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造福人民为最大政绩(红船观澜·坚持正确政绩观①)
赵 成
2022年01月04日08:43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最近到基层采访,有这样一段见闻:党史学习教育中,当地一个部门要列出“我为群众办实事”工作清单,在是否将湖面蓝藻治理列入清单问题上,一度引发内部的争论。有观点认为,蓝藻治理是难题,防控难度大、耗时长,短时间难见成效,可能出力不讨好。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他们最终决定列入清单,并向社会公开承诺。随即,全部门化压力为动力,多措并举、攻坚克难,蓝藻发生次数较上年同期减少78%、累计面积减少84%,引得湖边居民赞声一片。
“为群众办实事,哪来的那么多患得患失?就是要敢于立‘军令状’!”这个部门的负责人说。工作中遇到难题是畏首畏尾还是迎难而上,考验的是党员领导干部的政绩观。
树立正确政绩观,首先要回答“为谁创造政绩”。为政之道,以顺民心为本,以厚民生为本。我们党自成立之日起,就把“人民”二字铭刻在心,把坚持人民利益高于一切鲜明地写在旗帜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决定了共产党员是人民公仆的角色定位。党员干部要始终锚定这个定位,以造福人民为最大政绩,切实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才能不断创造得到人民认可、经得起历史检验的政绩。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是人民的勤务员,这句话不是一个口号,我们就是给老百姓做事的。”树立正确政绩观,还必须明确“政绩由谁评判”。我们党是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政党,检验我们一切工作的成效,最终都要看人民是否真正得到了实惠,群众生活是否真正得到了改善。这就要求党员干部始终做到“民之所好好之,民之所恶恶之”,把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衡量一切工作得失的根本标准,把群众的急难愁盼、安危冷暖时刻放在心上、抓在手上,为群众带来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政声人去后,民意闲谈中。在我们党的历史上,涌现出一代代优秀共产党员,用实际行动践行着为民造福的政绩观。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心中装着全体人民,唯独没有他自己”,“草帽书记”杨善洲“只要生命不结束,服务人民不停止”,战斗英雄张富清深藏功与名扎根基层默默奉献……他们用实际行动践行着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以忘我的付出把实实在在的政绩印刻在人民群众的心坎上。
初心就是力量,使命就是方向。现在,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踏上了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的赶考之路,前进道路上的风险挑战异常复杂严峻,广大党员干部唯有悟透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努力把为民造福的政绩观贯穿在干事创业里,不断展现新气象新作为,才能不负韶华、不负时代。
决策用权当常怀敬畏(红船观澜·坚持正确政绩观②)
赵 兵
2022年01月11日08:11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习近平总书记在去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强调,领导干部要加强经济学知识、科技知识学习,特别是要悟透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正确政绩观,敬畏历史、敬畏文化、敬畏生态,慎重决策、慎重用权。
手中有权,当常怀敬畏。党员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必须树立正确的权力观,时刻牢记权力来自人民、当为民所用,知敬畏、存戒惧、守底线,时时以“如履薄冰,如临深渊”的态度决策用权。
敬畏信仰、敬畏组织、敬畏法纪是党员、干部的底线标准和刚性要求,而“敬畏历史、敬畏文化、敬畏生态”在实际工作中有时容易被忽视。但从现实情况来看,一旦缺乏对历史、文化和生态的敬畏之心,“乱作为”将难以避免,伤害群众感情、造成资源浪费,给党和人民的事业带来损害:有的为搞开发,对文物古迹和历史建筑进行破坏性拆除;有的为城市更新,大规模迁移砍伐城市树木;有的为追求发展高速度,盲目上马高耗能项目等。
我国幅员辽阔、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很多地方都有深厚的历史积淀、文化底蕴和独特自然生态,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共同构成了群众的生存空间,承载着一代又一代人的记忆,连接着人们的情感。群众生于斯长于斯,历史文化风俗浸润于寻常日用、散见于家长里短,一方风土人情就是幸福感的重要来源和保障。
敬畏历史、文化和生态,说到底是敬畏人民。一项政策出台,可能改变群众习以为常的生活习惯、环境,可能影响群众的工作生计。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就要在施政过程中多想想、多问问群众满意不满意、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针对群众的生活习惯、心理认知、价值判断都作一番细细考量和把握,充分考虑历史人文和自然生态等因素,科学评估对群众生产生活带来的变化,让政策更有生命力,把实事办到心坎上。
新时代新征程,面对新形势新任务,要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领导干部必须加强学习,开拓眼界,增长本领,不断提高自己的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比如推进乡村振兴,如何既让乡亲们的“腰包”鼓起来,又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在市政建设中,如何既更新城市硬件,又能保持城市整体风貌?这些都需要下一番细功夫,增强政策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才能把实打实的政绩刻在人民群众心里,写在广袤大地上。
心中有敬畏,脚下有定力。广大党员干部悟透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善于把握规律,因时因地制宜,坚持守正创新,为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而慎重决策用权,我们就一定能够走好新的赶考之路,努力向历史、向人民交出新的更加优异的答卷。
实实在在为党和人民干事(红船观澜·坚持正确政绩观③)
吴储岐
2022年02月08日08:16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近来,生态环境部陆续通报了一批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典型案例,从中可见仍有少数地方面对环保整改问题,出现了表面整改、敷衍整改等现象,不惜以牺牲环境换取经济增长。
考察领导干部的政绩观,能否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是一个重要的衡量标杆。片面追求“速度”而不讲“质量”,只追求当下经济利益而不作长远打算甚至“吃子孙饭”等现象仍然存在,表明有的领导干部政治站位不高,政绩观出现了偏差。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届中央纪委六次全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树立正确政绩观,尊重客观实际和群众需求,强化系统思维和科学谋划,多做为民造福的实事好事,杜绝装样子、搞花架子、盲目铺摊子。
疫情防控精准施策还是搞“一刀切”,城市管理用“绣花”功夫还是粗枝大叶,减税降费是真心减负还是做表面文章……现代化治理实践中,时时会面临政策选择,只有坚持正确的政绩观,才能真正做出经得起历史、实践和人民检验的实绩。那些追求“短、平、快”效应,对“后人乘凉”的事没兴趣干,甚而不惜搞形象工程、政绩工程的行为,既不符合经济社会发展规律,也不尊重客观实际和群众需求,到头来,浪费了资源,又贻误了事业。
正确的政绩观,离不开一个“实”字。不管是摸清客观实际还是把握群众需求,都要求领导干部多到现场看、多见具体事、多听群众说,增强群众感情、站稳人民立场。如此,才能精准把握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多做让老百姓看得见、摸得着、得实惠的实事;也才能沉下心来,不计较个人功名,多做为后人作铺垫、打基础、利长远的好事,以兢兢业业的努力,赢得人民群众的好口碑。
风物长宜放眼量。正确的政绩观必定是着眼长远的,从实际出发、从群众利益出发。不过分强调速见成效,要做大量艰苦细致、默默无闻的铺垫性工作。三代塞罕坝林场人50多年坚持植树造林,用汗水浇灌出绿波涌动的百万亩人工林海;一任接一任右玉县委班子带领干部群众持续不断植树造林,将“不毛之地”变成“塞上绿洲”……这些优秀的共产党人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一茬接着一茬干,终于创造出辉煌政绩,得到党和人民充分肯定。
实实在在为党和人民干事,是树立正确政绩观的关键。真正干事创业者,须远沽名钓誉之心、戒急功近利之意、去冒进浮躁之气,以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功成必定有我的历史担当,增强为子孙后代计、为长远发展谋的责任感,跑好历史接力赛中属于自己的这一棒。
群众工作贵在做深做实(红船观澜·坚持正确政绩观④)
张 洋
2022年02月15日08:23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浙江省诸暨市枫桥镇枫源村是“枫桥经验”的发源地之一,每次到这里都能感受到新气象、新变化。如今,这里的基础设施又改善了,村容村貌更美观了,党群服务中心也提档升级、更加便民了。
欣欣向荣的秘诀,就是8个字:“三上三下,民主治村”——“一上一下”问需于民,研究提出议题;“二上二下”问计于民,工作方案请党员群众讨论完善;“三上三下”民主决策,方案先提交党员会审议、村民代表会表决,然后组织实施。
“把每一步做扎实了,让群众充分表达意见,矛盾自然就‘不上交’了;把事情办到群众心坎里,发展自然就顺当了。”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骆根土说。多年跟踪采访“枫桥经验”,一个深刻的感受是,干事创业要行稳致远,关键在于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把群众工作做深做实。
实际工作中常常会听到这样的抱怨:“想干事,事却难干”“群众不理解、不支持,想法虽好没办法”……其实,把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学深悟透了,也就找到了打开工作局面的“金钥匙”。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共产党就是为人民服务的,就是为老百姓办事的,让老百姓生活更幸福就是共产党的事业。”以此为标尺重新审视日常工作,我们就能深刻认识到,在干事初衷上,要真心实意为群众办实事,避免急功近利搞政绩工程。在实际操作中,要深入扎实同群众打交道,而不能一味地大干快上、追求进度。在目标效果上,发展成果要更多更好地惠及群众,让群众感受到实实在在的获得感。
走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传家宝,做好群众工作是党员干部的基本功,任何时候都不能丢。建党百年,正是因为始终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我们党才能够不断凝聚磅礴力量,厚植执政根基,从最初50多名党员发展到今天拥有9500多万名党员,才能够团结带领人民战胜一个又一个困难,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
落实到想问题、作决策、办事情中,广大党员干部要时刻注意倾听群众意见,弄清楚群众最关心什么、最需要什么,把群众的需要作为工作的着力点;深入扎根群众,团结依靠群众,善于发挥群众的无穷智慧和力量。只要树立正确政绩观,尊重客观实际和群众需求,强化系统思维和科学谋划,多做为民造福的实事好事,党心民心就会更加凝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航船就一定能行稳致远。
保持一张蓝图绘到底的定力(红船观澜·坚持正确政绩观⑤)
孟祥夫
2022年02月22日08:22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实施山海协作工程是习近平同志在浙江工作期间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是浙江“八八战略”的重要内容,旨在发挥山海特色资源互补优势,加快山区实现跨越式发展。山海协作工程去年又有了新进展,宁波、丽水新签约省级“产业飞地”2个,共建的3个山海协作产业园完成投资15.6亿元,新引进项目29个。
政贵有恒,治须有常。科学的政策一旦制定出台,要取得实效,离不开各级领导干部贯彻执行、真抓实干,浙江省广大领导干部多年来始终坚持以“八八战略”为统领,一任接着一任干,推动浙江经济社会发展不断取得新成绩。
今天的改革发展任务,系统性、复杂性、长期性的特点越来越突出,很多工作短时间内难有成效,必须保持历史耐心和战略定力,一张蓝图绘到底,一茬接着一茬干。领导干部接过“接力棒”,就意味着接下了责任,要增强跑好“接力赛”的自觉,本着实事求是的态度,发扬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摸清家底和实情。对于那些符合当地发展实际的科学规划,要接续推进,务求实效;对于一些跟不上时代步伐、不符合新发展理念要求的项目,要坚决纠正、切实改进;对于一些需要攻坚的难题,要掌握方式方法,注重调查研究,找准症结所在,积极稳妥予以解决。
为官一任,造福一方。干部任职有期限,但党和人民的事业是无限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没有止境的。要在任期内更好造福人民,领导干部必须坚持系统思维,正确处理“大我”和“小我”的关系,正确处理长远利益、整体利益和短期利益、局部利益的关系。保持一张蓝图绘到底的定力,要求领导干部发扬钉钉子精神,稳扎稳打向前走,过了一山再登一峰,跨过一沟再越一壑,积跬步以至千里,多做打基础、利长远的事。
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广大党员干部当以“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历史担当,保持耐心、恒心,把我们的事业不断推向前进。
锤炼好作风 争做实干家(红船观澜·坚持正确政绩观⑥)
史一棋
2022年03月01日08:44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前段时间在河南某市参会,务实的会风让人眼前一亮。发言人员不谈成绩,上来就讲怎么看、怎么干,没有虚浮客套,全是干货。一问才知道,当地有个“五比五不比”。
“五比五不比”,是一种作风导向,剑指形式主义问题:“比谁对中央精神吃得更透、把得更准,不比谁会开得最快、材料报得最早;比谁的实际增长点多,不比谁的表面‘亮点’多;比谁的工作载体实、方法新,不比谁的口号响、调门高;比领导班子的整体合力,不只是比领导干部的个人能力;比攻坚克难的战斗力、解决矛盾的执行力,不比轰轰烈烈的大场面。”一位基层干部反映,作风一转,感觉肩上负担轻了,劲头足了,工作更实了,群众也更满意了。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形式主义实质是主观主义、功利主义,根源是政绩观错位、责任心缺失,用轰轰烈烈的形式代替了扎扎实实的落实,用光鲜亮丽的外表掩盖了矛盾和问题。”类似“五比五不比”这样的倡导,有利于引导干部树立正确政绩观,以求真务实的作风,创造实打实的业绩,赢得群众口碑。
我们党干革命、搞建设、抓改革,从来都是为了解决中国的现实问题。形式主义不仅不解决实际问题,还让工作优势难以发挥,造成资源浪费,与党的思想路线、根本宗旨背道而驰。以形式主义堆砌的“政绩”,经不起实践检验和群众评判,终将化为泡影;而干部思想受侵蚀,一旦养成投机恶习和浮夸作风,对个人发展也有百害而无一利。
反对形式主义,要弘扬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群众路线重要法宝、求真务实工作作风、调查研究优良传统……我们党在长期实践中培育并坚持了一整套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这些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是党的性质和宗旨的集中体现,是我们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我们党就是靠持续弘扬这些传统和作风,不断以自我革命引领社会革命,创造人间奇迹,赢得人民信任。党员干部要自觉赓续光荣传统、发扬优良作风,实字当头、以干为先,不务虚功、不图虚名,真正做到重实际、说实话、办实事、求实效。
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党员干部任何时候都不能忘记“我是谁、为了谁、依靠谁”,要切实树立“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正确政绩观,锤炼好作风,争做实干家,让干事创业氛围更浓,创新创造活力迸发,将伟大事业不断推向前进。
多想一想“合不合法” 多问一问“依不依规”(红船观澜·坚持正确政绩观⑦)
张天培
2022年03月15日08:24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对于发现工作中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对待群众生冷横硬,方法简单粗暴等问题的,欢迎全省广大干部群众和市场主体监督举报。”近日,河北省面向社会公开征集问题线索,其中一个重点指向了整治不作为、乱作为现象。
不作为、乱作为是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突出问题,尤其是乱作为,有时可能造成的危害更大。乱作为的根子,在于错误的政绩观。杜绝乱作为,要靠广大党员、干部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同时也要强化法治思维,坚持依法用权,真正做到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领导干部要把对法治的尊崇、对法律的敬畏转化成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做到在法治之下、而不是法治之外、更不是法治之上想问题、作决策、办事情。”
行政权力是把双刃剑,依法行使利国利民,肆意滥用则误国误民。实际工作中的乱作为现象,很多是有法不依、执法不严乃至徇私枉法、破坏法治所致。决策过程不依法,实施过程不守法,就会让工作出现偏差,最终损害群众利益、伤害群众感情。
尊崇法治、敬畏法律,决策就有了准则,就有了科学导向。一些地方出现的乱作为现象都与决策不科学密切相关。领导干部要干事创业,首先必须提高依法决策能力,落实依法决策机制,在重大决策中,保证公众参与、专家论证、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集体讨论决定等法定程序,如此才能找准和回应群众关切,确保决策务实管用、切实可行。
在实施过程中,也要确保在法治范围内,依照法定程序循序渐进。不少乱作为的现象,就是因为过度追求立竿见影,突破既有程序所致。领导干部在行使权力过程中,不妨多想一想“合不合法”、多问一问“依不依规”。
无规矩不成方圆,任何公权力的运行都不能脱离法律的制约。党员、干部唯有树立和践行正确的政绩观、权力观、事业观,不断提升治理能力和水平,在法治之下想问题作决策办事情,才能作出经得起实践和历史检验的业绩,不负时代和人民重托。
以钉钉子精神干事创业(红船观澜·坚持正确政绩观⑧)
张 烁
2022年03月22日08:33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在山西右玉县,从第一任县委书记张荣怀提出“人要在右玉生存,树就要在右玉扎根”起,当地干部群众70多年咬定种树不放松,治理水土流失,让“不毛之地”变成了“塞上绿洲”;在山东寿光市,从第十五任县委书记王伯祥决心推广蔬菜大棚技术起,当地干部群众30多年坚持发展蔬菜产业,一任接着一任干,将寿光发展成为全国重要的蔬菜生产和批发基地。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干事业就要有钉钉子精神,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稳扎稳打向前走,过了一山再登一峰,跨过一沟再越一壑,不断通过化解难题开创工作新局面。”对领导干部来说,通过扎实勤奋的工作,为党和人民做出贡献、干出政绩,这是应有的奋斗目标和价值追求。但怎样看待政绩?如何作出政绩?右玉、寿光的领导干部几十年如一日,以“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精神向着同一个目标不懈奋斗,以钉钉子精神干事创业,就是一种正确的政绩观。
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有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很多事情常常是当下打基础,经过干部群众不懈努力,久久为功,日后才可能开花结果,如同起高楼,地基部分深藏地下、不显山露水,但作用大、必不可少。因此,领导干部干事创业需要保持历史耐心、具有长远眼光,秉持一张蓝图绘到底的决心和信念。牢固树立正确的政绩观,既要做让老百姓看得见、摸得着、得实惠的实事,也要做为后人作铺垫、打基础、利长远的好事;既要做显功,也要做潜功,不计较个人功名,努力对历史负责、对人民负责。
发扬钉钉子精神,须有迎难而上、艰苦奋斗的精神。发展的道路不会一帆风顺,面对新形势新挑战,领导干部要真抓实干,在机遇面前主动出击,不犹豫、不观望;在困难面前迎难而上,不推诿、不逃避;在风险面前积极应对,不畏缩、不躲闪。发扬钉钉子精神,还要保持战略定力和耐心,不为一时的荣辱得失而动摇,不因一时的困难挫折而气馁。
当然,发扬钉钉子精神,并非机械的萧规曹随,而是要在咬定目标的基础上与时俱进。领导干部既要挂图作战,又需不断创新,善于在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比如,右玉植树造林,当地干部群众在不同时期实施了不同的思路,经历了“先让局部绿起来”“要把风沙锁起来”“绿色屏障建起来”“金山银山富起来”等不同阶段。寿光也因时因势改变种植模式和技术,一步步打造出蔬菜种植的金字招牌。只有紧跟形势变化,不断在方式方法上革故鼎新、推陈出新,才能更好地实现既定目标。
“道阻且长,行则将至,行而不辍,则未来可期。”广大党员干部发扬钉钉子精神,既要有苦干实干的冲劲,也要有水滴石穿的韧性,一茬接着一茬干,一定能创造出无愧于党和人民的业绩。
把好事实事做到群众心坎上(红船观澜·坚持正确政绩观⑨)
彭 波
2022年03月29日08:49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前不久,某地一居民小区单元门前的垃圾桶统一被撤,改为在小区内设置两处垃圾分类收集站。然而,由于居民习惯一时难改变,物业清理不及时,小区垃圾堆积严重,影响居民生活环境。原来,该地正在开展城乡生活垃圾分类改善提升行动,推进撤桶并点、定时投放工作是其中一项重要内容。可是因为标准制定不科学、垃圾站规划不合理,致使工作出现偏差。有居民直言:“垃圾分类是件好事,大家都挺支持。但是,只有把好事办好了,把实事办实了,我们才会真的满意。”
实际工作中,类似的事情时有发生。有的地方推进农村改厕,不考虑实际情况盲目上马,结果新建的厕所成了摆设;有些干部带领群众发展产业,缺乏对实际情况的调查研究,盲目跟风,最后不仅没有带来好的回报,还造成资源浪费……如此等等,本是为民造福的好事实事,却由于工作思路、方式方法的不科学、不正确,导致工作“不接地气”,好事“不被认可”,反而影响了党和政府在老百姓心中的形象。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谋划推进工作,一定要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把好事实事做到群众心坎上。
把好事实事做到群众心坎上,需要坚持问题导向,从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出发,切实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什么是好事实事,要从群众切身需要来考量。广大党员干部只有深入实际、深入基层,了解群众所思所想、所愿所盼,才能找到排忧解难、为民造福的着力点,做到民有所呼,我有所应。
把好事实事做到群众心坎上,关键在于一个“实”字。党员干部应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合理规划、有序推进办事项目。在办事过程中,要求真务实、苦干实干,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不搞劳民伤财的“形象工程”“政绩工程”,坚决纠正重“痕”不重“绩”、留“迹”不留“心”等错误做法。
把好事实事做到群众心坎上,还需要党员干部具备大局意识、战略眼光、系统思维,注重将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结合起来。办事时既要立足眼前、解决群众急难愁盼的具体问题,满足群众迫切需求,又要着眼长远,举一反三,着力完善解决民生问题的体制机制,还要统筹考虑深远影响,避免出现“解决一个问题,留下十个遗憾”的情况。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只要牢固树立正确政绩观,踏踏实实、勤勤恳恳,真正把好事办好、实事办实,就一定能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崇尚实干 狠抓落实(红船观澜·坚持正确政绩观⑩)
由于工作关系,笔者近年来时常收到群众来信表达诉求和愿望,其中,不少问题是因为一些地方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存在薄弱环节。有的为企业办理退税业务,远超规定期限;有的拿到下拨资金建设学校校舍,但完工后却闲置;还有的易地扶贫搬迁项目后续产业和就业帮扶没跟上,群众收入不稳定……
谁来贯彻落实?领导干部责无旁贷。再好的目标和蓝图,如果不抓落实,也只是镜中花、水中月。上面这些问题,反映出当地相关领导干部没有沉下心来、扑下身子狠抓落实。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抓落实,是党的政治路线、思想路线、群众路线的根本要求,也是衡量领导干部党性和政绩观的重要标志”。抓落实,从各级领导干部工作方面讲,就是抓党和国家各项方针政策、工作部署和措施要求的落实。要落实到实践中去,落实到基层中去,落实到群众中去,确保党和国家确定的目标任务顺利实现。
在抓落实过程中,不同的政绩观会有不同的抓法、不同的结果。如果做到既有利于国家、又有利于人民,既能促进经济社会健康有序发展,又能促进人民安康幸福,就是实实在在干出了政绩。少数领导干部落实工作抓得不好,很重要的是政绩观出了问题。有的抓工作不讲实效,不下功夫解决存在的矛盾和问题,难以给领导留下印象的事不做,形不成多大影响的事不做,工作汇报或年终总结看上去不漂亮的事不做……政绩观出了问题,工作也自然走形变样。
领导干部树立正确政绩观,就要把抓落实的出发点放到为党尽责、为民造福上,而不是树立自身形象、为自己升迁铺路;把抓落实的落脚点放到办实事、求实效上,而不是追求表面政绩,热衷于口号式、表态式、包装式落实;把抓落实的重点放到立足现实、着眼长远、打好基础上,而不是盲目攀比、竭泽而渔。
这能力那能力,不落实就等于没能力;千忙万忙,不抓落实就是瞎忙。面对新形势新任务,领导干部一定要真抓实干,有真抓的实劲、敢抓的狠劲、善抓的巧劲、常抓的韧劲。真抓,就是要明确属于自己职责范围内的任务,抓住短板和薄弱环节,加强督察落实,确保各项目标任务按时保质完成。敢抓,就是遇到矛盾和问题,敢于正视、迎难而上,同群众一道千方百计地去认真探索解决之策。善抓,就是要有时间表路线图,分清轻重缓急,加强政策配套,加强协同攻坚,善于总结经验,不断推进和深化各项工作的落实。常抓,就是要防止虎头蛇尾,目标确定了,任务明确了,就要咬定青山不放松,不达目的不罢休。
崇尚实干、狠抓落实,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的。做到“两个维护”关键要体现在行动上,要增强宗旨意识,树立正确政绩观,从讲政治的高度抓落实。当前,我们正朝着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勇毅前行。这一光荣而艰巨的事业,需要各级领导干部大力发扬求真务实精神,出实策、鼓实劲、办实事,以身作则带领群众把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实干才能出实绩(红船观澜·坚持正确政绩观?)
“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中,不少地方抓住契机,大力推进棚户区、城中村、老旧小区等改造,改出了城市新面貌,提升了群众幸福感,也使党群关系更加紧密。
领导干部从政,成就事业、作出政绩是正当追求,关键在于追求的是怎样的政绩。比如推进城镇化,是下定决心啃硬骨头,在“人的城镇化”上绵绵用力、久久为功;还是追求规模盲目“摊大饼”,用光鲜的“面子”掩盖问题和矛盾,不同的选择折射出完全不同的政绩观。
实干才能出实绩。实干精神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是优秀共产党人共同的精神底色。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领导干部只有坚持“实”字当头、“干”字为先,才能创造出经得起人民和历史检验的实绩。
干在实处,要在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上下功夫。一分部署,九分落实。政策和策略是党的生命,科学的决策、周密的部署、宏伟的目标,只有落实到实践、落实到基层、落实到群众中去,成为党员、干部、群众的实际行动,才能焕发出强大的生命力。对党员、干部来说,抓落实考验着党性强不强,也检验着能力够不够。必须从政治上看问题,在实践中找抓手,不打折扣不装样子,努力找到政策和实际的有效结合点,创造性地开展工作,真正让决策部署落地生根,化为群众福祉。
干在实处,要在为群众做好事实事上下功夫。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什么是好事实事,要从群众切身需要来考量,不能主观臆断,不能简单化、片面化。哪里有人民需要,哪里就能做出好事实事,哪里就能创造业绩。不少驻村第一书记作出了正确的选择,到村第一件事就是挨家挨户上门问需问计,既熟悉了村情又找到了工作突破口,修一条路、挖一眼井、办一个项目,真心实意为民办事,很快树立了威信,融入了村子,带领群众干出了名堂,让一个个村落发生了巨变。事实证明,领导干部谋事创业、有所作为,最根本的就是要坚持群众路线,保持同群众密切联系。站稳人民立场、走好群众路线,就能把好事实事做到群众心坎上,凝聚起干事创业的强大力量。
干在实处,要在解决问题、化解矛盾上下功夫。矛盾问题是普遍存在的,问题也是矛盾。越是伟大的事业,越是充满挑战,越需要知重负重。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共产党人的斗争,从来都是奔着矛盾问题、风险挑战去的。我们正在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不做“太平官”“清谈客”“稻草人”“墙头草”,要当起而行之的行动者、攻坚克难的奋斗者,做疾风劲草、烈火真金,应当成为广大党员、干部自觉的追求,从而层层负责、人人担当,激荡起干事创业的浓厚氛围。
“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实干是成就事业的必由之路,广大党员、干部牢记为党尽责、为民造福,人人争做实干家,我们就能作出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无愧于历史的业绩,不断把党和人民的事业推向前进。
树立和践行符合新发展理念的政绩观(红船观澜·坚持正确政绩观(12))
张 洋
2022年05月10日08:11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我们党领导人民治国理政,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要回答好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实现发展这个重大问题。落实到基层实践中,不同的政绩观会带来不同的发展思路,发展举措、发展成效也大不一样。
《习近平在正定》一书中记录着这样一段往事:时任河北省正定县委副书记的习近平同志找到县长程宝怀,问道:“‘好县’的标准是什么?”程宝怀谈到,正定县每年粮食征购7600万斤,是“农业学大寨”先进县,三角村是先进典型。听后,习近平同志笑着说:“你刚才说到的学大寨先进的三角村,亩产过千斤,可农民还吃不饱,他们偷着到外县换山药干吃,回来交征购。”他还说,正定为了交征购,年年扩大粮食面积,压缩经济作物面积,结果粮食交得越多,群众收入就越低,“正定县实际上是个‘高产穷县’”。
习近平同志指出,是不是“好县”,应该以综合指标来衡量。“高产穷县”问题必须解决。后来经过不懈努力,正定每年粮食征购核减到4800万斤。这一减,可了不得了,正定县调整种植结构,一年农业产值就翻了一番,农民人均收入从148元涨到400多元。
今天,我们强调树立和践行正确的政绩观,就是为了实现更大更好的发展。从这则往事中,我们至少得到两个深刻的启示——
政绩观正确与否,要看是否体现了全面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相互协调相互促进的事业。看政绩,既要看经济指标,也要看民生指标、生态指标;既要看当前发展状况,也要看发展的可持续性。如果只盯着单一指标,忽视其他工作,忽视发展的整体性、系统性、协同性,政绩观就会出现偏差。
政绩观的正确与否,最根本的是看是否增进了百姓福祉。“为官一任,造福一方”,党的领导干部要把所有精力都用在让老百姓过好日子上,要始终把群众满不满意、高不高兴、答不答应作为工作出发点和落脚点。如果违背客观规律和群众意愿去追求所谓的发展和政绩,这样的“发展”越快、“政绩”越多,对群众造成的伤害往往就越大。
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领导干部要更加自觉地针对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实现发展这个重大问题,作深入的思考和判断,树立和践行符合新发展理念的政绩观。
“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集中反映了我们党对经济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深化,充分体现了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新要求,在推动高质量发展进程中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发生的历史性变革充分证明,贯彻新发展理念是新时代我国发展壮大的必由之路。各级领导干部应该把思想和行动都统一到新发展理念上来,完整、准确、全面学习贯彻新发展理念,弄清新发展理念所要求的政绩是什么样的,进而强化使命担当,找准发展路径。同时,相关部门要充分发挥政绩考核的指挥棒作用,引导各级领导干部更加自觉地贯彻新发展理念。
只要我们坚定不移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坚定不移用这样的理念来看待政绩,用这样的尺度来衡量政绩,踔厉奋发、笃行不怠,就一定能交出无愧于党和人民的优异答卷。
学会“十个指头弹钢琴”(红船观澜·坚持正确政绩观(13))
吴储岐
2022年05月17日08:11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改革向纵深推进,发展转向高质量,越来越注重政策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越来越考验干部治理能力。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必须在把情况搞清楚的基础上,统筹兼顾、综合平衡,突出重点、带动全局,有的时候要抓大放小、以大兼小,有的时候又要以小带大、小中见大,形象地说,就是要十个指头弹钢琴。”
“弹钢琴”是一个巧妙的比喻。一架钢琴有88个琴键,要使得它弹奏出美妙的乐曲,就得讲究主次、先后和轻重,这与处理矛盾的过程异曲同工。按照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具体到一地一事,都要具体分析,找出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如此才能把工作分出主次、任务区别缓急,在繁杂琐碎的工作中理出头绪。
改革发展是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不能“零敲碎打”。对于领导干部来说,要创造符合党和人民需要的政绩,既需要突出重点,找到关键,也需要坚持系统思维,增强工作协同性。如此开展工作才会有板有眼、张弛有度,否则就可能疲于应付,“按下葫芦浮起瓢”。
必须突出重点。十个指头同时按下,不成曲调;高低错落,才合乎乐律。怎样找到最强音,弹出主旋律?必须对“国之大者”心中有数,把地区和部门工作放到党和国家事业大棋局中找准定位,在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中谋求发展。只有多打大算盘、算大账,才能抓住重点,形成突破,做到既为一域争光,更为全局添彩。
必须加强协同。十指协调并用,才可能驾驭键盘,奏出美妙和音。改革发展任务千头万绪,每一项都事关全局。比如推进一项改革,横向上要衔接配套,纵向上要对接配合,各项改革间也彼此关联。必须发挥好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发挥好顶层设计的引领作用,发挥好领导机构的协调作用,如此才能促进各方面协同发力,凝聚起攻坚克难的强大合力。
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基层一线任务繁重,矛盾问题集中。提升“十个指头弹钢琴”的视野和能力,基层是最佳场所,在一线多经历“风吹浪打”,多捧“烫手山芋”,多当几回“热锅上的蚂蚁”,练胆魄、磨意志、长才干,想问题、作决策、办事情的能力自然水涨船高。
领导干部人人练好“十个指头弹钢琴”的功夫,以奋斗姿态拨动时代的琴弦,就一定能弹奏出新时代的发展强音,不负党和人民重托。
干部心里要有本账(红船观澜·坚持正确政绩观(14))
赵 兵
2022年05月24日08:07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对领导干部来说,干出政绩是正当追求。但决策用权、谋划发展必须坚持从实际出发,心明眼亮算明白账,算清楚这政绩的含金量。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干事创业一定要树立正确政绩观,做到‘民之所好好之,民之所恶恶之’,求真务实、真抓实干。要把调查研究作为基本功,坚持从实际出发谋划事业和工作,使想出来的点子、举措、方案符合实际情况。”
在企业经营中,企业必须讲求成本控制,否则就会在市场中失去竞争优势。同样,手握公权力的领导干部,如果不顾成本代价几何,民意所向怎样,片面追求所谓政绩,政绩观就会出问题,结果也往往事与愿违。比如,一地的发展资源是有限的,向发展要成绩,就必须统筹好经济发展与民生需求,衡量好眼前利益与未来空间。不能不计成本,只顾短期漂亮数据,却给长期发展留下隐患。这样的教训,现实中并不鲜见。
不计资源成本,涸泽而渔发展,就可能导致资源浪费了,发展空间也被限制了;不计生态成本,盲目上项目、扩产能,生态环境的账要还上可没那么容易;不计民生成本,只图数据漂亮,损害群众利益,这样的发展既没有质量也没有后劲;不计历史文化成本,一味拆旧立新,这样的发展只会令群众反感,让历史遗弃。寅吃卯粮、拆东墙补西墙、“解决一个问题,留下十个遗憾”……种种片面追求政绩的行为,长远来看得不偿失,群众也不买账。
真正的政绩,应当是经得起群众、实践和历史检验的实绩。政声人去后,那些被群众长久记挂在心间的好干部,无一不是为了群众利益尽心尽责、长远谋划、无私奉献。“四有”书记谷文昌率领东山人民苦战十几载,筑起绿色长城,让海岛换了天地,在老百姓心中树起了一座不朽的丰碑;“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以“心中装着全体人民、唯独没有他自己”的公仆情怀,带领干部群众整治内涝、风沙、盐碱,让兰考有了大变样,立起了一面党员干部的光辉旗帜;“樵夫”廖俊波“背石上山”,苦干实干,留下“政和质量”“俊波速度”的佳话……
领导干部要干出实打实的业绩,就要把功夫下在日常,多到基层走走,对社情民意乃至当地的历史人文风俗做到心中有数;决策时不能闭门造车、拍脑袋,必须深入调查研究、组织科学论证,充分考虑社会承受度和影响;上马项目必须考虑实际需求、市场前景和资金能力,多听听干部群众意见。如此,才能避免急功近利的“政绩”、不切实际的“政绩”、违反规律的“政绩”,创造出群众满意的高含金量政绩。
群众心里有杆秤,干部心里要有本账,这是必须算清楚的政治账。把为民造福作为最大的政绩追求,孜孜以求,真正把好事实事做到群众心坎上,就一定能创造出经得起历史和人民检验的好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