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部门动态

衡阳技师学院赴粤考察:深化校企合作 推进产教融合

积极深化校企合作、全面推进产教融合,深入探索“厂中校”人才培养新模式,衡阳技师学院院长廖与飞率领 9 人考察团队,于3月25日至26日赴广东对江门宏远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及江门技师学院进行实地考察此次考察聚焦于校企合作共建生产实训基地、实训室建设等核心议题,旨在汲取先进经验,推动学院教育教学改革与发展。

一、宏远公司考察情况

江门宏远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手机外壳制造龙头企业,基础款产品市场占有率近20%,公司年模具开发需求超4000套,然而,技术岗位存在显著缺口每年对高素质模具制造技术人才的需求约为 30 人。鉴于我院有较丰富的模具制造专业办学经验,每年能够向社会输送大量相关专业人才,且该专业学生有实习实训需求,经双方深入交流探讨,达成以下合作意向:

共建模具制造车间:

1、企业责任:企业全面负责车间场地建设、设备采购办理相关审批手续为车间的落地与运营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与合规保障。

2、学院责任:学院负责组建“宏远科技定向”,以成班建制的形式派驻模具专业学生及专业教师团队。该团队将承担车间运营、生产管理以及教学任务,实现教育教学与企业生产的深度融合。

“厂中校”教学模式:

1、学生以“工学交替”形式参与车间生产,教师则在企业生产现场开展教学活动,真正实现“课堂与车间一体、教学与生产同步”。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在学习中实践。

2、车间作为校外实训基地,还将承接学生顶岗实习、毕业设计及教师技术研发项目,充分发挥其在人才培养与科研创新方面的多元功能

(三)人才输送机制:

1、学生毕业后,企业将优先录用定向班学生,并为其提供完善的晋升通道,激励学生积极提升自身专业技能,为企业发展贡献力量;

2、双方合作开发企业定制课程,并将其纳入学院模具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确保学院教学内容紧密贴合企业实际需求,培养出更具针对性与实用性的专业人才。

二、江门技师学院考察情况

江门技师学院作为广东省高水平技师学院,在智能制造专业群建设方面成绩斐然,形成了独特的办学优势与特色。考察组与江门技师学院就实训基地建设进行交流,重点学习其实训室规划布局以及实训室文化建设情况,考察主要内容与经验借鉴如下:

(一)实训场地规划与专业布局

江门技师学院实训场地采用“分层分系部”的集约化设计模式和空间布局,每层楼对应一个系部或专业集群汽车工程各专业实训室均分布在同一层楼同一楼层内又依据课程模块划分实训区域机电一体化系的实训基地设置了工业机器人专业实训区、机电一体化专业实训区等。该布局强化了专业教学的连贯性,学生可在同一空间内完成从基础技能训练到综合应用能力培养的递进式学习过程,有效提升学习效果与教学质量。

(二)实训室文化建设亮点

1. 文化墙与成果展示

江门技师学院各实训室内外精心打造 “多位一体” 文化展示体系,涵盖多个方面:

(1) 专业发展墙:详细介绍专业定位、行业趋势及职业发展路径让学生对所学专业有清晰的认知与长远的规划。

(2) 校企合作墙:集中展示合作企业技术标准、典型案例及人才共育成果,彰显校企合作的深度与广度,增强学生对企业实际运作的了解。

(3) 师生荣誉墙:张贴技能竞赛获奖师生照片、技术能手事迹,树立榜样,激发师生的荣誉感与进取精神。

(4) 科研创新墙:陈列师生专利、技术改造项目及产学研成果;营造浓厚的科研创新氛围,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科研活动,提升创新能力。

(5) 学生作品墙:定期更新优秀实训作品,充分展现学生实训成果,为学生提供展示自我的平台,增强学生的学习成就感与自信心。

2、沉浸式育人环境构建

江门技师学院各实训场所通过可视化文化设计,从多个角度激发学生,提升学生学习动力与专业认同感

(1) 激发学生的专业认同:学生进入实训室即可直观了解专业价值与就业前景;

(2) 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优秀师生案例形成榜样效应,营造“比学赶超”良好氛围;

(3) 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科研成果与真实项目展示推动“学以致用”思维转化。

(三)经验启示及我院借鉴方向

1. 实训室空间规划优化

参考江门技师学院实训室“专业集群分层布局”模式,优化衡阳技师学院现有实训室功能分区;推动实训场地与课程体系深度绑定,达到工学一体的目标

2.实训室文化建设提升

加强衡阳技师学院一体化实训楼、公共实训基地等各实训场地的文化建设。目前,学院在实训室内部文化建设方面存在较大提升空间,应着重加强专业的介绍、职业发展前景、建立动态更新的学生实训实训成果展示,将学生作品、竞赛成果纳入实训室文化体系等,打造具有学院特色、富有吸引力与感染力的实训文化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