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资源共享

湖南省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实施方案

附件:

 

湖南省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实施方案

(2013-2015年)

 

为贯彻落实《教育部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湖南省教育信息化三年行动计划(2013-2015年)》等文件精神,进一步推动我省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上水平、出特色,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总体目标

全面落实国家“宽带网络校校通”、“优质资源班班通”、“学习空间人人通”工程(以下简称“‘三通’工程”), 整体推进职业院校数字校园建设;着力打造以“职教新干线”为核心的湖南职业教育公共信息平台,促进信息技术与职业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积极推进职业教育教学形态和管理理念改革与创新。职业院校教师信息化应用与服务能力明显提升,高水平教育信息化队伍基本建成;基本建成与我省现代职业教育相适应的教育信息化体系。

自2013年起,启动教育信息化管理创新项目建设,所有职业教育省级重点项目申报、过程管理、省里组织的重大活动均依托“职教新干线”空间机构管理平台实施管理。2014年,省教育厅对市州的绩效考核通过空间机构平台实施管理,省级示范性职业院校开始利用空间对学生顶岗实习等教学环节进行管理。至2015年,职业院校全面实现“三通”工程,宽带网络入校率、优质资源入班率100%,师生个人空间拥有率都达到90%以上;公共文化基础领域的空间课程开出率达80%以上,专业领域的空间课程开出率达60%以上;“网络课堂”拥有中高职400个专业、91个实习实训基地的教学资源;“专递课堂”拥有中职25个专业的教学资源;“名师课堂”拥有150个教学名师的优质课程资源;职业教育省级重大活动、重点项目过程管理、所有高职院校和60%以上中职学校的教育教学管理均依托空间进行。

二、重点建设内容

围绕我省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和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需要,重点实施以下“四大工程”,在互动交流平台、优质教学资源、应用驱动、创新体制机制等领域实现突破,全面推进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

1、“三通工程”

    (1)宽带网络校校通。鼓励职业院校通过自主建设、电信运营商投资建设、其他企业通过BOT、BT等方式投资建设等方式,实现校园网宽带接入;有线或无线网络覆盖办公室、教室、实训室、图书馆、宿舍等办公、教学和生活区域;在校生规模3000人以下的学校出口带宽达到200M以上,3000-5000人的学校出口带宽达到400M以上,5000-10000人的学校出口带宽达到600M以上,10000人以上的学校出口带宽达到1000M以上;由电信运营商等建设虚拟网络的学校,每台终端的接入带宽不低于10M

(2)优质资源班班通。职业院校所有教学场所均设置多媒体教学设施,接入宽带网络,具备调用网络教学资源的条件;数字化教室等信息设备和优质数字教学资源能有效满足教育教学需求。

(3)学习空间人人通。职业院校全体教职员工和学生、教育教学管理及研究机构全体人员均开通实名制网络学习空间,空间容量不低于1000GB。学校除按上述要求购置个人学习空间外,应当另行购置部分公共空间用于二级机构和主题空间建设,其中高职院校不少于50个,中职学校不少于20个,空间容量不低于1000GB。

进  度  安  排

时间

任务

2013年

2014年

2015年

宽带网络

校校通

1、高职院校及示范(骨干)中职学校100%;

2、其他中职学校40%。

其他中职学校70%。

其他中职学校100%。

优质资源

班班通

1、高职院校、示范性中职学校60%;

2、其他中职学校40%。

1、高职院校、示范性中职学校80%;

2、其他中职学校70%。

1、高职院校、示范性中职学校100%;

2、其他中职学校90%。

学习空间

人人通

1、高职院校、示范性中职学校60%;

2、其他中职学校40%。

1、高职院校、示范性中职学校80%;

2、其他中职学校70%。

1、高职院校、示范性中职学校100%;

2、其他中职学校85%。

说明:表中的百分比是指规定建设要求的比例。

2、空间教学资源建设工程

(1)主题空间建设。职教新干线重点建设高职大学语文、应用写作、高等数学(工科类)、高等数学(经管类)、计算机应用基础、计算机应用基础实训指导、高职院校学生顶岗实习指导、就业与创业指导、职业生涯规划和中职公共艺术等10门课程的教学资源,建成10个特色主题空间。继续录制湖湘文化及技能大师经典视频。鼓励学校建设湘绣博物馆、列车时空、思想港湾等专业特色明显的主题空间,每年遴选一批特色主题空间链接到职教新干线。

(2)“网络课堂”建设。支持职业院校根据自己的专业特色和优势课程建设特色教学资源,形成一批共享性精品课程资源、特色专业教学资源、实习实训教学资源和多媒体课件资源等,构建系统全面、内容丰富的“网络课堂”。“十二五”期间立项建设的省级示范性特色专业、特色专业、生产性实习实训基地、省级示范性(骨干)院校的重点建设专业要率先建设特色教学资源。每个高职示范性特色专业至少建设5门以上、特色专业和示范校的重点专业建设3门以上核心课程空间教学资源;每个中职示范性特色专业至少建设3门以上、特色专业和示范校的重点专业建设2门以上核心课程空间教学资源;生产性实习实训基地至少建设2-3个实践项目空间教学资源。三年内,分别遴选表彰建设中、高职空间特色教学资源150项和100项。支持建设空间仿真实训教学软件,三年内空间仿真实训软件的专业覆盖率超过50%。

进  度  安  排

时间

任务

2013年

2014年

2015年

教学资源建设

高职教学

资源

完成20%。表彰20个特色资源。

完成50%,表彰30个特色资源。

完成100%。表彰50个特色资源。

中职教学

资源

完成20%。表彰30个特色资源。

完成50%。表彰50个特色资源。

完成100%。表彰70个特色资源。

仿真实训

软件

专业覆盖率达10%。

专业覆盖率达30%。

专业覆盖率达50%以上。

说明:表中百分比是指按规定建设要求的比例。

 

3、优质空间资源应用工程

(1)空间课程应用。推动职业院校积极应用数字化教学资源,有计划地扩大空间课程应用覆盖率,每年组织空间教学设计大赛。公共文化基础领域的空间课程开出率达80%以上,专业领域的空间课程开出率达60%以上。三年内,分别遴选表彰中、高职优秀空间课程500项和300项。

(2)“名师课堂”建设。建立“名师课堂”遴选机制,根据教师开发的空间课程质量和使用率,通过“海选+专家评审+行政决策”的程序确立名师,让名师在线授课成为共享性“同步课堂”,实时录制回放课程视频形成“名师课堂”。探索“名师课堂”课程认证,鼓励学生跨校、跨专业选修“名师课堂”课程。创造条件进行试点,探索以“名师课堂”课程认证为依据授予专业学位或专业水平证书。三年内支持150个教学名师建设“名师课堂”;空间课程的使用率和质量将作为遴选专业带头人、优秀教学团队、教学名师的重要依据。

(3)“专递课堂”建设。根据武陵山片区37所农村中职学校专业建设情况和区域内产业发展情况,开发中职专业教学资源,建成“专递课堂”。每个专业教学资源包括人才培养方案、3-5门核心课程的课程标准、数字教案、教学案例、教学素材、教学视频、仿真实训、习题库等,逐步增加“专递课堂”牵头开发学校教师在线授课的“同步课堂”频次。三年内,支持建设25个专业的“专递课堂”建设。

进  度  安  排

时间

任务

2013年

2014年

2015年

主题空间建设

职教新干线建设10个特色主题空间,遴选10个学校特色主题空间链接到职教新干线。

职教新干线完善10个特色主题空间建设,遴选10个学校特色主题空间链接到职教新干线。

遴选10个学校特色主题空间链接到职教新干线。

空间课程开出率达30%。表彰50门课程。

空间课程开出率达40%。表彰70门课程。

空间课程开出率达50%。表彰100门课程。

“名师课堂”

建设

遴选专业带头人100个,优秀教学团队20个,教师名师50个。

遴选专业带头人100个,优秀教学团队20个,教师名师50个。建设名师课堂500课时。

遴选专业带头人100个,优秀教学团队20个,教师名师50个。建设名师课堂1000课时。

“专递课堂”

建设

建设4个专业的专递课堂

建设10个专业的专递课堂。

建设11个专业的专递课堂。

 

4、空间应用创新工程

(1)推进教学创新。加大3G实景教学、S-ISAL教学、CARAS教学、表格教学、晋阶激励教学、竞赛激励教学、空间仿真教学等教学方法的总结、提升和推广,支持教师根据课程实际创新教学方法和手段。提高学生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2)推进教育创新。支持教师运用个人学习空间开设职业意识养成、心理健康教育、人文素质熏陶等主题空间;支持建立基于个人学习空间的师生交流实时互动平台;支持运用空间创新学生和职工教育工作。

(3)推进管理创新。支持个人学习空间在教学管理、行政管理、项目管理、学生管理和师生服务等方面的应用;支持基于个人学习空间的碎片化管理系统开发和集成;支持以个人学习空间为基础,将教育技术和社会信息化手段运用于教育、教学、管理和服务;支持学校促进个人学习空间应用的其他创新。

(4)推进服务创新。支持运用个人学习空间开展职业培训、转岗培训、技能提升、社区教育等终身教育体系建立,远程教育资源面向社会服务;支持运用个人学习空间服务新农村建设、产业转型升级、产品质量与安全监控、文化社会事业等;支持运用个人学习空间服务企业技术进步、再创新和协同创新等。

(5)平台与空间建设。建立机构平台和学习空间建设激励机制,开展优秀机构平台和个人学习空间评选,每年评选一定数量的优秀机构平台和优秀个人空间(按院校长、行政管理人员、教师、学生分类评选)。

进  度  安  排

时间

任务

2013年

2014年

2015年

教学创新

制订3G实景教学法、S-ISAL教学法、表格教学法标准并推广。学生信息职业能力考核通过率达60%。

形成3个以上基于个人学习空间的新教学法标准并推广。学生信息职业能力考核通过率达75%。

形成5个以上基于个人学习空间的新教学法标准并推广。学生信息职业能力考核通过率达90%以上。

教育创新

制订主题教育空间标准,对铁路时空、汽车文化长廊、心灵港湾等主题空间进行改造升级。

1、形成10个以上基于个人学习空间开放共享的主题教育空间。

2、形成3个以上基于个人学习空间的教育方法。

1、形成20个以上基于个人学习空间开放共享的主题教育空间。

2、形成5个以上基于个人学习空间的教育方法。

管理创新

1、省级项目申报依托空间资源辅助;

2、省级项目过程管理依托空间进行;

3、省级活动借助空间开展。

1、示范性高职院校和中职学校开始采用空间进行顶岗实习、质量监控等教学管理,重大活动借助空间开展。

2、采用空间对市州工作考评。

1、示范性高职院校和中职学校运用空间进行教学管理的领域覆盖达到60%以上,开始运用空间进行其他管理。

2、其他学校开始运用空间进行管理。

服务创新

形成3个以上基于个人学习空间开展社会服务的案例。

1、形成5个以上基于个人学习空间开展社会服务的案例。

2、推广应用2个以上典型服务案例。

1、形成10个以上基于个人学习空间开展社会服务的案例。

2、推广应用5个以上典型服务案例。

平台与空间

建设

评选优秀机构平台20个,个人空间400个。

评选优秀机构平台20个,个人空间500个。

评选优秀机构平台20个,个人空间600个。

    三、保障措施

(一)组织保障

成立湖南省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实施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全省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统筹规划和宏观指导。各市州、县市区教育行政部门和职业院校要成立职业教育信息化工作领导机构,明确分管领导、管理部门和专人负责。要强化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职业院校作为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的实施主体地位和职责要求,因地因校制定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规划,设立“时间表”和“路线图”,为推进我省职业教育信息化工作提供组织保障。

(二)机制保障

1. 制定建设方案。出台《湖南省职业教育“三通工程”推进方案》、《湖南省职业教育网络学习互动交流平台优质资源建设标准及管理办法》、《湖南省职业教育“网络课堂”、“名师课堂”、“专递课堂”实施方案》,统筹规划全省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明确建设目标、内容、标准、责任、资金来源和工作要求,形成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标准体系。各地各校要根据本实施方案要求,结合本地本校实际,制定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实施方案,确保全省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稳步推进。

2. 推进校企合作。结合教育部和我厅信息化基本条件和基本环境建设工程、电信“村村通”工程,采用多种校企合作模式,引导企业参与高职院校和省级以上示范中职学校宽带网络校校通工程建设。规模较小的中职学校、农村中等职业学校宽带接入问题,由当地教育行政部门协调或自行组织,按地区统一与企业合作解决。

3. 完善激励机制。建立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与应用奖励制度,定期组织开展优秀机构平台和优秀个人学习空间评选等活动,激发职业院校及广大师生的建设积极性;完善职业院校学生学分互认制度,鼓励学生依托空间跨校、跨专业选课,推动学分制改革和信息化教学资源应用;完善职业教育省级重点建设项目管理办法,将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与应用纳入立项评审、中期检查与验收指标体系,推动职业教育信息化从资源建设向资源应用与创新转变。

4. 加强研究与推广。在职业教育改革专项中设立职业教育信息化技术创新研究项目,重点研究解决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的重大战略问题和核心技术,促进我省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与应用水平不断提升;采取政府统一购买方式,遴选优质课程教学资源建立“名师课堂”,实施远程网络直播教学,向所有空间用户开放权限,促进优质课程教学资源广泛应用;采取多种形式,宣传推广职业教育信息化技术创新研究成果、先进空间教育教学方法与管理应用经验,推动全省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和信息化建设。

5. 强化考核评估。完善职业教育考核评估制度,将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与管理应用纳入职业教育考核评估指标体系,作为对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职业院校考核评估的重要指标;建立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监测统计制度,将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与管理应用纳入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职业院校年度工作计划,发布年度进展报告,开展年度建设目标任务管理考核。

(三)经费保障

加大教育信息化投入力度,各地各校须设立教育信息化专项经费,要保障信息技术教育设备、设施运行、维护、网络教学资源开发及应用的经费,积极鼓励和吸引企业资本投入教育信息化建设领域,省重点支持依托空间创新教育教学管理模式和推动教学理念、内容、方法和手段转变的学校和教师,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的深度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