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警钟长鸣 教职员工

攸县多名学生被骗!针对孩子的网络电信诈骗高发,家长们请注意!

2024年1月以来,攸县多名中小学生遭遇网络诈骗,被骗数额从几千元到数万元不等。诈骗分子大多以赠送免费皮肤(道具)为诱饵,然后借口被骗人员涉嫌违法犯罪需要配合警察(律师)调查为由,引诱被骗人员向诈骗账户转账,从而完成诈骗。


案例一

1月7日,江桥街道某学校学生王某某报警求助:其在某直播间看到可以免费领取游戏道具的信息,便添加了一个名为“快乐星球”的QQ群。王某某在群内联系了管理员领取道具,结果对方以王某某账户已被冻结为由,要求王某某扫描二维码付款解冻。王某某不懂相关知识,按照要求扫描付款后发现再也联系不上对方,才意识到被骗。受害人王某某被对方以虚假领取游戏道具为由诈骗了8681.3元。



案例二


1月26日,莲塘坳镇某学校学生欧阳某某报警称,其在某直播间内看到能免费领取游戏道具,便添加了对方的QQ。之后按对方要求,进行了视频电话,并拿着家长手机按对方指示,一步步进行操作......直到后来家长看见手机扣费短信才意识到被诈骗受害人欧阳某某被诈骗人员以虚假领取游戏道具为由诈骗了35316元。



案例三

1月29日,联星街道某学校学生曾某某报警:其在某直播间内看见“添加好友即可免费领取“蛋仔派对”游戏道具”的信息后,便通过直播间内提供的QQ账号添加了一位名叫“dasgad的人。经过交流,对方称受害人为未成年人,因领取了游戏道具,导致对方公司资金被冻结,需要受害人配合对方解冻。随后,对方又要求受害人添加了一个名为“dasgad”的QQ。添加后,对方以虚假领取游戏道具的方式进行诈骗,共计诈骗受害人4993元。




案例四


2月19日,联星街道某学校学生胡某某报警:自己低价在某短视频平台上出售游戏账号时,有人私信并表示要购买。经过交流,便添加了对方QQ。在交易过程中,对方以要解除受害人收款账户风险为由,先让受害人与其家长支付宝互相转账刷流水。后又让受害人转账给对方发来的收款账户,然而转账后对方并未将钱退还,受害人这才意识到被诈骗。受害人胡某某被人以虚假服务的方式诈骗了17541元。



案例五


2月19日,网岭镇某学校学生袁某某报警:其在家中玩手机时,收到一条“可代玩游戏,有意者添加微信XXX”的信息,抱着试一试的态度,便添加了对方的微信。随后对方谎称转了3000元到受害人微信上,要受害人按照对方指示退回,否则就报警。受害人被吓住后,便按照对方指示将其奶奶手机里的4135元转出。



案例六


2月28日,联星街道某学校学生董某某报警:其在家中玩手机时,有人称可以免费扫码领取皮肤。受害人扫码之后,对方显示受害人非法领取游戏装备,导致他们的系统崩溃。如果不按照他们的指示操作,他们将会报警处理。受害人便按照他们的指示进行操作,将受害人母亲银行卡内的3289元全部转出。



案例七

1月14日,莲塘坳镇某学校学生谭某某报警称,上网冲浪发现“可以免费添加明星微信,帮其助力”的信息。因为追星梦浓烈,受害人便加了该微信号。添加后,对方突然声称受害人可能泄露了明星隐私,需要配合调查,于是便添加了对方发来的自称是警察和律师的两个微信,添加后按照对方指示操作,导致损失8000元。受害人谭某某被人以冒充警察的方式诈骗了8000元。


案例八

1月27日,黄丰桥镇某学校学生曹某某报警称,其在家中玩手机时,看到某直播间有人声称免费赠送明星周边产品,对此感兴趣的受害人便私信添加了一个QQ群。进群之后对方要受害人去捐款给慈善机构,捐完之后即可领取。受害人听从安排捐款后,对方称受害人未成年捐款,导致他们的账户被冻结,需要使用父母的手机协助解冻,否则将起诉其父母。于是受害人只好用其母亲的手机按照对方指示进行操作,随后被对方把银行卡里的9187元全部转出。受害人曹某某被对方以虚假领取明星周边的方式诈骗9187元。


案例九

1月28日,网岭镇某学校学生王某某报警称,在家中刷短视频时,看到疑似名星“虞某某”的QQ,抱着好奇的心态添加。加上QQ后,对方自称是虞某某的助理,并称最近该明星的QQ被泄露,需要受害人添加他们律师的QQ配合调查。加上律师QQ后,律师把受害人拉入一个QQ群,随后指示受害人下载“腾讯会议”APP并开启屏幕共享,随后对方以配合调查为由要求受害人进行了一系列操作,随后将受害人母亲银行卡里的57706元全部转走。受害人王某某被对方以冒充律师的方式诈骗57706元。


案例十

2月21日,莲塘坳镇某学校学生张某某报警称,在某短视频平台上收到私信,对方声称自己是警察要求其进行视频电话例行检查。与对方通话后发现对方身穿警服,并信以为真。对方称受害人涉嫌诈骗,需要配合洗清嫌疑,后按照对方指示操作,被对方以冒充警察身份被诈骗19681元。



反诈小贴士


电子游戏快乐多,网上交友便利多,互联网络套路深。处在成长阶段的孩子不应被诈骗分子伤害利用,希望家长多多关心孩子的动态,常态化正向沟通、交流、引导,避免孩子和家庭陷入此类骗局中。


对于未成年人


一、应该正确对待网络游戏,在学习之余,多进行有益身心健康发展的休闲活动;


二、所有声称可以解除防沉迷系统的都是诈骗,切莫上当受骗;


三、不随意添加陌生人的微信、QQ,不随意点击不明链接,不随意扫描来源不明的二维码,不要向陌生人透露个人信息,以免给骗子可乘之机;


四、不要轻易相信网络游戏中的中奖信息或道具免费赠送,谨记天上不会掉馅饼。


对于家长

一、应加强孩子网络安全及金钱意识的培养,让孩子明白不要轻易与陌生人进行钱款交易,避免孩子落入骗子圈套;


二、不要随意将手机拿给孩子玩耍,不要将支付密码告知孩子,更不要随意开通网络免密支付快捷方式;


三、若孩子确实有账户充值等需求,必须在家长同意的情况下,通过正规渠道由家长代为操作,切勿让孩子自行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