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同煤矿万人坑遗址纪念馆位于大同市矿区大同煤矿集团煤峪口矿南沟,占地面积25万平方米。
“万人坑”是大同煤矿展览馆的别称,因其拥有两个容纳日寇侵华期间被害矿工尸骸的山洞而得名。1937年10月至1945年8月,日军占领大同煤矿期间,施行“以人换煤”的血腥政策,制造了白骨累累的“万人坑”20余处,残杀迫害6万多矿工。日军从山东、河南、河北、山西、安徽、江苏、北京、天津、内蒙等地抓、骗大量的农民和失业的手工业者到大同矿山充当劳工。非人的生活待遇、超负荷的劳动强度、险恶的劳动环境,再加上瘟疫的流行,使大批矿工伤残或生病,丧失劳动力。成千上万名奄奄一息的和被折磨死亡的矿工被日本侵略者抛弃到荒郊野外或废弃井洞,日积月累形成一个个白骨累累的“万人坑”。
煤峪口南沟“万人坑”是国内规模较大、保存较完整的“万人坑 ”。坑内层层叠叠堆满了死难矿工尸骨,有的头颅被击穿,有的四肢被砍掉,有的张大嘴好像在呼救,有的仿佛挣扎着向洞口爬去。很多尸骨的姿势表明,他们是活着被扔进“万人坑”的。“万人坑 ”是日本侵略者残害大同矿工的铁证。
由于地质结构的变化和40多年的风雨侵蚀,地处山沟的大同煤矿“万人坑 ”遗址纪念馆出现山体渗水,严重影响馆内的遗骨保护。 2006年,中共中央、山西省政府和同煤集团共同对纪念馆进行大规模重修扩建和改陈布展工作。2010 年 9 月18日上午,经过4年精心修建的大同煤矿“万人坑 ”遗址纪念馆,正式落成开馆。
上千名各界群众冒雨凭吊死难者,参观了纪念馆。新落成的纪念馆占地 33.7万平方米,主要建筑有展览厅、折板式廊道、多媒体演示厅、“万人坑”悼念厅、无字碑林和游客服务中心,主景区面积约25万平方米。纪念馆从门口到展馆的缓坡地面上,“1937~1945”字样的8块铸字铁板深深嵌入周围的地砖,警示人们牢记大同矿工在抗战期间遭受的深重苦难。纪念馆门厅下方,设计有遗骨巨幅浮雕,“14000000”和“60000”两组凸起的数字,直观地告诉世人——日本侵略者占领大同煤矿8年间掠夺优质煤炭1400万吨,造成6万名矿工丧失生命。纪念馆以“牢记历史,珍爱和平,面向未来,振兴中华”为主题,分为“觊觎矿藏,蓄谋已久”“荼毒大同,霸占煤矿”“野蛮开采,疯狂攫取”“奴役矿工,灭绝人性”“累 累白骨,铁证如山 ”“铭记历史,珍爱和平 ”六大部分,采用大量珍贵图片、实物资料,通过背景雕塑、幻影成像、多媒体技术、场景再现等声光电多种现代化科技手段进行展示,深刻而形象地揭露了日本侵略者二战期间在大同煤矿犯下的滔天罪行,告诫国人铭记苦难历史,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自强不息。
大同煤矿“万人坑”开放于20世纪60年代初期。1965年5月,筹建大同煤矿阶级教育馆,包括“万人坑”和阶级教育馆两部分。1966年2月至12月进行预展,期间参观人数达10万余人次。1966年12月下旬闭馆,开始对“万人坑”尸骨进行清理和鉴定,同时改建展馆并重新布展,于1969年12月1日正式建成开馆。1984年1月4日,大同煤矿阶级教育馆更名为大同矿务局展览馆。40多年来,大同煤矿“万人坑”展览馆先后接待了国内外观众500多万人次。同时,日本的民间团体、友好社团、宗教组织也前来参观吊唁。
大同煤矿“万人坑”遗址纪念馆于1995年3月10日被山西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公布为山西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05年11月20日被中宣部公布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2005年被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中共中央宣传部、国家旅游局等13个部门联合下发通知公布为全国30条红色旅游精品线和100个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之一,2006年6月25日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