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政“充电”进行时
——马克思主义学院开展暑期教师业务培训
为让国培、省培优质资源真正“落地生根”,推动思政课教师队伍素养全面提升,马克思主义学院于2025年9月1日至3日,通过“校内实战赋能+校外红色铸魂”的模式,为全院教师送上了一场干货满满的暑期集中培训“盛宴”,让思政育人的“源头活水”持续涌动。
把国培智慧转化为课堂“金钥匙”
“如何在课堂上破解《职业道德与法治》的教学难点?”“青少年心理问题早识别有哪些实用技巧?”9月1日至2日,实训中心五楼录播室里,一场场“接地气”的教学分享火热进行。六位暑期刚从国培、省培学成归来的教师,化身“本土导师”,将高层次培训的“理论大餐”烹制成贴合教学实际的“实操小灶”。
曾科老师以“大中小思政课一体化建设”为纲,从政策解读到课标落地,为教师们搭建起“理论——实践”的桥梁;陈露老师带着《“八心”育人的理论与实践探索》,帮助大家了解如何培育青少年健康心态;李咏琪老师则聚焦《青少年抑郁症、焦虑症及学习困难问题》,手把手教大家精准识别学情“密码”。从朱灿老师的《基于课程标准的中职思政课教学设计》内容,到谭娇弟、陈思怡老师分别支招“议题式教学”“教学重难点突破”,每场分享都紧扣“解决真问题”。培训间隙,教师们围坐交流,把培训所学与自身课程对标,碰撞出思维火花,让学习有温度更有深度。
让党史养分浸润思政课堂
“这段浴血奋战的历史,如何转化为打动学生的教学素材?”9月3日下午,衡阳党史馆内,一场特殊的“现场教学”正在进行。参训教师们循着红色足迹,在一幅幅珍贵史料、一个个英雄故事中,重温党的光辉历程。
教师们边参观边记录,不时停下讨论“红色资源融入课堂的切入点”。“身边的党史故事,就是最鲜活的思政教材!”陈瑚铭老师在专题研讨中感慨。这场研修不仅让大家坚定了理想信念,更找到了红色文化与思政教学的“结合点”,为打造有温度、有深度的特色课堂找准了方向。
将所学所想落地成“金课”
“既有理论高度,又能直接用在课堂上,这样的培训太‘解渴’了!”参训教师们的反馈,道出了此次培训的实效。
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张碧泉表示,此次培训紧扣“内化外部经验、服务课堂教学”的核心,就是要让国培、省培的“优质基因”和思政实践的丰富成效,在日常教学中“开花结果”。下一步,学院将持续推动培训成果转化,通过集体备课、教学展示等方式,让教师们把学到的新理念、好方法转化为实际教学能力。最终目的就是让思政课真正走进学生心里,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注入思政力量。
(通讯员:艾冰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