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审查调查 实践操作

《和纪委书记聊聊天》出版

出差期间利用双休日自费在当地景点旅游,算不算违纪?

“出差期间利用双休日自费在当地景点旅游,算不算违纪?”我观察到,大家对这个问题的议论比较多,分歧也比较大,于是向纪委书记请教。

他解释道:“这个问题是在纪检监察工作实践中经常会遇到的问题,也是党员干部、公职人员经常会遇到的普遍性问题,由于涉及大家的具体利益,如果把握不准,很容易引发意见和误解。”

“判断是否违纪,最关键的是要厘清公和私的界限,区分不同的情况,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首先要看有没有以公谋私的情况。有的同志借出差为名趁机旅游的动机很明显,采取打提前量或者延迟返回的办法搭车自费旅游。比如,故意把公务行程安排在周五,以便周六、周日自费旅游。这种行为表面上看没有影响公务而且没有使用公款,实际上还是利用公务出差之便谋得自己旅游之私。如果有证据表明是以公谋私,且有意为之,则构成违纪。”

“第二要看有没有因私损公的情况。有的同志通过压缩或者改变公务行程来达到旅游的目的,尽管是自费旅游,没有花公家的钱,但是却影响了公务活动的正常开展。这显然构成违纪,也比较容易辨别。”

“第三要看有没有公报私费的情况。有的同志虽然没有报销景区门票等游玩费用,但是却报销了旅游这段时间的伙食、住宿、出差补助等费用,这显然也构成违纪。”

“当然,公务出差期间,在没有影响正常公务的情况下,利用个人休息时间,经领导同意,自行前往、自费参观一下当地的旅游景点,没有产生什么不良影响,这种情况不应视作违纪行为。”

从纪委书记的介绍中,我了解到,公私容易混淆的地带最容易出现说不清、道不明的灰色地带,而违纪往往是从公私不分开始的。面对公和私的考验,任何时候都应该慎之又慎,保持清醒。

中国方正出版室20240415 10:38


一张虚开发票的背后,隐藏着怎样的问题?

“不要小看一张虚开的发票,它的背后往往隐藏一连串的问题,一查就涉及不少人。”纪委书记和我聊起他们处理一起审计移交问题的案例。

他说:“我们单位某部门在一个酒店举办业务培训班,审计机构在审查账目时发现,一张标注会议场所租赁费的发票有零有整,且数额与正常标准费用出入很大,怀疑为虚列开支。”

“审计人员要求经办人写出说明。经办人主动交代说,培训期间,作为他上级的部门领导在酒店餐厅安排了两次私下的朋友聚餐,由他具体承办,因餐费不好入账,于是想到用会议场所租赁费的名目来报销。”

“审计机构只负责发现账目问题,而问题移交纪委后,按职责分工纪委就要查清和处理这背后所涉及的违纪违法问题。”

“首先要查处的是直接责任人,也就是部门领导和经办人。由于培训期间聚餐违反了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部门领导对此负有主要责任,受到留党察看处分和免职处理,同时责令他退缴全部聚餐费用。经办人虚开发票,知错犯错,本应给予重处分,但考虑到他是按领导指示办事,而且主动交代问题,有从轻情节,给予党内警告处分。”

“他们虚报发票并不是为了自己捞钱,否则就涉嫌贪污,数额到一定程度就是犯罪。”

“参加聚餐的有多个培训班成员,按培训班规定,是不允许参加私下聚餐活动的。这几名同志都接受了纪委的调查问询,事情查清后纪委对他们进行了谈话提醒。”

“对发票给予报销的财会人员,因为审核把关不严,应该发现而没有发现发票上存在的问题,会计部门领导对其进行了批评教育。”

“酒店虚开发票涉嫌违法,纪委依规将问题线索又移交给了税务部门,酒店的相关人员也受到了调查和追责处理。”

纪委书记讲的一个看似简单的发票问题,想不到一牵就是一串问题。正风肃纪是全方位的立体战,只有持之以恒全面系统地抓下去,才能彻底净化弥漫在政治生态各处的雾霾。

中国方正出版室20240416 15:09



工作处处都留痕,出了问题能否免责?

“纪委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不能在监督检查中只看重工作留痕。”纪委书记毫不讳言自身存在的问题。

他讲到一个事例:“一次我们到一个单位检查,进到党委会议室,桌上整整齐齐摆放着各种材料,党委的、各支部的、各部门的,分门别类,格式统一。各项记录要什么有什么,旁边还有工作人员,随时能够作出解释说明。”

“检查人员感到这个单位对各项工作非常重视,态度认真,准备充分,首先印象分就好了许多。过程中,检查人员查到什么工作,都有相关的记录来印证,给人感觉工作很扎实。”

“可检查过后没几天,这个单位就出事了。他们把一个贵重的设备放在一个破旧的仓库,因下大雨部分屋顶塌陷,砸坏了设备。这个仓库的安全隐患早就有人提醒过,领导考虑仓库将要报废,花钱补修不值得,同时抱有侥幸心理,感到一般情况下不会有什么问题,所以没有采取相应措施消除安全隐患。”

“纪委进行追责问责调查的时候,看到这个单位安全管理的各项工作痕迹都很完善,该学的文件都学了,该开的会都开了,领导讲话的要求也很严厉,制度措施制定了一大堆。但是,对仓库这个具体的安全隐患尽管有人提醒,但没有领导关注,也没有人研究拿出个什么防范问题发生的办法。他们看起来做了大量工作,却没有解决实际问题。”

纪委书记感慨地说:“把过多的时间和精力用在留痕上,实际上是一种免责式、甩锅式的工作方式,对推动工作意义不大,出了问题却妄图能推卸责任。”

我对纪委书记讲的问题同样很有感触。以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实际上是假对假、空对空。无论是做工作,还是检查督导,本来应该是盯着问题、瞄着效果,可实际工作中却本末倒置,把大量的时间精力花费在过度留痕这样不必要的事情上,不仅劳民伤财,更会损害事业。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必须把求真务实、真抓实干贯彻始终,真正把工作成效体现在解决问题、推动工作上。

中国方正出版室20240417 09:02


正确处理公与私的关系,是党员干部的基本功和终身课题

“对待公与私的态度是衡量党员干部思想境界的标准。每一名党员干部都应该对照一下,看看自己处在哪个境界,找到差距和努力方向。”纪委书记给我谈起他对共产党人思想境界的一些思考。

他说:“最高境界是大公无私。我将无我,不负人民,乐于牺牲奉献,真正做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达到这个境界的是最先进最优秀的分子,为所有的共产党人树立了光辉的榜样。”

“第二等境界是公而忘私。一心为公,竭力为民,不考虑个人得失。处在这个境界的党员干部,是各条战线上的典型,是共产党人学习的楷模。”

“第三等境界是先公后私。以公事为重,以私事为轻,克己奉公,先忧后乐。处在这个境界的党员干部,堪当共产党人的中坚力量。”

“第四等境界是公私分明。这也是基本境界,公是公、私是私,恪守本分、不越底线。大多数党员干部处在这个境界,他们构成了共产党人先进性的基调和深厚的群众基础。”

“再往下的境界就是公私不分,损公肥私,假公济私。这个境界不是共产党人的境界,而是腐化堕落者的境界。坠入到这个境界的少数党员干部,已经丧失了党员的先进性,他们是党要清理的腐败分子,不能视作真正的共产党人。”

“对于党员干部来说,公、私二字是检验党性强弱的标尺。划清公与私的界限、正确处理公与私的关系,是党员干部加强党性修养、提高思想境界的基本功和终身课题。”

纪委书记谈的公与私,实际上是每名党员干部都应该思考的问题。在公与私的问题上摆不正位置,各种以权谋私的行为就在所难免。只有一心为公,凡事出于公心,才能树立正确的是非观、义利观、权力观、事业观,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

中国方正出版室20240418 0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