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清廉学校 廉洁文化

廉言廉语(第五缉)(272-340)

【释 义】

要想知道他的为人,就去看看他所交的朋友。


【解 悟】

如果一个人所交结的朋友,尽是一些“言不及义,好行小慧”之人,或者是“不是亵狎,便是乱讲”之辈,抑或是“利欲熏心,作奸犯科”之徒,那么这个人的品德和志趣也就不难而知了。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有些人一失足成千古恨,追根溯源,其朋友圈的影响是巨大的,改变了他的人生轨迹,甚至决定了他的人生结果。“习俗染人”,拥有高品质的朋友圈,才能拥有高质量的人生。
【释 义】

“布衣之交不可忘”是中华民族的一个传统美德,意思指的是即使是穿着布衣的朋友,也应该一样珍惜并不可忘记。
【解 悟】

在我们的生活中,布衣之交是一种非常珍贵的交谊关系。相较于衣着华贵的朋友,布衣之交陪伴我们的日子更多,他们可能会与我们一起奋斗在艰辛的工作岗位上,或者在生活困难的时刻给我们以支持和关怀。他们可能没有钱财,但他们的情感在我们心里留下了深深的印记。
然而,人生际遇不同,有的人走得快,有的人走得慢,身份地位或许会改变,但真正的友谊不会改变。真朋友会在你成功时为你高兴,低谷时给你鼓励,犯错时帮你改正,而不是“弹冠相庆”,也不是“鸡犬升天”。唐代裴垍刚任宰相,一个老友很高兴,特意跑来祝贺,顺便表示想谋个官当当。裴垍听后厉色道,“公才不称此官,垍何敢以私害公。”朋友之间互帮互助、共同进步是必要的,但不能无原则地“拉兄弟一把”,否则让友情蒙尘,就不是真正的“布衣之交”了。

【释 义】

一辈子的朋友才是真朋友,别为了中途升迁或者落魄就分道扬镳。
【解 悟】
南朝梁学者、文学家刘峻写有《广绝交论》一文,专门批判了五种利益之交:一曰势交,即追随权贵,阿谀拍马;二曰贿交,即贪图钱财,不顾名节;三曰谈交,即倾慕名士,附庸风雅;四曰穷交,与落魄失意之人暂时苟合;五曰量交,即凡事再三权衡,只求自利。
冯梦龙有言:“古人结交在意气,今人结交为势利。在经济发展时代,人们的交往多了功利心。越是这样,越要保持正确的择友观,只有经过时间和实践的检验,交与自己志同道合、有益于事业进步的朋友,交那些“直谅多闻,拾遗斥谬,生无请言,死无托辞,终始一契,寒暑不渝”的朋友。
【释 义】

人与人之间贵在彼此知心友好,相互理解,不必重在金钱交往,不以贫贱富贵作为择友的标准。
【解 悟】
衡量人情浓淡的标准,绝对不是金钱的多少、礼品的厚薄,而是发自内心的牵挂和关心;不是觥筹交错、推杯换盏,而是设身处地的帮助和提醒。
党员干部应当树立“等距离交往”的观念,牢记交往之中有纪律、交往之中有形象、交往之中有政治,不能为了所谓的人情而嫌贫爱富,厚此薄彼,让“近水楼台先得月”,更不能垒“小山头”、拉“小团伙”、结“小圈子”。不搞“四风”了、不拼关系了、不吃吃喝喝了,一心一意为党分忧,扑下身子为民解难,党群关系、干群关系自然血脉相连、鱼水相依。

【释 义】

交朋友一定要结交有品德的好朋友,对于那些不讲道义、心术不正的人完全可以与之绝交。
【解 悟】
上古人类活动于黄河流域,贝壳很稀有,故以贝壳为流通货币。把五个贝壳串起来叫一系,二系叫一朋。老友来了,在脖子上挂两串贝壳去喝酒,就叫“朋”。这里面似乎就有点“酒肉”的味道了。也许正是怕真朋友变成酒肉之交吧,历代贤达都主张交友首看德,远离没有正义感、不守信用、阿谀奉承、功利心强、好占便宜、搬弄是非、没有团队精神的人。关于这一点,在实际生活中,大家或多或少都有感受。缺乏基本道德的人,是不能进入朋友圈的。


【释 义】

隋代的王通说“君子先择而后交,小人先交而后择”,意思是说品德高尚的人交朋友,先加选择,然后再交往;小人却不同,一见如故,显得异常亲热,然后才去选择自己所需要的人。
【解 悟】
友不净,心也难净,朋友不三不四,难免受环境影响,被拉下水。有的人心净,然识人不准,上了“贼船”却又不知止,随波逐流。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对于领导干部而言,人情之中有原则,交往当中有政治。身为领导干部,一定要严格交友的原则,慎交友、交好友,哪些人该交,哪些人不该交,应该心中有杆秤。”党员干部必须坚持一定的政治标准和道德标准,心怀公利,真心实意与老百姓、基层干部交朋友,绝不能乱交朋友,更不能滥交朋友。每过一段时间,就翻一翻通讯录,甄别哪些是益友,哪些是损友,哪些人该交,哪些人不该交,把心怀鬼胎的“朋友”从朋友圈中清除出去。
如果两人志趣相同,他们不会因为有山海阻隔而感到彼此距离很远。
并非时常小聚在饭桌上的就是真心朋友,志同道合的友谊,虽然相距遥远,也会跋山涉水来相聚。党员干部交友必须有一定的政治标准和道德标准,有所选择。不能不分对象,不辨良莠,什么人都交。尤其是领导干部交友更需要警惕:不与溜须拍马的人交朋友;不与阿谀奉承的人交朋友;不与江湖混混交朋友;不与声色犬马的人交朋友。领导干部必须不断提高自身的党性修养合道德素质,增强抵御风险和诱惑的能力,把严社交圈和生活圈,不交不善之人,多交有利于履行职责和身心健康的志同道合的好朋友
与人交往要有原则、有选择,所交朋友不应该情谊浅、对象杂。葛洪认为,交友须谨慎,“详交者不失人,而泛结者多后悔”,所以要“先择而后交”。
交友一定要讲质量,宁缺毋滥。在与人交往中,如果不加甄别,不能坚持自己的原则,什么人都敢交,那么,鱼龙混杂、泥沙俱下的“人脉圈”会演变成趋炎附势、利益交换的“围猎场”,自以为的“朋友多了路好走”最后会导致身陷其中、无路可走。尤其是从政路上,对于结交什么朋友,实在应当三思而后行。
党员干部当心怀公利,以党性原则为基础,在交友中摒弃庸俗的关系学,少些人情之累,多些“素交”之美,涵养清清爽爽的同志关系、规规矩矩的上下级关系,厚植和衷共济、心心相印的同志情谊,保持朋友圈的清爽和干净。
交友不想谋私利, 当官不求俸禄厚。
正人君子、圣者贤人,他们与人结交注重的是人品德行、理想信念和志趣追求,而非物质利益、财物金钱。作为党员干部,在交友过程中,若只看重对方能给自己带来利益、好处,这种势利之交定会难以持久。与人相交,当坚守交往的原则和底线,把握好交往中的分寸,做到慎交友,交好友;同时,时刻保持净化朋友圈的思想自觉、行动自觉,对于身边的损友要敢于抵制、及时远离,不断赢得更多的益友,获得真正的友情。


人们以势利相结交,难以持久。势在利在,交就在;势失利去,交就断绝。
本来,因为志同道合或兴趣、爱好一致,形成常来往、常交流的朋友圈,无可厚非。但“酒局圈”等“小圈子”显然不属于此类正常的圈子,而是变异了,成为不正常的人身依附和利益输送的渠道,进而滋生出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圈子文化”,成了诱发腐败、破坏政治生态的温床。
新版《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中,针对“在党内搞团团伙伙、结党营私、拉帮结派、培植个人势力等非组织活动,或者通过搞利益交换、为自己营造声势等活动捞取政治资本的”,划明了“红线”。由此可见,防止形成“小圈子”、反对“圈子文化”,不是小事,必须引起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的高度重视。
记住一句话:“势利之交,难以经远;奔竞夤缘,难得善终。
普通的读书人有直言劝争的朋友,自己的美好名声就不会丧失。此句说明真正的朋友是能够指出对方的不足、错误,亦能够接受对方的批评、指责的,这样才能共同进步。
唯有诤友在侧,即时指出自己的缺点,方能让自己不断弥补不足,提高自身修为。魏征是唐太宗的诤臣,是大唐的一面镜子,能照出江山社稷的不足;但他同样也是李世民的诤友,也照出作为李世民的不足,所以他去世后,唐太宗伤感说到:魏征没,朕亡一镜矣。王安石与司马光曾经是好友,却因政见不同变成朝堂之上的宿敌,可是双方却又因人品和文采又惺惺相惜,不会因对方的旁落而落井下石,这又何尝不是另一形式的诤友呢?在今天这个物质欲望至上的时代,作为党员干部,要多交敢于当面指出你的缺点错误的诤友,陈毅元帅有诗云,“难得是诤友,当面敢批评。”朋友不可或缺,诤友难得当珍惜。
原意为用刀割脖子的交情,用以比喻生死之交的朋友。
人之相交,有患难之交、刎颈之交、莫逆之交,也有萍水之交、势利之交、酒肉之交。同德则同心,同心则同志,是谓“同志”。 每一个领导干部都有自己的朋友圈,在朋友圈当中既有好人,也难免会有不好的人,甚至隐藏着“两面人”、极个别的恶人。因此,领导干部必须带好头,摒弃“家长制”“等级制”“官本位”等特权思想,以君子之交为标准,以公心聚人心,营造党内民主平等的同志关系。
靠权势、钱财相交,一旦一方失去权势和钱财,另一方就会疏远他。指因权势利益而结合的友谊,并不牢固。
古人把交友不分贵贱称为“杵臼之交”,杵臼,舂米的棒槌与石臼。对于“利重泰山,道轻鸿毛”的人,还是不交的好。一些党员干部随着职位提拔、地位升高、权力增大,形形色色的“朋友”也纷至沓来。这些人明修礼仪“栈道”,暗度腐败“陈仓”,以人情交往幌子,暗打个人利益“算盘”。有的被查处的领导干部就是因为所谓的朋友来寻求帮助时,没有守住底线,最终东窗事发。所以,作为党员干部,要时刻保持高度警惕,对那些能量大、会来事、敢花钱、讲义气的人,对那些背景复杂、社会交往混乱的人,要果断的排除出朋友圈,让自己的社会关系干干净净、朋友圈清清爽爽。
与在上位的人交往不谄媚,与在下面的人交往不骄傲,这样就可以有所作为了。说明品质高洁的人,才能有所作为,而逢迎巴结,骄傲自满,只能使自己身败名裂。
在人际交往中不论贵贱,保持着既有礼又自尊的君子风度。一个人无论怎样发展,首先要保持自我独立,不以势利为前提与他人交往,对地位比自己高的人不谄媚逢迎,对地位比自己低的人不骄傲怠慢。真正有德行的人不会献媚讨好,也不会睥睨他人,多点真诚,少点套路,让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更加干净纯粹。
君子安家,必须选择良好环境;外出游历,必须选择结交贤士。
人最易受所交往者之浸染,长期和德行不好之人在一起,耳濡目染,谁能保证能够“出淤泥而不染”?而结交德行高尚的朋友,就会如孔子所说,“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即与之化矣。”从政路上须谨慎,交朋友要择善而从,才能建立“如入兰室”的朋友圈。
荀子认为“人虽有性质美而心辩知,必将求贤师而事之,择良友而友之”。意思是说:人即使天赋很好,心智聪慧,也一定要寻找良师向他学习,选择高尚的朋友与他交流。
你身边有没有这样的人:平日里看似对你重情重义,可真到了需要他的时候,躲得比谁都快。风光时跟你称兄道弟,你栽了跟头,他就成了陌路人。你以为的推心置腹,到最后只为求你办事。一生不长,选择跟谁在一起,真的很重要。尤其是党员干部,一定要择君子而交,选择结交对自己德行提升有帮助的朋友,才能行稳致远。
交朋友是因为他人的品德好而结交,心中不应该存在任何倚仗的想法。
古今中外,因交友不慎而导致身败名裂者代不绝书。在党员干部中,因交友不慎而违纪违法者也大有人在。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对于领导干部而言,人情之中有原则,交往当中有政治。身为领导干部,一定要严格交友的原则,慎交友、交好友,哪些人该交,哪些人不该交,应该心中有杆秤。”这杆秤就是共同的理想信念,就是党性原则,就是高尚的人品。
交朋友关系必须树立正确的利益观,不能唯利是图、见利忘义;不能公私不分、以公谢私;不能以“礼尚往来”的名义搞“长线投资”和“期权交易”,这样才不会以私交害公义,保持朋友之间关系的纯洁性。君子之交淡如水,同志之间去私心,应是交友的一条重要原则。
同一类的事物相互跟随,同一类的声音相互应和,比喻志趣相同者互相呼应。
北宋名人周敦颐就曾经说过,莲花,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之中,我们彼此都会在不经意间接受来自不同环境和身边的人一些潜移默化的变化影响,从而我们不知不觉的让自己的进行改变。因此,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手握国家公权,代表党和政府形象,交友事关用权是否公正、从政能否廉洁,因此应慎之又慎。这就要求保持清醒的头脑,多同普通群众交朋友,多同基层干部交朋友,多同先进模范交朋友,多同专家学者交朋友。哪些人该交,哪些人不该交,心中应有杆秤。
君子之交虽淡如水,但心却贴得很近;小人之交虽甘如甜酒,但只在表面,很快就会决裂。通常用以教育人交友要交心,不要看重表面。
现实中很多人内心都渴望与人结君子之交,而鄙小人之友。可往往最后交往最多,来往最密的,还是以利益相关的朋友居多。古人云,人生得一知己,足以。人的一生可以有无数个朋友,只要里面有三人能做到君子之交,一人成为知己,那此生已经足够无憾于世了。


【释 义】

品德高尚的人用文章、学问结识朋友,凭借朋友辅助仁爱道德的修炼。


【解 悟】

俗话说,“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人生在世,是离不开朋友,少不了朋友的友谊和支持的。不过,交朋友要有选择。生活中,常见这样的情形,三五邀约,酒酣耳热,忘记了谁是谁,信誓旦旦,指天画日,甚至相互怂恿去干出格的事,酒醒之后后悔莫及。像这种朋友就不是真朋友了。真朋友就如一面镜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可以洗涤心灵灰尘,清洁方向迷雾,增长学识,砥砺品格。
【释 义】

所奉行的道不一样,所秉持的原则不同,那就不要在一起谋议共事。
【解 悟】
鲁迅与瞿秋白虽然相差18岁,但成就了中国文学史和中国革命史上“文人相亲”的倾世情谊。鲁迅确信“惟新兴的无产者才有将来”,瞿秋白誓言“为大家辟一条光明的路”。他们书信往来互称“敬爱的同志”。鲁迅书赠瞿秋白,“人生得一知己足矣,斯世当以同怀视之”。与有肝胆人共事,从无字句处读书。道不同,不必为友。在清廉担当的道路上,并肩同行的才是真朋友。
【释 义】

“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同正直的人交友,同诚信的人交友,同见闻广博的人交友,是有益的;“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同逢迎谄媚的人交友,同表面柔顺而内心奸诈的人交友,同花言巧语的人交友,是有害的。未尽之言便是,交友要谨慎,结益友而远损友。
【解 悟】

益友如良师。现在有人把益友分为三类,第一类是有趣的。这类朋友多半学识广博,纵谈起来乐而忘倦。第二类是有才的。这类朋友,多半才气纵横。尽管有许多地方,你的意见不能和他一致,但面对他独到的见解,常常会为此叹服。第三类是有情的。这类朋友,多半温柔敦厚,在一起的时候使人温暖,不见的时候让人想念。尤其是在困苦的时光,你会渴望着他的“同在”。



释 义】
有德之人,必会有志同道合的人与之相伴。
【解 悟】
要了解一个人,只要看看他所交的朋友。真正的朋友是“相见亦无事,不见常思君”的,而不是常在一起推杯换盏、猜拳行令的,党员干部应该遵循“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若醴”的交友原则。现实社会中,有的党员干部突破公私、义利、法纪等边界和底线,滑入看似温情脉脉的不正当朋友圈。身为党员干部要自觉保持内心的一份清醒和宁静,多交益友、不交杂宾,让自己远离“河边”,始终处于安全地带。

【释 义】

朋友远道而来与我相识相交,这是何等欣慰快乐的事呀。


【解 悟】

交友是乐事,但是交往有原则。一个人在社会上总是要接触很多人,总有条件可以和某些人建立为友人的关系。什么样的人符合友人关系?这个友人到底能有多么友好,这些都要深入细致的考虑。没有原则的朋友关系就不可能维系的很久远,所谓维系朋友关系的久远都是靠一定的基本原则。
孔子说,交朋友要“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观察他的言行,了解他的经历,分析他的目的。少些人情之累、多些人情之美,少些庸俗低俗、多些清爽干净,良朋诤友相识相交,砥砺品德干好事业,不亦乐乎。
【释 义】

清正廉明、自律俭约,好公仆的不二法宝。
【解 悟】

一辈革命家堪称俭与廉的典范。新中国成立之初,物资匮乏,百废待兴。毛主席一件毛巾睡衣穿了多年,朱德同志每顿不过是一碗米饭、三小碟菜、一个汤。回溯历史,从井冈山、延安到西柏坡,从“两个务必”到中央八项规定、反“四风”,我们党历来提倡艰苦奋斗、反对奢靡享乐。共产党人没有私利,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
【释 义】

不知道廉洁,就什么都敢占为己有


【解 悟】

加强自我修养,筑好思想道德的堤坝,要从守廉和知耻做起。不讲廉耻,则无所不为;无所不为,则无祸不招。这句话对我们的干部修身立德、加强自我修养具有启示意义。
纵观落马的各级官员、领导干部,虽然情节不同,原因各异,但共同的一点,就是这些人信念缺失,不能守廉,最终坠入贪赃枉法的无尽深渊,东窗事发导致身败名裂。作为党员干部和公职人员,要时刻强化理论学习,通过学习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自觉抵制滋生腐败的各种诱惑,自觉抵制各种腐朽思想的侵蚀,坚定理想信念,祛除私心杂念,坚决筑牢思想道德防线。

【释 义】

两袖清风入京去,这样可以免得民间说长道短。


【解 悟】

近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始终保持着建党时的初心和使命。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指出,“共产党的干部就是要严于律己,廉洁奉公,一身正气,两袖清风,清清白白做‘官’,堂堂正正做人,坚持高尚的精神追求,永葆共产党人的浩然正气。”清风无形,盛德有形,“两袖清风”从最初形容人迎风翩立、两袖飘飘扬扬的潇洒姿态,到后来比喻清正廉洁的操守,既表达了百姓对官员清正的尊重爱戴,也让这种铮铮风骨、浩然正气在一代又一代的传承与发扬中愈发动人。

【释 义】

个念头之间产生的欲望不能得到制止, 祸患就会发展成滔天大罪。


【解 悟】

人生一世,虽近百年,但关键处往往就那么几步。因此,把握好人生关键处的“一念”,便显得尤为重要。
党员干部应谨防“温水煮青蛙”式“围猎”,守住第一道防线,“第一次”是人的一道心理防线,这个念头一旦被打开,欲望便会一泻千里。特别是在手握重权、身居要职时,在初次接触、头遭相遇时,面对不安好心的“心意”和裹着“糖衣炮弹”的“意思”,要高度警觉,莫轻易笑纳,勿下不为例。反观近年来查处的一些党员领导干部违纪违法案件,不少人就是因为没能把住“第一次”,一而再、再而三,一发而不可收,最后自己毁掉了自己。

【释 义】

在坏事情坏思想萌芽的时候就加以制止,不让它发展。


【解 悟】

培养一名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实属不易,凝聚着党和人民的心血与汗水。正如很多落马官员所反省的那样,刚开始不习惯收礼,但到最后就慢慢习惯了权钱交易的潜规则。因此,广大党员干部一定要始终牢记权为民所赋,亦须为民所用,敬畏权力,进而慎用权力,倍加珍惜党和人民赋予的干事创业平台,防微杜渐,时刻警惕,紧绷党纪国法之弦,真正做到无愧于党、无愧于人民。

【释 义】

领导干部自我约束不严格,怎么能够让众人佩服。


【解 悟】

一直以来,廉洁自律都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固有本色,也是验证领导干部思想行为的首道“关卡”。如果一名党员干部不能严格按照党员的标准从严要求,不能认真履行好党员的义务,不能带头执行好廉洁自律规定,又怎能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落实到位,又怎能让党和人民放心。
每一名党员干部都应按照《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的要求,以知行合一的良好状态,自觉做廉洁自律的表率,永远做党和人民可以信赖的忠诚干净担当的党员干部。

【释 义】

面对钱财要清正廉洁,面临公务要勤奋不怠。


【解 悟】

“不廉”就是腐败,“不勤”也是一种腐败。 好干部不仅要拒做贪官,也要拒做庸官、懒官。占着位子不作为是一种“权力浪费”,也是一种“变相腐败”。倘若基层党员干部怠政懒政,惠民好事就会变成伤民坏事,不仅伤了群众心,还折损了群众的信任和支持。重要岗位领导干部如果不作为不干事,就会耽搁一方发展、错失历史机遇,造成的损失更加不可估量。
作为一名党员干部,首先面临金钱利益问题,需要保持清醒的头脑,防微杜渐,一言一行都要以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考量。再次,面对本职工作,官员要始终全心全意地投入其中,兢兢业业如履薄冰、忠于职守矢志不渝。
总而言之,对于党员干部来说,干事是“敲门砖”,干净是“护身符”,既干事又干净的干部才是组织眼里、群众心中的好干部。

【释 义】

节俭可以减少贪欲,君子如果少贪欲就能够不被外物役使,可以走正直的路;小人如果少贪欲就能谨慎处世、节省用度,使罪祸免除、家庭丰裕。

【解 悟】

“节用”是中华传统美德,我们党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与之一脉相承。在革命、建设、改革各个时期,我们党之所以能够得到人民群众真心拥护,其中重要一条,就是党员领导干部大力倡行克勤克俭之风。
目前,在经济下行压力较大、财政增收不乐观的情况下,广大党员干部更要保持好“节用”的优良作风,把“勒紧腰带”为民谋利付诸实践、见诸行动。并坚持居敬行简、节用养廉、节用裕民,在新时代征程中艰苦奋斗、行稳致远。

【释 义】

一般的人都以奢侈浪费为荣,我心里唯独以节俭朴素为美

【解 悟】

在今天看来,司马光对节俭朴素的崇尚和追求,也有着十分积极的现实意义。从很多腐败案例中不难发现,不少党员干部违纪违法过程中,或多或少都会闪现出奢侈浪费的“影子”:有的领导干部把住豪宅、穿名牌、开好车当成一种人生追求,久而久之把公权当成攫取私利、满足私欲的“工具”;有的领导干部非一等舱不坐、非洋酒不喝、非山珍海味不吃,吃坏了身体,也吃坏了风气。
勤俭节约是一种习惯,是一种美德,是我们每一位共产党员应该长期坚持的政治本色。党员干部当学习司马光的“独以俭素为美”,把勤俭节约植根于内心、外化于行动,做一个不贪图享受、脚踏实地的人,做一个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的人。如此,才不负共产党员的称号。

【释 义】

假若不是属于我所有的,即使一丝一毫也不去强取。

【解 悟】

公私之交,存亡之本。革命战争年代,党员干部面临的多是生与死、血与火的考验;建设改革时期,面临更多的则是公与私、纪与法的考验。党员干部手握公权力,掌管公共资源,如果以权谋私、损公肥私,终难逃党纪国法惩处。翻看近年来落马官员的忏悔录,我们不难发现,无论是利用公款铺张浪费、奢侈享受,还是利用公权为个人或亲属谋求私利,都是由公私不分开始的。
身为人民公仆,广大党员干部必须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经常对表对标党章党规,坚持“公私分明,先公后私,克己奉公”,坚决去私心、遏私欲、克私利,不断强公心、立公事、谋公利。

【释 义】

知足的人, 不会贪财

【解 悟】

不知足就会纵容贪欲之火,最终会导致欲火燎原、洪流溃坝。手握公权却对牟取非法利益情有独钟,怎能做到洁身自好?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为官发财,应该两道,领导干部“千万不要既想当官又想发财”,绝不能私欲膨胀、以权谋私,最终“不仅毁了自己、害了家人,而且给党的事业带来很大损害”。

【释 义】

干净清澈的泉水绝不会有一丝尘埃沾染,长松不需刻意渲染自有一番超越流俗的姿态。

【解 悟】

清泉如镜鉴,体现的是一种修养,一种律己,折射出的是一种光明磊落的胸怀,长松亦饱含玉洁冰清、刚正廉洁之品,有常青不老、经冬不凋的顽强意志。 作为党员干部,要向苏舜钦学习,他虽仕途困顿,遭受迫害,削职闲居,但他像清泉一样洁身自好,不与浊世同流合污;像青松一样傲骨嶙峋,英姿拔俗。

【释 义】

败坏风气和道义的,没有比谋私更厉害的了。

【解 悟】

无论对我们党而言,还是对党员干部来说,不谋私利才能谋根本、谋大利,才能从党的性质和根本宗旨出发,从人民根本利益出发。一旦私心萌动、私欲泛滥,便会将大公、大义、大我抛诸脑后,再也跳不出“小我”的桎梏,为追逐个人名利和小团体利益使尽浑身解数,甚至不惜突破底线、罔顾法纪。
腐败的实质就是以权谋私,将公权私利化。作风问题,很多是因公私关系没有摆正产生的。几顿饭,几杯酒,几张卡,往往都与公私问题有联系,都与公款、公权有关系。说到底,能否保持优良作风、能否做到廉洁自律,起决定作用的是党性,而衡量党性强弱的根本尺子,正是公、私二字。作为党员干部, 要经常锤炼党性、磨砺品质,做到公私分明、克己奉公、严格自律,让求真务实、清正廉洁的新风正气不断充盈。

【释 义】

此句用于教育人做事谨慎。做事谨慎,免于灾祸,做事贪婪,引发灾祸。

【解 悟】

“慎”即周密考虑,谨言慎行,是一种对张力的正确把握和对尺度的恰当拿捏,是不可或缺的品格修养。当下,随着全面从严治党的日益深入推进,社会正气已经形成,从政环境不断优化,政治生态显著改善,如果党员干部在工作生活中还不能时刻做到谨慎而行,必会遭受祸端,终将不复。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时刻自重自省自警自励,做到慎独慎初慎微慎友。”为党员干部加强党性修养、陶冶道德情操、筑牢廉洁自律防线明确了方法和路径。作为党员干部,不能辜负习近平总书记殷切希望,要时刻做到“慎独慎初慎微慎友”,在知行合一中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道德防线。

【释 义】

小便宜是大利益的蛀虫,如果贪图小便宜,那么大的利益必定遭受损失。

【解 悟】

廉政路上最怕的是因“小”失大,现实生活中,多少歪风邪气都始于“人情往来”“下不为例”,一条烟、一顿饭、一个红包、一点儿意思,洞开的是贪欲的大门。
小利不可贪,小节不可破,这是为官从政的重要防线,也应是廉洁修身的具体行动。党员干部一定要分清“小利”“大利”的轻重利害,切莫因贪图蝇头小利,而导致人生惨败出局。

【释 义】

用诚信对待他人,就是本来怀疑你的人也会相信你;虚伪对待他人,就是本来信任你的人也不敢相信你。

【解 悟】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国内外多个重要场合强调诚信的重要性,提出“人与人交往在于言而有信,国与国相处讲究诚信为本”。
“人无信不立,业无信不兴,国无信则衰”,如果说一般人失信于他人,受损害的只是个人形象,那么,为政者一旦不信守承诺,对国家和政权的危害可就严重多了。
守信于己、诺信于人、践信于行,从个人、社会到国家,从法律、制度到文化,加强诚信建设,让诚信落地生根、枝繁叶茂,一定能释放出助推个人成长、社会进步、国家强盛的巨大能量。

【释 义】

如果不是俸禄和赏赐所得到的,不从别人那里接受一丝一毫的东西。

【解 悟】

面对他人赠送的金银钱财该怎么办,这是考验清官廉吏的试金石之一。行贿受贿,不仅是两人之事,损害的是世间道义。尤其是行贿行为是腐蚀党员领导干部的危险因素,在行贿者的挖空心思“围猎”下,一些党员领导干部,没有守牢纪法底线,逐渐被拉拢腐蚀,手中本应服务人民的权力成为谋取私利的工具,最终丧失理想信念,忘记初心使命,坠入腐败犯罪的深渊。因此,拒却行贿是为官者的本分,是廉洁的底线,这需要以涵养廉心为基石,内心绝不能犹犹豫豫、含含糊糊。要知道,守住清白操守这一无价之宝,胜却无数金银污身引祸。

【释 义】

清廉正直节俭朴素,就没有人上门因私事而干谒请托。既是公事,就应该到办公的地方。因私才会“私谒”。

【解 悟】

廉风乃为官之要。党员干部应一身正气、两袖清风,树立公道正派的形象。“清正俭素,门无私谒”,平心持正,便能廉风相伴。党员干部要坚决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绝不能使自身欲望过度膨胀,应勤俭朴素,杜绝“舌尖上的浪费” “车轮上的腐败”。应廉洁自律、克己奉公,自觉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各项规章制度),从身边每一件小事做起,筑牢思想道德的防线,守住廉洁自律的底线,不触纪律规定的红线,不让贪念生根、不让心灵蒙尘。新一年里,让廉风相伴,幸福同行。

【释 义】

希望竭力保持节义,即使处身贫困潦倒之中也不能改变节操。

【解 悟】

开局就是决战。今天是假期最后一天,在新的一年里,我们要守节操,做纪律上的干净人。一个人如果没有了节操,就像航船迷失了方向,就会随风摇摆。中国共产党人最讲节操,视“清清白白做人、干干净净做事”为党员干部立身处世最根本的底线。刘少奇同志说,“共产党就是代表人类正气的。”每一位共产党员,都要像珍惜生命一样珍惜名节和操守,做到心存敬畏、手握戒尺,廉洁从政、从严治家,筑牢拒腐防变的防线,始终保持干事创业、开拓进取的精气神,做“平常时候看得出来,关键时刻冲得上去”的合格党员。

【释 义】

温暖的春天德泽广布,带给了大地光和热,广袤的山水、万物都焕发光彩,熠熠生辉。这是多么美丽动人而又充满希望、生机勃勃的景观!

【解 悟】

凡事要早做打算,开头就要抓紧。朱自清在散文《春》里面说,“一年之计在于春,刚起头儿,有的是工夫,有的是希望。”这也是中国劳动人民在千百年生产实践中总结出来的重要经验,强调了春在一年四季中所占的重要位置,要在刚开始的时候多做并做好工作,为全年的工作打好基础。“阳和启蛰,品物皆春”,秋实自可期。阳春开局好时候,请提振信心、释放豪情、躬身实干。

【释 义】

”春风就是最尊贵的客人,她一到来,人间遍地繁华;春风吹来时融化千山的积雪,留给大地的是万树千花。

【解 悟】

俗语有“春回大地千山绿”,诗语有“寒山吹笛唤春归”。经过一个冬天的等待,谁不渴盼春风吹暖人心、吹醒杨柳、吹开繁花?春节,正是与春天、春风关系最为紧密的节日,是盼春、待春、迎春的美好节点。春节,正是睿智的中国人,经过能量蕴蓄,到释放能量,再到大干一场的智慧表达。身在春风里,你我皆春风,心中有繁华,手上有繁华。春节即将结束,春天与你同行。整装出发,勇敢融入新时代的春天,在心中种下希望的种子,请相信,今年花胜去年红。

【释 义】

新春佳节,天地间风霜尽去,春意盎然。在这样美好的时令和美好的节日里,因为高兴畅饮着屠苏酒,欢笑的声音响彻云霄。

【解 悟】

同样,在一派欢乐祥和中,我们来到了正月初五。民间认为今天是财神的生日,因此“迎财神”成为这一天的重要主题。“五日财源五日求,一年心愿一时酬;提防别处迎神早,隔夜匆匆抱路头。”这一习俗代表着对未来的美好憧憬。对于我们大多数人来说,歇了几天,到了年初五,准备春耕大忙,准备开店营业,准备归程工作,勤劳奋斗的年度大剧即将开播第一季。在美好的春天,祝福大家人生天宽地阔,事业气象万千。

【释 义】

“愿保兹善,千载为常”的意思是愿长此以往,千年如常。在春节这样一个最佳的缓冲节点,亲朋邻里小聚,贯穿始终的话题,依然是庆贺一年的收成,构想新一年的生产。这样的欢聚场面千年不变。

【解 悟】

春节,盛放的是中国人千百年来追求美好的质朴情感,迎新纳福的真诚愿望。新时代的节令文化和假日安排更为丰富多彩,在文明新风的吹拂中,“山珍海味”已入寻常家庭,光盘节俭更是节日风尚,传统春节过出新时尚,推崇“新年俗”。这几天,亲朋围坐,灯火可亲,人们沉浸在唤起味蕾记忆的家常味道中,“跟往事干了好几杯”,为自己赋能,“早安,阳光”,心有所向,行有所达。欢颂祖国万年春,祝福所有人前程似锦。

【释 义】

古时“拜年”,是为长者拜贺新年,作为晚辈是要十分郑重的。新年即到,文天祥在枕上听司晨的钟声,钟声一响,立即起床,拿起他的金质官印,等着去给父母磕头拜年。执金印拜亲,是多么有表现力的一个镜头!

【解 悟】

新年行礼,父母长辈,因为有这样优秀的子侄,家族情、自尊心、荣誉感自然而然爆棚,引为骄傲与榜样,象征意义更大。即便在社会进步礼俗简约、不提倡官本位意识的今天,晚辈向长辈汇报成绩、接受赞许肯定,依然是拜亲拜年时的主要话题,算是另一种“述职”与“考核”吧,这也可以看做是新年的衍生意义。当然今天不必有压力,俗话说,“初一早,初二早,初三睡到饱”,愿你养精蓄锐、状态满格。借得天风吹得远,家家门里出英才。

【释 义】

春节是一个与农业生产密切的节日,承载着几千年农耕文明的梦想。春节到来,正所谓斗转星移、大地回春,意味着新一轮的春生、夏长、秋收、冬藏已经开始了。

【解 悟】

春节民俗历久弥新,即使到高度发达的现代社会,过年的狂欢依然围绕各种“禾熟味儿”而不断附加文化值。初一的饺子初二的面,长长的面条象征着幸福日子长长远远。今天,最大规模的走亲访友开启,出嫁的女儿和丈夫高高兴兴回娘家,东家留吃饭,西家请上桌,话旧说新,畅叙亲情。再一起拍张全家福,定格每一个家庭的善念与温暖。祝愿年年团圆幸福,祝愿岁岁人寿年丰。

【释 义】

《元日》一诗,以家家户户都换上祈福辟邪的新桃符为切入点,形象地反映出正月初一全国百姓欢度春节的场景,生气十足,意趣盎然,早已成为家喻户晓的名作。

【解 悟】

春节节庆,一个民族的徽记。年俗,带着传统的记忆和味道,又与时代一路同行,从中我们可以找寻到中华民族赖以生存、发展和延续的根和魂。正月初一称“元日”,作为春节最为隆盛的一天,要鸡鸣而起,放开门炮、饮屠苏酒、吃饺子、拜年等等。当然,如今欢度春节的活动更为丰富,形态各异,参与度高,成为时代盛景的集中反映。《尔雅·释诂》中说,“元,始也”。往事清零,重新出发,我们一起迎来了崭新的一年,让我们带着一颗清透的心,走进新的春天里。祝福祖国繁荣昌盛,国泰民安。

【释 义】

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二天。守岁又名“熬年”,在旧年的最后一天不睡觉,熬夜迎接新一年的到来。

【解 悟】

百节年为首,中国人总是用最隆重、最充满仪式感的方式欢度新春佳节。在千年的历史发展中,除夕逐渐形成了丰富的节俗文化。此时此刻,我们正在贴春联、贴年画、贴门神、燃爆竹、祭祖先,也在预备一桌丰盛的年夜饭,为的是一家大小共叙天伦。凛冬散尽,万家团圆时,触摸岁月的节点,领略时光的变迁。清廉石鼓与您一起守岁,愿从此,新年胜旧年。祝福春节愉快,阖家幸福。

【释 义】

寒气随着这一夜而过去,春意追着五更而寻来。表现了时间的推移和季节的更替,暗示着旧的年岁已经过去,新的春天即将到来。

【解 悟】

腊月二十九,家里的父母忙前忙后,将过年的物事准备完毕,翘首以盼,等待远方的儿女回到家里。奋斗了一年,拼搏了一年,辛苦了一年。今天,很多人将踏上归途,奔赴团圆,东去西来,北飞南往,在华夏大地奏响“回家”的温暖乐章,久别重逢的欢喜,让所有的奔波与辛劳都变得值得,这就是回家的意义。
春天,已经来了!

【释 义】

这句话源自一个典故,孙叔敖作了楚国的宰相,全城的官吏百姓都来祝贺。有一位老人,穿着麻布丧衣,戴着白色丧帽,最后来吊丧,劝诫孙叔敖,“位已高而意益下,官益大而心益小,禄已厚而慎不敢取。君谨守此三者,足以治楚矣!”地位越高,态度要越谦虚;官职越大,处事要越谨慎;俸禄已很丰厚,就不应索取分外财物。孙叔敖大受震动,承诺牢记于心。

【解 悟】

地位越高态度反而要越谦虚,官职越大处事反而要越小心谨慎,俸禄丰厚就更加不应该索取分外财物。所说的正是克制、抑制和节制,而不是放任自己的欲望,要知道有所为有所不为,知道底线,知道适度。所以,党员干部一方面要坚定理想信念,加强党性修养,坚持戒贪止欲、在诱惑面前不为所动,炼就“金刚不坏之身”;另一方面要树牢底线思维,自觉接受纪律教育,成为遵规守纪的明白人。

【释 义】

东汉初年,孔奋担任姑臧(今甘肃武威)县令。姑臧是个商业发达之地,与羌胡通商贸易,每天有四次集市。每有县官到此任职,不到几个月便都富裕起来。孔奋在此主政4年,“躬率妻子,同甘菜茹”,乡亲们的腰包鼓起来了,孔奋却“财产无所增”。离任之际,当地百姓凑上牛马器物赠之,孔奋均谢绝,一无所受。有同僚取笑他“身处脂膏,不能以自润,徒益苦辛耳”,孔奋却固守清贫,不为所动。

【解 悟】

“身处脂膏,不能自润”,本是为官者必须具备的道德准则。但是在“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的社会里,能够真正做到者,实在是凤毛麟角。今天的时代,党和政府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唯一宗旨,那么,“身处脂膏,不能自润”理所当然是党员干部自觉践行的官德。遗憾的是,不少人依然经不住金钱、物欲的诱惑,时有“身处脂膏,竞相自肥”的腐败现象出现。因此,倡导两千年前的孔奋“身处脂膏,不能自润”的美德廉行,仍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释 义】


聪明的人不做非他本分之事,廉洁的人不求非他所有之财。意指君子聪慧、谨慎,不做分外之事、不贪意外之财。


【解 悟】


“廉”乃立国立民之大节,其植根于中华文化沃土,塑造着中华民族的品格。为廉为贪、为清为浊,取决于自己内心和定力。内心正,就没有非分之想,则金钱财物不能诱;内心静,则热闹之境不能入;内心纯,则艳冶之物不能动。在全面从严治党深入推进的当下,广大党员干部必须以廉入心,不谋私利、不搞特权,常怀敬畏之心,守住廉洁底线,方能成就一身正气、两袖清风,方能清气满乾坤。

【释 义】


有人给郑国宰相送鱼,但这位宰相并不接受。人们很纳闷,“我们知道您喜好吃鱼,为什么不接受赠送的鱼呢?”宰相说,“吾以嗜鱼,故不受鱼。受鱼失禄,无以食鱼;不受得禄,终身食鱼。”正因为我喜欢吃鱼,所以才不接受你送的鱼;要是接受了鱼,就会失去官职进而失去俸禄,以后就没有鱼吃了;相反,我不接受,就可保清廉,那么一辈子有鱼吃了。显然,这位宰相是有大智慧的。


【解 悟】


“鱼”就好比对我们充满诱惑的物质,人只一念贪私,便销刚为柔,塞知为昏,坏了一生人品。而现实生活中,有些领导干部存在有权不用过期作废的思想,逾越了党纪国法,最终自食恶果。

春节将至,正是各种腐败行为的多发期。希望大家牢记“受鱼失禄,无以食鱼;不受得禄,终会食鱼”的忠告,把萌发的贪念收回去,把伸出来的手缩回去,真正做到不贪为宝。



【释 义】


流动的水不会腐败发臭,转动的门轴不会腐朽生虫,这是因为它们在不断地运动。


【解 悟】


房子应该经常打扫,不打扫就积满了灰尘;脸应该经常洗,不洗就会失去光泽失去精神。人最大的敌人是自己,而官员最大的敌人就是权力的腐蚀。抵御腐蚀,清廉是最好的武器。曾子的“三省吾身”值得我们学习,一心为民乎?办事务实乎?为政清廉乎?我们经常说,要遇见最好的自己。“你在三四月做的事,在八九月自有答案。”加大自律的“剂量”,经常清洗思想的“微生物”,不腐不蠹,生机勃勃。

【释 义】


知道对国家有利之事,即使困难再多,也要努力以赴,这就是忠的道理。


【解 悟】


忠,是对人对事应有的一种品德。汉语词汇中常用的忠诚、忠厚、忠善、忠贞、忠顺等,都在表达一种对人的忠诚无私、尽心尽力,对事的尽心尽责。它并没有标准,而是以自己内心为标准,从自己内心出发,出于自己的道德自觉,如此的忠,才是真实的、真诚的。

作为党员干部要对党和国家利益的忠诚,这是一种公而无私、尽忠职守的品德。也就是说为政者在其位就要谋其政,尽忠职守、兢兢业业,无私奉献、克己奉公。

【释 义】


根据百姓的喜好来劝勉百姓行善,根据百姓的憎恶来禁止奸邪。


【解 悟】


《道德经》中说,江海之所以是百谷之王,是因为它善居低处,要想成为老百姓心目中的好领导,就要谦虚低调做表率,把人民放在第一位。这应该成为从政者的心灵之约。西门豹惩治巫婆恶霸“以禁奸”,带领百姓治理漳河“以劝善”。这是为官一任、造福一方。如果总认为付出太多、得到太少,就容易失衡失态,就容易丢了清廉自律,祸患也就随之而来。

【释 义】


大凡见小利而动心的人,没有几个能成大事的。只有抛弃小利的干扰,才可能有实现目标的大思路、大智慧和大手笔。


【解 悟】


司马迁在《史记·货殖列传》里说:“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正是因为利益有如此大的诱惑,孔子才告诫我们不可因利而误入歧途。

古往今来,凡成大事者——无论是从政,还是经商——没有一个是见小利而动心的。何以?凡见小利而心动者,没有大眼光,必定因小失大,得不偿失。这样的人,是成不了大气候的。

足常乐、恪守本心。坚守初心是党员干部面对蝇头小利诱惑和欲望时应有的态度。只有保持“世间尤物,不敢妄取”的敬畏之心,不为物欲所惑,不为名利所扰,不为金钱所困,才能让内心干净,轻装上阵,收获幸福。


【释 义】


世俗之人看重物质利益,贞廉纯素的人看重人格名声。见利思义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其价值导向是一贯的、明确的。在义与利的交锋中,也最能考验一个从政者是否清廉自律。


【解 悟】


一个人的道德修养在对名与利的不同追求上得以体现。在名与利面前,往往是小人看重物质利益,在物质利益的作用下,不顾气节,不顾廉耻,一味追求。而那些修养高的康洁之士,则看重的是气节和名誉,甚至为此而失去利益、生命。

对党员领导干部而言,清廉自守不仅是必备的政治品格,也是确保权力不偏航的重要保证。无论身处什么岗位、担任什么职务,都要不放纵、不越轨、不逾矩,时刻坚持自重自省自警自励,做到慎独慎初慎微慎友,始终保持为民务实清廉的政治本色。


【释 义】


十年磨一剑”之“磨”,含有打造、磨制之意。花了十年的功夫,这剑自然非同一般。


【解 悟】


历经十年磨砺,钝器也能变为利刃。铸剑如此,世间事何尝不是如此?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全面从严治党纳入“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以前所未有的勇气和定力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打出了一套自我革命的“组合拳”。十年磨一剑,2013年以来,全面从严治党取得了历史性、开创性成就,产生了全方位、深层次影响。一路走来,我们党始终清醒坚定,无私无畏,正视问题的自觉和刀刃向内的勇气非但没有衰减,反而愈加气贯长虹。

自我革命永远在路上。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前方会有更多风险挑战乃至惊涛骇浪。必须时刻保持一份清醒冷静,始终保持一份坚韧执着,不断清除一切损害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的因素,不断清除一切侵蚀党的健康肌体的病毒,确保党不变质、不变色、不变味,在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坚强领导核心。



【释 义】


《晋书》中说,陶渊明的曾祖父、名将陶侃任武昌太守时,因州内暂时无事,便早晨将一百块砖搬到宅外,傍晚再搬回宅内,日复一日。有人问陶侃为何“搬砖”,他回答道,“吾方致力中原,过尔优逸,恐不堪事。”我正要致力于恢复中原,如果生活太过安逸,恐怕到时不能胜任武职。武将是要带兵打仗的,陶侃搬砖,看似无用,实则是磨炼身心、防止懈怠。忙时做事,闲时“搬砖”,不是实干,就是在为实干做准备,“搬砖”也要搬得有理,搬得实打实。


【解 悟】


忙时做事,闲时“搬砖”,不是实干,就是在为实干做准备,“搬砖”也要搬得有理,搬得实打实。

大道至简,实干为要。从一张白纸到满意答卷,从宏伟蓝图变为生动现实,都要靠真抓实干。新征程上,广大党员干部都要做起而行之的行动者、攻坚克难的奋斗者,勇挑“千斤担”、敢啃“硬骨头”,以真抓实干形成共促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合力,凝聚起亿万人民团结奋斗、实干兴邦的磅礴力量,谱写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崭新篇章。



【释 义】


一年三百六十日,我都是带着兵器骑着战马在疆场上度过的。此诗句将一个保家卫国的英雄形象跃然纸上,也充分展现了诗人热爱大好河山、忠于祖国和英勇无畏的高尚品质。


【解 悟】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上,必然会有艰巨繁重的任务,必然会有艰难险阻甚至惊涛骇浪。我们的事业取得今天的成功不是一蹴而就、唾手可得的,而是通过一代又一代人不懈努力、艰苦奋斗得来的,要想在新征程的宏伟事业中干出一番成绩、取得新的胜利,就要打消“求易避难”的惰性思维和“只求过得去不求过得硬”的躺平心理,在平时的工作中积极主动、勇挑重担,主动投身到环境艰苦复杂、任务繁重困难的岗位考验历练,在危难之际敢于出征、主动请战,用“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战斗精神和“一年三百六十日,都是横戈马上行”的英勇无畏,在急难险重中提高处突应变能力,克服畏难惧险情绪。


【释 义】


与其空泛地谈论单纯的道理,不如切实地考察具体的事例。顾炎武生活于明末清初,高唱“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极端痛恨晚明学者的“袖手谈心性”和空谈误国,提倡“实学”,以“践行”来对冲心学的“坐谈”。


【解 悟】


空谈误国,实干兴邦。习近平总书记在多个场合强调实干的重要性,激励大家脚踏实地,埋头苦干,积跬步以至千里。

今天,我们为什么反复强调拼搏、实干?就在于我们今天所处的,是一个船到中流浪更急、人到半山路更陡的时候,是一个愈进愈难、愈进愈险而又不进则退、非进不可的时候。改革开放已走过千山万水,但仍需跋山涉水,摆在全党全国各族人民面前的使命更光荣、任务更艰巨、挑战更严峻、工作更伟大。在这个千帆竞发、百舸争流的时代,每一位党员干部,绝不能有半点骄傲自满、固步自封,也绝不能有丝毫犹豫不决、徘徊彷徨,必须统揽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勇立潮头、奋勇搏击。

【释 义】


精卫填海是家喻户晓的神话,愚公移山是妇孺皆知的寓言。精卫鸟“口衔山石细,心念海波平”,以细小的石子填浩瀚的大海,明知不可能而为之,极具悲壮色彩。寓言中的愚公,凭借手中简陋工具,要铲平太行、王屋两座大山,而且还要一代又一代地坚持下去。


【解 悟】


精卫填海、愚公移山就是一种久久为功的精神,而久久为功,贵在坚持,考验着历史耐心、战略定力。

中央八项规定刚出台时,曾有人质疑,会不会是“一阵风”?

习近平总书记鲜明指出: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永远没有休止符,必须抓常、抓细、抓长,持续努力、久久为功。

十多年来,端午抓公款购买粽子等节礼、中秋抓公款购买月饼等节礼、春节抓公款购买爆竹等年货节礼……各地各部门一个节点一个节点坚守、一个问题一个问题解决,保持严的基调不动摇,管出了习惯、抓出了成效。

说到底,久久为功的关键在于广大党员干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始终把为民造福作为最大的政绩,不断把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化为现实。

久久为功,玉汝于成。

新征程上,要发扬精卫填海和愚公移山的精神,锲而不舍、奋发有为,中国式现代化定能不断向前进。

【释 义】


在行动之前,人们肯定是要以一定的认知作为先导的,但这种认知,一定不会是那么深入、细致的;只有在实践之中,人们才能真正获得更高层次的认知。意指实践与认识之间具有互相促进的关系:实践越多,对事物的认识就越深刻;认识越深刻,就越能指引实践发展。


【解 悟】


我们党是一个善于总结经验的党。在改革开放的伟大历程中,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接续奋斗,积累了无数弥足珍贵的经验,形成了无数行之有效的方法。这些经验是党和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必须倍加珍惜、长期坚持;同时,站在新起点,我们要根据时代变化和实践发展,不断深化认识,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新的经验,实现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良性互动,把改革开放推向新境界。

【释 义】


朱熹说,“学之之博,不如知之之要;知之之要,未若行之之实”,学问之博、精,有着辩证关系,关键要精,但并不否定博;知、行也是辩证的,关键在“行”,但并不否定“知”,最终落在“精”和“行”上,体现了儒家文化的实践理性和实干品格。


【解 悟】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必须从知行合一的角度审视自己、要求自己、检查自己”。这一重要论述再次告诫领导干部,任何时候都要坚持反省自己,做到知行合一。

我们党一直提倡,领导干部要做老实人、透明人,坚持言行一致、知行合一。只有多从知行合一的角度审视自己,及时发现行为偏差,发现与党提出的标准不符的地方,积极加以改正,才能少犯错误、不犯错误。倘若说一套、做一套,表态一套、行动一套,甚至搞台上宣誓、台下放肆,就会成为我们党所严厉批驳和反对的虚伪人。从近几年被查处的官员来看,他们很多都未从知行合一的角度审视自己,到头来,不是成为“两面人”,就是成为知行不一的“两截人”。

行动是无声的号令,身教是最好的榜样。领导干部只有以身作则、以上率下,努力做到深学笃行、知行合一,不断增强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才能影响和带动党风政风社风民风全面好转,实现海晏河清、朗朗乾坤。

【释 义】


牧羊时卧起操持,节旄尽落,心中却有日月的光芒。苏武牧羊十九年,“苏武节”也成为了后世坚贞不屈的象征。如果苏武不是超常意志者,决难走过十九年的艰辛“羊路”。这说明有实干之心还不够,更重要的是忠诚于事。成就一番事业,最应该斗争的对象恐怕还是自己。


【解 悟】


习总书记强调:“对党忠诚必须始于足下。如果连本职工作都没做好,不担当不作为,把党组织交给的‘责任田’撂荒了甚至弄丢了,那就根本谈不上‘两个维护’!”干事担事,是党员干部的职责所在、价值所在。当前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开,改革发展稳定任务艰巨繁重,党员干部必须做到事不避难、义不逃责。面对实践中遇到的矛盾问题,广大党员把忠诚于党和人民落到行动上,就要坚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扑下身子、沉到一线,真抓实干、埋头苦干,真正把功夫下到察实情、出实招、办实事、求实效上,以知重负重、攻坚克难的实际行动,抓住群众最急最忧最盼的问题,解决好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创造出经得起历史、人民和实践检验的实绩,忠实践行对党和人民的庄严承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