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社会实践

马克思主义学院开展清明主题思政实践教学活动:在抗战遗址追寻红色血脉


4月2日,衡阳技师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组织师生代表70余人赴张家山抗战遗址公园、衡阳抗战纪念馆开展“缅怀英烈精神 厚植家国情怀”主题思政实践教学活动。通过沉浸式祭扫、专业融合讲解与历史情景再现,将红色教育与工匠精神培育深度融合。

下午14时,师生来到张家山抗战遗址烈士纪念碑前,马克思主义学院青年教师周芳宇深情讲述了1944年衡阳保卫战中张家山战役的壮烈历史。


随后,全体师生肃立默哀,向纪念碑行三鞠躬礼,并依次敬献鲜花。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曾科宣读《祭衡阳张家山抗战遗址先烈文》:“你们用生命照亮中华民族前行的道路……新时代青年定将传承遗志,强国有我!”宣誓环节,师生右手握拳,庄严承诺:“继承先烈遗志,弘扬革命精神;勤奋学习,报效祖国!”铿锵誓言回荡山间,与苍松翠柏相映。

在衡阳抗战纪念馆“铭记历史”展区,3000余具忠烈骸骨的照片与弹痕累累的钢盔震撼人心。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张碧泉现场授课:“这些实物能更好的诠释家国担当,希望同学们在技能强国的赛道上跑出青春加速度!”电气工程学院副院长胡彦伦讲解抗战时期电力保障对军事通信的重要性,将电气工程专业与国防建设紧密结合。24级电气自动化班学生李思龙在留言区写道:“技能报国就是我们这代人的冲锋号!


活动创新采用“沉浸式祭扫+专业融合”模式,将思政教育融入技能人才培养。在参加衡阳民众抗战救亡运动模拟场景中,一名学生现场感悟:“当看到抗战时期电力工人冒着炮火抢修线路的场景,让我们明白了专业知识背后承载的家国情怀。”活动共征集学生实践心得42篇,字里行间彰显着新时代青年的历史使命感与社会责任感。





“英雄不是课本里的符号,他们用生命定义了这座城市的灵魂。”活动尾声,师生凝望张家山弹坑中生长的松柏,感受历史的温度与和平的珍贵。



通讯员:郭晓庆 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