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清廉学校 廉洁文化

“人民教育家”高铭暄:自己做对,自身节俭,看在眼里的人自然也就学会了

高铭暄,1928年出生,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荣誉一级教授,北京师范大学刑事法律科学研究院名誉院长,新中国刑法学的主要奠基者和开拓者,2019年获“人民教育家”国家荣誉称号。

高铭暄是唯一全程参与新中国第一部刑法典制定的学者。而在儿女们的记忆中,这位学术泰斗是每天变着花样讲睡前故事的好爸爸,也是细致周到的顾家好手。儿子高晓东记得,小时候住的家属院里,各家都在楼道里码放蜂窝煤,自家的煤永远比别人家码得高一点窄一点。因为父亲觉得,这样可以给过路人留下更宽的路。“父亲从来不是提要求,你们要怎么做,他就是把事情做对,让你看在眼里,也就学会了。”

高铭暄在生活中的节俭,给孙子高若辰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小时候有次和爷爷一起吃自助餐,高若辰盛了满满一盘子肉和菜,但是一会儿就吃不下了。爷爷看在眼里,“要不要我帮你分担一些?咱们把这些都吃了吧。”“爷爷那时候已经80多岁了,看着他一大早就帮我吃那么多泛着油光的肉,心里真是不太好受。”从那以后,不浪费食物成了高若辰谨记的道理。

家风亦道,作为一名教师,高铭暄的家风作为“传道”的一部分,也在日常往来中,深刻影响着学生的作风。有一次,学生陈冉跟高老师出差,看到老师拎的手提包已经磨得非常破旧。对此,高铭暄淡然一笑,“这包挺好,是以前开会发的,结实又特别能装东西。”直到后来这个包彻底“散架”了,他才换了一个新的,仔细一看,又是一个会议上发的装资料的包。这让陈冉从心底生出敬意。

学生朱本欣也深受高铭暄朴素作风的影响。“我现在对吃穿住这些方面,也看得特别淡了。只有搞好教研,才是对老师最好的报答。”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德之休明,没能弥彰。像高铭暄这样在正家风、齐家规中砥砺道德追求,在履行家庭义务中知晓责重山岳,在任何时代都是值得提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