无法兑现700多户农户的入股分红资金,严重损害群众利益。

【解说】廖育松任从江县贯洞镇党委书记后,作为贯洞镇抓乡村振兴的第一责任人,没有集中精力发挥推进乡村振兴基层基础作用,而是为商人在获取乡村振兴项目上提供帮助并收受好处。

【同期声】廖育松

在台上讲党风廉政建设、一岗双责振振有词,发言的时候从不停顿,汇报工作提炼一二三,几要几不要,那是非常到位的。但是真正触及自己灵魂深处,把自己查摆进去的时候那是另外一回事。

【解说】2022年年初,廖育松在一次饭局上认识商人庄某某。后来应庄某某请托,廖育松为庄某某在协调解决其承接实施贯洞镇某人居环境整治项目事项上提供帮助并从中收受好处。

【同期声】廖育松

他和我说快过年了,准备来拜个早年,当时他就开了我的车,往我车上(放)有一件酒,然后还有一个类似于蛇皮口袋的大黑口袋,我问他是什么东西,他说就是一些特产。之后我打开看,那个口袋里面还装有一个信封,里面(有)两万块钱。

【解说】而商人梁某某则是廖育松多年的朋友,2023年3月的一天,两人在大街上遇到。

【同期声】廖育松

我顺便问他,开个蛮好的车了,换车了怎么不和我说?方便不?协调点钱,几万块钱周转一下。

【解说】梁某某当时没有回答,没多久就带着4万块钱出现在廖育松办公室,廖育松接下钱后很快便安排下属把贯洞镇2023年人居环境整治项目交给梁某某实施。

【同期声】廖育松

他也是做项目的,我就顺水人情就安排给他做了,实际上也大家都心知肚明的,到现在为止,钱也没有还他,那么项目也安排给他。

【解说】胆敢向民生项目、资金“动奶酪”的,不管金额大小都必须严查快办、严惩不贷。2024年7月,廖育松受到开除党籍、开除公职处分,涉嫌犯罪问题移送检察机关依法审查起诉。廖育松被查后,从江县纪委监委及时追回违规挪用资金,避免群众利益受到损失。

【同期声】廖育松

(挪用)那么多的国家资金,给国家和社会造成很大的损失,痛悔每一件事,遗憾每一件事,感觉对不起每一个人。

【同期声】当地群众

纪委把他查了以后,之前欠我们的分红款现在也拿到手了,大家都非常高兴。

【解说】看到身边搞腐败的党员干部被查处,群众普遍感到,反腐败有力度,纪委监委办案动真格,闹心事少了,获得感多了,期盼把反腐败长期坚持下去。

【解说】民心所向,就是努力方向。近年来,全省各级纪检监察机关把乡村振兴领域作为监督重点,严查群众身边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持续加大纪检监察和巡视巡察监督力度,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向群众身边延伸,截至2024年底,全省巡察10333个村,覆盖率达75.8%。2024年,全省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共查处乡村振兴领域问题8559个,党纪政务处分7931人;立案乡科级干部5487人,立案查处现任或原任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2618人。

【解说】经过这些年的持续整治,欺压百姓、鱼肉乡里的黑恶势力违法犯罪得到了根本遏制,涉黑涉恶治安乱点得到全面整治,也打掉了一批黑恶势力“保护伞”,极大增强了人民群众安全感。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推动扫黑除恶常态化,坚决打击黑恶势力及其“保护伞”,让城乡更安宁、群众更安乐。2024年,全省各级纪检监察机关、政法机关聚焦扫黑除恶常态化,纵深推进反腐败斗争,深挖严查“漏网”黑恶势力背后的腐败和“保护伞”等问题。

【解说】2023年12月4日,安顺市镇宁自治县公安局以卓英进涉嫌组织、领导、参加黑社会性质组织罪,串通投标罪,故意伤害罪,寻衅滋事罪等17项罪名将其移送审查起诉。

【解说】经查,以卓英进为首的黑社会性质犯罪组织,盘踞安顺市多个县、区多年,开设赌场,在相关煤矿欺压百姓,垄断运输,扰乱市场,残害无辜群众致1人死亡、4人重伤、9人轻伤、多人轻微伤。

【同期声】受害者

(我们)就在安顺开发区车城附近吃宵夜,期间和隔壁的一桌人发生了一些口角。大概过了10多分钟以后,这帮人突然驾驶一辆面包车就停到我们旁边,车上就冲下来10多个人,手持砍刀、铁棒、洋铲,就对我们进行围殴,导致我左手(筋)就被砍断了。

【同期声】当地村民

煤厂把我们的房子挖开裂了,水挖漏了。下去找他协商,反而没有得到协商,还把我们的人打伤了,住院,还抓去拘留。(我们)觉得不满意,很气愤,不公平。

【解说】卓英进黑恶势力之所以能长期盘踞一方,为非作歹、坐大成势,离不开“保护伞”“关系网”的庇护。公安机关对卓英进案开展侦查期间,按照同步立案、同步查处的要求,省纪委监委成立工作组,深挖彻查案件背后的“保护伞”“关系网”,做到纪法协同推进。

【解说】省、市、县三级纪检监察机关与公安机关、扫黑除恶办等协作配合,严肃惩处了卓英进涉黑组织背后的“保护伞”“关系网”魏虓(安顺市公安局原党委委员、政治部主任)、李斌(安顺市公安局原常务副局长)、刘俊一(安顺市公安局经开区分局原党委书记、局长)、邹铁声(安顺市公安局原副局长、二级高级警长)等人,形成强大震慑。

【解说】这其中,魏虓与卓英进的关联最深。他作为公安机关领导干部,与卓英进来往密切,大量收受其现金、茅台酒等财物,甘当黑恶势力“保护伞”。

【同期声】魏虓

因为安顺比较小,你说哪个和哪个在一起吃饭,哪个和哪个关系好,很可能明眼人都知道,坐大成势给他起一定的推动作用。

【解说】安顺市公安局原常务副局长李斌和卓英进联系紧密,长期保持密切交往。卓英进甚至可以长期自由、随意出入李斌办公室。

【解说】2011年1月,安顺市经开区某洗煤厂发生一起数十人聚众斗殴案件,致一死一伤、财物损毁等严重后果。安顺市公安局经开区分局以聚众斗殴对该案立案侦查,时任局长李斌统筹指挥该案查办中,接受卓英进请托,指使、授意侦查人员违法办案。

【同期声】贵阳市纪委监委工作人员 李蔓

(在李斌干预下)导致该案由涉众型聚众斗殴犯罪案件转变为故意伤害案,犯罪嫌疑人仅1人被追究刑事责任,让涉恶人员逍遥法外,继续为非作歹。

【解说】2023年8月,贵阳市纪委对李斌严重违纪违法立案审查调查后,该案得以重新侦查。

【同期声】贵阳市纪委监委工作人员 李蔓

该案重新立案侦查后,移送审查起诉的遗漏被告人多达31人。

【解说】邹铁声任安顺市公安局党委委员、局长助理期间,多次接受卓英进宴请,违规利用职务便利为卓英进出面协调办事。

【同期声】邹铁声

我实际上也提供了站台、支撑的作用,也导致了整个犯罪团伙在当地为所欲为、无法无天的状况,老百姓是怨声载道。

【解说】而刘俊一在任安顺市公安局经开区分局政委期间,甘愿为卓英进在辖区开设的赌场提供帮助,并收受好处费。

【解说】从人民群众安宁生活的守护者沦为法律秩序的践踏者,甘愿成为欺压群众黑恶势力的帮凶,无论是谁,必然难逃纪法的严惩。魏虓、李斌、邹铁声、刘俊一还存在其他严重违纪违法问题,4人于2024年先后被开除党籍、开除公职;涉嫌犯罪问题被移送检察机关依法审查起诉。

【解说】严肃查办魏虓、李斌、刘俊一等人严重违纪违法问题的同时,省纪委监委循线深挖,将案件查办工作向纵深推进,进一步发现了省公安厅原巡视员周云(曾任安顺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公安局长)涉嫌严重违纪违法问题,于2024年1月对其立案审查调查。

【同期声】周云

严重地损毁了党的形象和声誉。我作为一名公安局长,我是对不起广大人民群众。

【解说】作为市州政法、公安队伍的“一把手”,周云本应带领队伍守护一方平安、维护群众利益,他却反其道而行之,带头腐败,带坏队伍,败坏风气。

【解说】周云热衷于搞团团伙伙,魏虓、李斌、刘俊一等人就是其圈子里的核心成员。周云长期收受圈子成员的钱财,对他们不敢抓、不敢管,还放任圈子成员与卓英进往来密切。

【解说】对于公安队伍中的这些“害群之马”,党中央和省委坚持深入整治、决不姑息,发现一个查处一个。

【同期声】闵建

是我失守了,就是党和国家、人民群众赋予我的权力,维护公平正义的权力,我没有守底线。

【解说】闵建,2024年又一个被查处的公安队伍中的“害群之马”,曾任贵阳市公安局局长,省公安厅党委委员、副厅长、刑侦总队队长等职务。

【解说】闵建长期纵容涉黑涉恶活动,为黄斌涉黑团伙站台。在闵建的包庇纵容下,黄斌涉黑团伙不断坐大成势,扰乱市场经济秩序,侵害群众切身利益。2023年12月,黄斌因涉嫌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被公安机关立案侦查,已升任省公安厅副厅长、刑侦总队队长的闵建随之被查处。

【同期声】闵建

政法口的、公安口的领导干部“三个严禁”,也就是不能干预办案。我没有听,徇情枉法,(这)是我自己感觉到从警三十八年最大的污点。

【解说】吴某某是闵建朋友的妹夫,2005年上半年,吴某某牵扯到一个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案件中,并被采取刑事拘留措施。

【同期声】闵建

我到刑侦支队当支队长,他就来找到我,他说他妹夫被刑事拘留了,办案正好是刑侦支队,他说看一下能不能帮帮忙,我当时我真的觉得不好推辞。

【解说】闵建通过给带队办案人员打招呼,要求将吴某某从黑社会性质组织案件中摘出来。在闵建的帮助下,吴某某被释放,逃避了刑事处罚。

【同期声】闵建

我真是非常后悔,就是这种悔断肝肠、悔入骨髓。我干了一辈子的公安,破了一辈子的案件,我自己退休了, 61岁自己把自己送进监狱。

【解说】和平时期,公安队伍是牺牲最多、奉献最大的一支队伍。广大人民警察用汗水乃至生命,为维护社会安定、保障人民安宁筑起了坚不可摧的铜墙铁壁。然而,也有周云、闵建、魏虓、李斌、邹铁声、刘俊一等极少数公安民警,执法犯法、徇私枉法,甘愿充当黑恶势力“保护伞”“关系网”,人民群众深恶痛绝。扫黑除恶必须常态化,必须紧盯黑恶势力背后的“保护伞”“关系网”深挖严查,切实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2024年,全省共掌握涉黑涉恶问题线索429件,党纪政务处分217人。

【解说】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群众身边的“微腐败”,“微”在层级,“危”在民心。深挖严查群众身边的贪官,大力整治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就是守人民的心。经过集中整治,全省上下形成了一批可量化的“数据账”,一批可感知的“实事账”,一批管长远的“制度账”。

【解说】在“查”上发力,深挖严查了一批群众身边的腐败分子。

【解说】在“改”上用情,聚焦办好15件具体实事,想尽一切办法为民办实事、解难题。

【解说】在“治”上延伸,剖析问题的根源,建立健全一批管根本、利长远的制度机制。

【解说】集中整治期间,还推动了大量款物及时返还老百姓。仅退还群众宅基地测绘费、补发退耕还林补助资金等就达上百亿元,全力让老百姓该得到的钱就要得到,把习近平总书记和党中央的关怀送到群众心坎上,把省委省政府的具体惠民政策落实落细到群众身上。

【同期声】全国人大代表、省监委特约监察员、贵州民族大学研究生院院长 杜薇

在参加集中整治督导的过程中,我深切感受到了反腐为了人民的初心。从校园学生的营养餐盘,到乡村山寨的“三资”账本,到各项惠民补贴的发放,全省纪检监察机关紧盯群众关心关注的问题,查处了一大批侵害老百姓利益的“蝇贪蚁腐”,老百姓的获得感是实实在在、可感可及的,真正感受到了正风反腐就在身边,公平正义就在身边。

【解说】行程万里,人民至上。反腐败斗争关系人心向背,关系党和国家前途命运。党的性质宗旨决定了我们党与腐败水火不容。新征程反腐败斗争,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自我革命的重要思想,坚决落实全面从严治党战略方针,坚持用改革精神和严的标准管党治党,始终保持反腐败永远在路上的坚韧执着,保持战略定力和高压态势,一步不停歇、半步不退让,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坚决打好这场攻坚战、持久战、总体战,坚定不移把反腐败斗争向纵深推进,以全面从严治党新成效为谱写中国式现代化贵州篇章提供坚强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