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进不失廉,退不失行。
——《晏子春秋·内篇问上》
【释义】
得到晋升时要坚持廉洁,退位后要坚守节操。
【解悟】
作为党员干部,不论资历多深、职务多高,本领多强、贡献多大,一旦失廉,就容易丧志失节,最终因违纪违法而害人害己。因而,领导干部无论进退去留,均应注意保持党员干部应有的节操。
(二)
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
——孔子《论语·颜渊第十二》
【释义】所谓政,就是正的意思。为政者行为端正作出了表率,谁还敢不正呢?
【解悟】党员干部要带头起好模范作用,提高廉洁自律意识,构筑防腐拒变的防线,成为让党放心,受下属尊敬,让人民群众满意的好干部。
(三)
为官避事平生耻。
——金·元好问《四哀诗·李钦叔》
【释义】做官避事是平生最大的耻辱。自古以来,为官“不避事”,主动担当不退缩,尽职尽责不推诿,是历代文人士大夫的立身准则,也是做到“廉敬”的起点。
【解悟】黄庭坚说,当官莫避事,为吏要清心。朱熹讲,当官勿避事,亦勿侵事。为官一任,造福一方,要当时代担当的“主心骨”,不做四平八稳的“太平官”。任凭舟自横,只会随波逐流。“太平官”当慎思之,千万别辜负了时代。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新时代新征程上,要聚精会神“赶考”,奋斗追赶发展,在大风大浪中练出大智大勇,无愧使命担当,不负伟大梦想。
(四)
清者莅职之本,俭者持身之道。
——《周书》
【释义】清廉是做官的根本,俭朴是立身处世的基础。腐败是危害党的生命力和战斗力的最大毒瘤,反腐败是最彻底的自我革命。只要存在腐败问题产生的土壤和条件,反腐败斗争就一刻不能停,必须永远吹冲锋号,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清清白白做人、干干净净做事。
【解悟】白鹭立雪,愚者看鹭,聪者看雪,智者见白。人的一生就是见自己、见天地、见事业的过程。当一个人阅过山河、见过湖海、走过世界,经历过人生的繁复之后,人生视角会变得开阔,看到人生更大的格局,也就知道什么是该做的,什么是不该要的。费尽心思获取小利私利,看似一时得意,其实作茧自缚;忠诚干净担当使命事业,立德立功立言,方为境界格局。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须有一支政治过硬、适应新时代要求、具备领导现代化建设能力的干部队伍。忠诚打底,境界更高,忠诚前行,格局更大,所到之处,步步皆景。
(五)
日月称其明者,以无不照。
——《三国志》
【释义】三国曹植说,大地之所以称为广大,是因为其无所不载;日月之所以称为明亮,是因为其无所不照。共产党人忠诚于复兴大业,以至公无私之心,行正大光明之事,才有了四海升腾,这边风景多锦绣;也有了九州激荡,乘势而上开山河。
【解悟】星辰大海是你的远方美景,而奋斗的你是大家的星辰大海。或许你就是平凡地坚持,但你是那一点温暖灵魂的火光。或许你正在艰难地超越,但你是那一缕照亮心扉的阳光。一个人对脚步的认识,折射其精神气质。一个群体对脚步的理解,展现其前进姿态。请相信,默默坚持执着生长,终有一日馥郁传香。请相信,到达的时间可以延迟,但不能阻止我们前进。向阳花木易为春,忠诚坚定向前进。
(六)
廉者,民之表也;贪者,民之贼也。
——宋·包拯《乞不用赃吏》
【释义】廉洁的官吏,是人民的表率;贪婪的污吏,是人民的祸害。
【解悟】作为党员干部,应该清正廉洁,艰苦朴素,做民众的表率,以赢得百姓的拥护和爱戴。
(七)
(八)
(九)
(十)
将教天下,必定其家,必正其身。
——宋·赵湘《南阳集·本文》【释义】要想教育感化天下之人,必须首先安定家族、修正自身。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正身修身既是一种道德修养方法,更是一种极高的道德境界,即“廉正”中要求的,不倾斜,品行方正。
【解悟】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自古以来无数仁人志士上下求索的终生目标。要实现这个目标,修身正己至关重要。修君子德行,养浩然正气,才能久立于天地之间。我们今天努力让清廉成为兰州的精神特质,就必须把“廉正”作为必修课,心不动于微利之诱,目不眩于五色之惑。清廉修身、清廉持家、清廉担当、清廉成事,推动党风政风清新清朗,社风民风正气充盈,崇廉倡廉化风成俗。
(十二)
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
——《孟子》
【释义】亚圣孟子说,君子要坦荡荡,仰起头来看看觉得自己对天无愧,低下头去想想觉得自己不愧于别人。个人名利淡如水,党的事业重如山。《共产党宣言》中说,共产党人不屑于隐瞒自己的观点和意图。老一辈革命家,坦荡无私,顾全大局,对党的无限忠诚,感天动地,震烁千秋,是一座巨大的精神宝库。
【解悟】诸葛一生唯谨慎,吕端大事不糊涂。长征途中,叶剑英坚决勇敢地维护全党全军的团结,毛主席曾多次称赞叶剑英,在这一关键时刻“救了党,救了红军”。刘少奇说,我们无产阶级革命家忠诚纯洁,不能欺骗自己,不能欺骗人民,也不能欺骗古人。邓小平说,谁叫你当共产党人呢,既然当了,就不能够做官,不能够有私心杂念,不能够有别的选择,应该老老实实地履行党员的责任。心底无私天地宽,共产党人拥有人格力量,才能无愧于自己的称号,才能赢得人民赞誉。要以人格为先砥砺赤诚忠心,立“公心”、守“公德”、秉“公正”,锤炼光明磊落、坦荡无私的光辉品格。
(十三)
绳墨之起,为不直也。
——战国《荀子·性恶篇》
【释义】荀子说,木匠之所以发明打直线的墨线,是因为木头上存在不直的东西。人有善恶,事有曲直,善直则公益,曲恶则损众。六廉之“廉法”也说,守法不失、执法不移,就是要用标准的尺度和规范来约束行为,知廉耻、懂敬畏、讲规矩,行人间正道。
【解悟】天下之事,不难于立法,而难于法之必行。法者,治之端也。法是实现大治的起点。《管子》中说,尺寸也,绳墨也,规矩也,衡石也,斗斛也,角量也,谓之法。《墨子》里讲,百工从事,皆有法所度。《商君书》里讲,法者,国之权衡也。法安天下,德润人心。上有所率,下有所进。上有所行,下有所仿。深入推进清廉石鼓建设,党员领导干部要带头尊崇法治,建设更高水平法治石鼓,以良法善治保障高质量发展。
(十四)
心正自然邪不扰,身端怎有恶来欺。
——明朝·冯梦龙《警世通言》
【释义】心地纯正,邪恶的人自然不能侵扰;行为端庄,凶恶之人怎能欺侮?
【解悟】居心清正,做事正派,是立身之本、处事之基。心中充满正气的人,走得正、行得端,不为虚名所累,不为利益所动,无惧歪风邪气的侵扰、欺侮;反之,心术不正,则邪气萌生、杯弓蛇影,惶惶不可终日,跌跟头是早晚的。
好品行,是一个人最强的底牌和最好的护身符。浩然之气的涵养,来自内心的自我生发,由良好品行长期积累升华而成,要靠强大的内心力量去存养和守持。不管是风光辉煌,还是穷困潦倒,无论是身处顺境,还是跌入低谷,都应始终保持内心中正,时时谨守良知、事事坚守道义,才能在人生道路上,以满贯一身的浩然正气抵御各种外界侵扰。
(十五)
慎勿积金一斤、彩帛百匹已上,用为富也。
——北魏·杨椿《诫子孙书》
【释义】名臣杨椿隐退时告诫在朝子孙,要勤俭、谨慎、忠贞、知足。他说,我的祖父一再教导后辈,以后若富贵,切切谨慎从事,不要积累黄金一斤、彩帛百匹以上,够用就是富足。杨家数代勋贵,皆是为政治家典范。这篇《诫子孙书》也是家训名篇,语重心长,读来泪目。
【解悟】志从肥甘丧,心以淡泊明。包拯说,清心为治本,直道是身谋。陆九渊讲,人家之兴替,在义理不在富贵。陈廷敬严词凿凿,凭寄吾宗诸子姓,清贫耐得始求官。纵览古今,凡世代名门望族,或人才辈出之家,家道长久,家运绵延,不外乎家风清白,不执念贫富贵贱,先辈尚俭尚廉,子弟自律惜福。心术不可得罪于天地,言行要留好样与儿孙。家有千口,主事一人,要孕育好家风,成德养性、读书明理、戒奢戒贪。
(十六)
至廉而威—西汉·董仲舒《春秋繁露.五行相生》
【释义】廉洁做到极致能够产生权威。
【解悟】清正廉洁是为官者的基本品德要求和人格追求。为官者有了这种品德和人格,才能忠诚于人民,让利于民,取信于民。正如“吏不畏吾严而畏吾廉,民不服吾能而服吾公。公则民不敢慢,廉则吏不敢欺。公生明,廉生威”(《清碑.官箴》),这两句话有异曲同工之妙,对今天领导干部廉洁从政不无启示意义。
(十七)
治民莫若平,临财莫若廉。 —三国·王肃《孔子家语》
【释义】平:公平;廉:廉洁。面临着做官,没有什么比公平端正更得民心;面对钱财再没有比廉洁更好的操守了。
【解悟】“治官”要“平”,这是一种德行,也是一种仁政。“临财”要“廉”,这是一种操守,一种廉政。“治官”要“平”,务必“公”字当头。大公才能无私,无私才能公平。“临财”要“廉”,必须“义”字为先,即所谓“见利思义”,以一颗“廉洁”之心,摒弃贪欲,守住清廉。唐代女皇武则天作《臣轨》,特设“廉洁” 章,她强调为官要清廉:“理官莫如平,临财莫如廉。廉平之德,吏之宝也。故君子行廉以全其真,守清以保其身。富财不如义多,高位不如德尊。”
新时代新征程,广大党员干部当自觉涵养廉洁自律的道德修为,不断锤炼意志力、坚忍力、自制力,做一个一心为公、一身正气、一尘不染的人。
(十八)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孔子·论语》
【释义】自我品行端正了,即使不发布命令,老百姓也会去实行;若自身不端正,即使发布命令,老百姓也不会服从。
【解悟】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应加强自我约束、努力自我净化、实现自我完善,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发挥模范带头作用 。
(十九)
古语云:“人立身以孝为本,官从政以廉为方”。
【释义】今天是母亲节,对于天下的母亲来说,最幸福的事莫过于:子女谨遵长辈教诲,堂堂正正做人,踏踏实实做事,对得起自己的良心;子女为官者能廉洁奉公、担当有为,让他们能为自己的子女感到自豪和骄傲——这才是体现孝心的最佳方式。
【解悟】自古以来,能人贤士的“母亲”都与廉洁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在其成长过程中无不得到长辈尤其是母亲的教诲。习近平总书记就始终牢记母亲的嘱讬,坚守着自己的初心。对于儿子所走的每一步,母亲齐心都会及时给予鼓励和告诫。习近平担任福建省省长时,齐心依照家里的规矩给他写信,语重心长地说“高处不胜寒”,嘱咐他更要从严要求自己。“一个人廉洁自律不过关,做人就没有骨气。要牢记清廉是福、贪欲是祸的道理,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任何时候都要稳得住心神、管得住行为、守得住清白。”立党为公、廉洁奉公的本色深深烙印在习近平治国理政的理念和实践中。
母亲节,再次提醒各位党员干部:莫让母亲“家有官,心难安”。
(二十)
修身慎行,敦方正直,清廉洁白,恬淡无为,化之本也。——东汉·王符《潜夫论》卷三
【释义】修养自己的品德,谨慎自己的行为,诚实正直,清正廉洁,这是改变社会风气的根本。
【解悟】一个人,特别是为官从政的党员干部,只有“修身慎行,敦方正直,清廉洁白”,才能弘扬社会正气。
所谓修身一方面在于祛邪扶正,保特和发挥善心与德行;另一在于“涵养”正气,比如“君子坦荡荡"的 浩然之气,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大丈夫”之气,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而乐”的“贵公贱私”之气等。只有这样,一个人才能处处以大局为重,以家为重,才能公正廉明,大公无私,使社会正气上扬。
(二十一)
廉者常乐无求,贪者常忧不足。—隋朝·王通《中说·王道篇》
【释义】廉正的人常常以无求为乐,贪婪的人常常因为不足而忧愁。
【解悟】自律是廉洁之沃土,贪欲乃腐败之温床。从清官到贪官的距离并不遥远,从公仆到罪犯只有一念之差。人贪欲的闸门一旦打开,就会一步一步滑向犯罪的深渊。如何保持廉洁?一要在思想上始终清醒,不断加强思想道德修养,扎紧思想的篱笆,心不贪,手不伸,严防走向自我毁灭的“第一次”。用理性控制私欲,自觉抵制各种腐朽思想的侵蚀,常驻廉洁之心。二要坚持执政为民,时刻地认识到手中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人民是权力的所有者。
(二十二)
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北宋·苏轼《前赤壁赋》
【释义】天地之间的万物各有主,假若不是属于我所有的,即使一丝一毫也不去强取。
【解悟】在宋朝时期,著名诗人苏轼与朋友们在月夜泛舟游赤壁时,就曾在《赤壁赋》书写“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以此警示世人为人要清廉,不贪不占,不是自己所有的东西,即使是一丝一毫,也不要拿取。
习近平总书记在《摆脱贫困——从政杂谈》著作中也曾引用“苟非吾辈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这一古语,旨在强调为官之德在于清廉,领导干部干干净净干事是马克思主义政党性质和宗旨的内在要求。
古往今来,凡是贪污腐败之人,皆难有善终。广大党员干部都应牢记先贤廉政格言,懂得制欲戒贪,常思贪欲之害,面对利益输送必须始终保持清醒头脑,崇廉拒腐、尚俭戒奢,切勿莫因一时之贪而触犯法纪底线,以此断送自己和家人一生幸福。
(二十三)
莅官之要,曰廉曰勤。 —南宋·胡太初《昼帘绪论》卷《尽己篇》
【释义】在任的官员要勤政,保持自身廉洁。
【解悟】勤者,政之所要;廉者,政之本也。不廉无以立命安身,不勤无以立业成事。廉政和勤政,如车之双轮、鸟之两翼,二者缺一不可。许多鲜活的事例告诫我们:勤而不廉要出事,廉而不勤要误事,不廉不勤坏大事。
为政不廉是腐败,占着位子不作为、拿着俸禄不做事,贻误党和人民的事业,同样也是腐败,是不能容忍的。当官不能怕事,为官一定要勤勉尽责、苦干实干,造福一方。
对党员干部来说,所谓勤,就是工作兢兢业业,勤于干事创业;考察一个干部是否合格,一个重要方面就是看他是否勤政。所谓廉,就是要能时时处处严格约束自己,自觉排除私心杂念,守得住清贫、耐得住寂寞、稳得住心神、经得住考验,严守党纪国法,不义之财不取,不义之利不沾。简单来说,廉政就是要求我们守纪律,讲规矩;勤政就是要求我们转作风,求实效。
(二十四)
以清俭自律,以恩信待人。—唐朝·刘禹锡《唐故相国赠司空令狐公集记》
【释义】以清廉俭约的标准约束自己,以宽厚诚信的态度对待别人。
【解悟】清者为官之本,俭者修身之基。古往今来,“勤俭节约”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价值取向和道德风尚,留下了“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的历史警思。
“节俭朴素,力戒奢靡,是我们党的传家宝。现在,我们生活条件好了,但艰苦奋斗的精神一点都不能少,必须坚持以俭修身、以俭兴业,坚持厉行节约、勤俭办一切事情。”习近平总书记一直提倡“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社会风尚,多次强调要保持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作风,并率先垂范、以身作则。
(二十五)
检点行囊一担轻,京华望去几多程。—明朝·况钟《离任》
【释义】为一地方父母官,离开时只有一担轻便的行李,行李少,思想上也就没有什么负担,不用担心受怕。
【解悟】“检点行囊一担轻,京华望去几多程。停鞭静忆为官日,事事堪持天日盟。”这是明朝宣德年间苏州知府况钟一次任满赴京时写的一首诗。况钟曾三任苏州知府。他到任后,清廉正直,重士爱民,严惩贪官,平反冤狱,兴办学校。被苏州人称为“况青天”。其灵柩运回江西故里时,则“民多垂泣送其柩归”。而运载灵柩的船里,“惟书籍,服用器物而已,别无所有。”
在中国历史上,出现过许多彪炳青史的清官良吏,他们淡泊自守,清心直道,关心民意,体恤民疾,公正廉明,励精图治,深受百姓的拥戴和推崇,不仅在位时勤政清廉,离任时也做到“检点行囊一担轻”,为后人留下许多佳话。
官之清廉,民之所盼,只有清廉为民,才会得以民心。我们作为党员干部也要认真“检点行囊”,做到非分之福不享,非分之财不取,保持思想道德的纯洁,政治作风的清廉,才能“检点行囊一担轻”,让自己留下一生的清明。
(二十六)
正身直行,众邪自息。—《淮南子·缪称训》
【释义】为人纯正,行动坦直,所有的邪恶的行为就自然会止息。
【解悟】《淮南子》有言:“正身直行,众邪自息。”这同中医的“扶正祛邪”原则有异曲同工之妙。正盛邪自祛,唯有正心修身、去邪止欲,廉洁自守、洁身自好,方能增强对歪风邪气腐蚀侵害的抵抗力。做人做事须当如此,为官从政亦复如是。
党员领导干部并非在真空中生活,常会受到邪风浊流的侵扰、名利诱惑的考验,如果理想信念发生动摇滑坡,把控不住言行操守,便会在侵扰和考验中迷失方向,甚至坠入深渊。一些落马官员能力不可谓不强,学识不可谓不高,抱负不可谓不大,却一步步走到党和人民的对立面,从“好同志”堕落为“阶下囚”。究其缘由,正是因为扔掉了“正身直行”这优良品质,做出私德不修、漠视法纪、放弃原则、突破底线之事,到头来追悔莫及。
党员领导干部要做到正身直行,时刻牢记并践行党的宗旨使命,加强道德修养、党性修养,把好人生之舵、培固思想之元、守好为政之本,使凛然正气充塞于心,才能在新时代新征程中行稳致远。
(二十七)
惟廉者能约己而爱人。——清朝·张廷玉等《明史·循吏传》
【释义】只有清廉的人能够约束自己,关爱别人,贪婪的人必定会损害别人,使自己得利。
【解悟】明朝初建,地方府、州、县官来朝觐见朱元璋,临走前,朱元璋告诫他们,“惟廉者能约己而爱人,贪者必朘人以肥己。”要求官吏成为“廉者”,不要做“贪者”。朱元璋出身底层,亲眼目睹元朝贪官污吏欺压百姓,深知元朝之所以失去天下,其主要原因是“君臣耽于逸乐,驯至沦亡,失在纵驰。”他明白,清廉自律是百姓对为政者的期盼,也只有清官廉吏才能做到不“昵于私”“昧于欲”,才能爱民为民。
(二十八)
廉外则可以大任,少欲则能临其众。——《韩非子·十过》
【释义】为政廉洁就可以担当大任,清心寡欲就能统治众人。
【解悟】廉洁,是党员干部的立身之本,立身之宝。作为国家工作人员以廉才能委重任、服众人,才能为国担责,为民造福。《清实录·世祖实录》九卷说:“国之安危,全系官僚之贪廉。”意思是,一个国家的安全和危险,全在于官僚是贪婪还是廉洁。由此可见,为官贪、廉,事关国家安危和人民福祸。为官不廉,无立身之本,无从政资格,既不能委重任,又不能服众人,再勤奋,能力再大也不敢用,不可用,否则,就会祸国殃民。
腐败是党之大敌、国之大敌、民之大敌。作为唯一一个执政党,她为我们提供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条件,又增加了脱离群众的危险。因此,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就是要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保持清廉本色,要从我做起,从我严起,严格遵守党纪条规,做一个组织和群众信赖的人,做一个同事和朋友敬重的人,做一个亲属子女可以引以为荣的人,做一个问心无愧的人。
(二十九)
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北宋】欧阳修《新五代史·伶官传第二十五》
【释义】祸患常常是由一些微小的失误累积而成的,而人的智慧和勇气常常被他们所沉迷的事物困扰。
【解悟】作风问题无小事,小问题置之不管,也会酿成大问题。对此,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同场合强调,“小洞不补,大洞吃苦”,“积羽沉舟,群轻折轴”。无论是改作风,还是反腐败,“大问题要抓,小问题也要抓”都是一以贯之的治理思路。从反对公款送节礼,到打击会所歪风,再到根除“舌尖上的腐败”,雷霆万钧的行动,展示出不弃微末的决心。从小事情切入,铁面问责、刚性约束、严格执纪,让制度成为“带电的高压线”,让纪律成为不可逾越的“红线”。
从领导干部角度看,就应该做到慎独慎微,不要以为吃点、喝点、拿点没什么,不要认为大错不犯、小错不断就能万事大吉。通往腐败的不归路往往就从细节开始,对小事、小节、小利又怎能掉以轻心?
(三十)
善禁者,先禁其身而后人;不善禁者,先禁人而后身。—【东汉】荀悦《申鉴·政体》
【释义】善于用禁令治理社会的人,首先会按禁令要求自己,然后才去要求别人;不善于用禁令治理社会的人,首先会要求别人按照禁令去做,然后才要求自己。
【解悟】荀悦以“善禁”告诫统治者正人先正己,方能令行禁止。这一观点继承了儒家“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的思想。四百多年后的唐太宗堪称“善禁”典范,他说:“若安天下,必须先正其身,未有身正而影曲,上治而下乱者。”魏征在上疏中亦言:“尽己而不以尤人,求身而不以责下。”可见,中国古代已将“正人先正己”视为“善禁”至要。
无论是贯彻落实八项规定,还是坚决反对“四风”,习近平总书记都反复强调“打铁还需自身硬”“正人先正己”“要求别人做到的自己先要做到,要求别人不做的自己坚决不做”,都是要求各级领导干部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发挥表率和带动作用。“老大难,老大难,老大出马就不难”,领导干部如果只表态不表率,拿着手电筒只照别人、不照自己,普通干部怎么会有改作风的动力?俗话说,领导不领,水牛掉井。领导干部如果说一套做一套,禁令只是说在嘴上、写在文上、挂在墙上,公款吃喝依旧,公车超配依旧,办公超标依旧,制度成了“稻草人”,改作风如何取信于人?就此而言,领导干部本身就是反“四风”的标准、改作风的标杆,越是严格要求自己,越能产生模范带动的辐射作用,释放出以上率下的正能量。
(三十一)
一心可以丧邦,一心可以兴邦,只在公私之间尔。—﹝北宋﹞程颢、程颐《二程集·河南程氏遗书·卷第十一》
【释义】从政者有私心就会亡国,有公心就会兴邦,国家兴亡关键在于持公心还是私心。
【解悟】领导干部从走上岗位的第一天起,就面临着公与私的考验。在习近平同志看来,“衡量党性强弱的根本尺子是公、私二字”。领导干部手中掌握着公权力,掌管着公共资源,公私分明、秉公用权,是起码的政治道德和为政操守。只有一心为公,事事出于公心,才能有正确的是非观、义利观、权力观、事业观。在此之上,习近平同志给领导干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他强调,领导干部就是要讲大公无私、公私分明、先公后私、公而忘私,只有这样,才能坦荡做人、谨慎用权,才能光明正大、堂堂正正。
我们常说,中国共产党执政,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历史和人民为什么选择了我们党?就是因为在90多年的风雨历程中,我们谋求的不是党的私利,不是党员干部的特殊利益,而是“把人民群众的公共利益,摆在自己的私人利益之上”。这是极其朴素的真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手中掌握权力的领导干部,更要时刻自省自警:热衷追逐个人利益或小集团利益,怎能兑现党对人民群众的庄严承诺?又如何赢得人民群众的拥护支持?
(三十二)
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春秋】老子《老子·第四十六章》
【释义】最大的祸害莫过于不满足,最大的过失莫过于贪得无厌。
【解悟】习近平同志多次提醒党员干部要谨防“贪欲”之害,无论什么情况下都要把握住自己,洁身自好,清廉自律,不要干出“一失足成千古恨”的蠢事,更不能突破党纪法规的底线。而要做到这点,必须经常反躬自问,自重、自省、自警、自励,不断增强是非面前的辨别能力、诱惑面前的自控能力、警示面前的醒悟能力,不断提高慎权、慎独、慎微、慎友的自觉性。
《老子》中说,“故知足之足,常足矣”,不知足就会纵容贪欲之火,最终会导致欲火燎原、洪流溃坝;《论语》中说,“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手握公权却对牟取非法利益情有独钟,怎能做到洁身自好?习近平同志反复强调,为官发财,应该两道,领导干部“千万不要既想当官又想发财”,绝不能私欲膨胀、以权谋私,最终“不仅毁了自己、害了家人,而且给党的事业带来很大损害”。
(三十三)
距谏者塞,专己者孤。—【西汉】桓宽《盐铁论·卷五》
【释义】拒绝接受别人的意见就视听闭塞,自己独断专行就会遭到孤立。
【解悟】权力导致腐败,绝对权力导致绝对腐败。监督是保障权力在轨运行的必要条件,也是保护领导干部安全从政的“保险绳”。但现实中,个别领导干部只看到了“绳子”,却看不到“保险”,使用各种借口规避监督。有的以“对我不信任”为由,不情不愿、躲躲闪闪;有的以 “不支持自己工作”为由,对同级监督百般刁难;有的以“侵犯个人隐私”为由,在个人事项报告中含糊不清……实践证明,领导干部越是遮遮掩掩、拒绝监督,就越容易被拉拢腐蚀。
特权思想是拒绝监督的思想根源。正确对待并自觉接受党和人民监督,是衡量一名领导干部党性修养水平的重要尺度。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不想接受监督的人,不能自觉接受监督的人,觉得接受党和人民监督很不舒服的人,就不具备当领导干部的起码素质。”
接受监督应成为党员干部的自觉。严管就是厚爱,监督是为了让干部不犯错误或者少犯错误,防止小错变成大过。主动接受监督,同特权思想和特权现象作斗争,应当成为领导干部的自觉要求。各级领导干部都应牢记,没有法律之外的绝对权力,行使权力必须为人民服务、对人民负责,并自觉接受人民监督。
(三十四)
欲虽不可尽,可以近尽也;欲虽不可去,求可节也。———《荀子·正名》(战国·荀子)
【释义】欲望虽然没有尽头,却可以做到接近于满足;欲望虽然不可去除,但却可以对它加以节制。
【解悟】七情六欲,人皆有之。合理的欲望能够催人奋进,积极向上向善,假如不能控制好自己的欲望,放纵欲望,越过“雷池”,就会坠入无底深渊。唐代柳宗元在《蝜蝂传》中讲了这样一个故事:一种叫蝜蝂的“善负小虫”,因背部不光滑,东西堆上去不会散落,所以爱往自己背上堆东西,常常被压得爬不起来。有人看它可怜,替它去掉背上的东西。可是只要能继续爬行,蝜蝂又把东西像原先一样抓取过来背上。最终背着沉重的负担向高处爬时,耗尽心力跌落,一命呜呼。蝜蝂的悲剧,在于背负贪欲而行。
正所谓“壁立千仞,无欲则刚”。对于当下的党员干部来说,应当保持“君子检身,常若有过”的心态,时刻修身持节、惕励自省,剪除失志之念、失德之欲、失格之为,做到不法之事不为、不义之财不取、不正之友不交,时刻保持“世间尤物,不敢妄取”的敬畏之心。
(三十五)
可以取,可以无取,取伤廉。— 战国《孟子》
【释义】可以拿也可以不拿时,拿了便是对廉洁的伤害。先贤们普遍认为,“廉”与“贪”是两种对立的价值观。廉,首先意味着不贪。
【解悟】当官发财两条道。张堪清廉而有渔阳惠政,百姓赞颂“张君为政,乐不可支”。羊续悬鱼拒贿正风、清贫示子拒妻,皆为廉洁从政之典范。《周礼》首提以廉为本,曰“六廉”,即廉善、廉能、廉敬、廉正、廉法、廉辨。《晏子春秋》中提出了廉政概念,“廉者,政之本也”,把“廉”的含义引申到政治领域,把“廉”当作为政的根本。自古清廉无遗祸、从来贪婪有后殃。慎始、慎独、慎微,清廉立身从政,勿伤“公仆”二字。
(三十六)
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 《论语·卫灵公》
【释义】德行高尚的人在困窘时还能固守正道,而德行粗鄙的人一困窘就容易胡作非为。
【解悟】君子固穷,是指君子在遭遇困难时能够保持其高尚品德。君子有自己的原则和信仰,他们会尽力遵循自己的信仰,无论是在富足还是在贫困中都能够做到不卑不亢、保持自己的尊严。他们不会因为财富的缺失而放弃自己的原则,不会因为生活的艰辛而放弃自己的信仰。相反,他们会在困境中更加坚定自己的信仰,更加坚定自己的人生目标。
小人穷斯滥矣,是指小人在贫穷中变得更加卑鄙无耻。小人没有自己的原则和信仰,他们只追求自己的利益,只看重眼前的利益,不顾及他人的感受和利益。当他们失去了财富和地位时,他们就会变得更加卑鄙无耻,为了自己的利益不惜伤害他人,不顾及道德和法律。这样的人往往会被社会所唾弃,他们的人生也很难有所作为。
因此,我们应该明白,一个人的品德和财富并没有必然的联系。无论是富裕还是贫穷,我们都应该坚守自己的信仰和原则,保持自己的高尚品德。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人生的道路上走得更加坦荡,走得更加顺利。
(三十七)
在官无傥来一金,居家无浪费一金。— 《福建龙岩客家家训》
【释义】做官不可非分侥幸猎取一文钱,居家不可浪费一文钱。
【解悟】客家家规家训凝聚着客家人历经两千多年的生存智慧,是传统中国家训文化的代表,是客家人注重家教传承优良家风的集中体现,蕴含着客家人忠孝为本的家国情怀、亲善睦邻的行为规范、克勤克俭的品德修养、廉洁奉公的价值观念。
(三十八)
临大利而不易其义,可谓廉矣。— 《吕氏春秋●忠廉》
【释义】面对巨大的物质利益诱惑却始终不改变做人的准则,才可以称得上廉洁。
【解悟】清正廉洁是党员干部必备的政治品德,是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和纯洁性的基本要求,也是拒腐防变的第一道防线。党员干部要时刻牢记党的根本宗旨,恪守廉洁从政的准则,秉持克己奉公的操守,坚持做到为民、务实、清廉,保持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
(三十九)
恋亲不为亲徇私,念旧不为旧谋利,济亲不为亲撑腰。— 毛泽东
【释义】教子以宽者,因顾及人伦亲情,而失之于溺;教子以严者,因注重子女处世为人,而得之于立。毛泽东同志的家风家教堪称一代典范,在亲情与党的利益、人民利益之间,始终保持着清醒的头脑,为全党作出了表率。
【解悟】在不断赶考的峥嵘岁月里,中国共产党人把红色家风熔铸成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周恩来同志制定“十条家规”,勉励基层锻炼的侄子,布衣暖,菜根香,读书滋味长。陈云要求家人不搞特殊化,同在一个机关工作的夫人,一直坚持骑自行车上下班,不坐顺路车。彭德怀给侄子的信中说,近水楼台先得月,可从我这,得改改这个规矩,那就是近水楼台不得月。罗荣桓对家人说,我们是党的干部,要时时想到生活在基层的人民大众,不能官越做越大,住的楼越来越高。焦裕禄教育孩子不能看白戏,谷文昌告诫家人不许沾公家一点油。家风纯正,社风清朗;家风蔚然,国风浩荡。
(四十)
廉者,民之表也;贪者,民之贼也。— 宋·包拯《乞不用赃吏》
【释义】廉洁的官吏,是人民的表率;贪婪的污吏,是人民的祸害。
【解悟】“清廉”,是齐家之始、治国之源、平天下之基。古往今来,凡名垂史册、受人敬仰者,无一不是一心为公、廉洁自律的贤人典范——海瑞“布袍脱粟,令老仆艺蔬自给”,林则徐“决不敢于俸禄而外,妄取民间或下僚分毫”,焦裕禄亲自起草“干部十不准”,孔繁森去世时身上仅有8元6角钱。
清廉之官,操守自持,造福人民,涵养清朗家风党风政风,是本人之福、家庭之福,也是人民之福、党和国家之福。而贪欲之人则贪得无厌、无休止地求取,小则滥用职权、断送前程,大则引起社会动荡、祸国殃民,被永远钉在了历史的耻辱柱上。
作为党员干部,应该清正廉洁,艰苦朴素,做民众的表率,以赢得百姓的拥护和爱戴。
(四十一)
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 《论语·学而》
【释义】君子致力于抓住做人根本,根本既立,自然就能把握为人处世的道理。“君子”一词广见于先秦典籍,后被赋予道德高尚、重义轻利、担当大任、忠于职事等等美好的含义,更为重要的是君子贵在知行合一臻于“廉善”,是中国传统评价人品的重要尺度。
【解悟】君子不忘修为根本,见善则迁,有过则改。《论语·子张》里也说,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君子的过错就像天上的日食和月食一样,他犯了错误,人们都看得见,他改正了错误,人们也照样会景仰他。知不足而奋进,望远山而力行。不偏离清廉自守之道,永葆奋斗追赶之姿,绝非一日之功、一劳永逸、一蹴而就。要“日三省吾身”,一刻不放松地解决自身存在的问题,始终跟上时代、实践、人民的要求。
中国有优秀的民本传统,坚持这个传统,发扬社会主义民主,实践法治与德治相结合的治理原则,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能实现。
(四十二)
【释义】别人将钱财留给子孙后代,我们(朱家人)要将清清白白的家风传给子孙后代。宁愿守着清贫、廉洁,以此回报我们的家族和国家,也不能因为贪赃枉法让子子孙孙蒙羞。
【解悟】浮梁沧溪《朱氏家训》载于《沧溪朱氏宗谱》。朱氏后人摘取始祖朱秀之后的历代先祖治家名言,汇编而成《朱氏家训》。尤其是南宋时期著名理学家、十三世祖朱宏和明朝正德年间安徽池州知府、二十四世祖朱韶,他们注重建立良好家风,通过著书立说,熏陶引导族人,为后世建立楷模。沧溪《朱氏家训》全文650余字,涵盖持家、立业、礼仪、教化、为官、做人等丰富的内容,倡导尊儒守礼、克己重德、清正廉洁。
党员干部应不断加强道德修养,遵规守法,坚决抵制各种诱惑,始终保持高尚的道德情操与革命气节,珍惜自己的名节,时刻保持清醒头脑,堂堂正正、干干净净为人做官,耐得住寂寞、守得住清贫,廉洁齐家。
(四十三)
见善如不及,见不善如探汤。—﹝春秋﹞《论语·季氏》
【解悟】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上强调指出,要让每一个干部牢记“手莫伸,伸手必被捉”的道理。“见善如不及,见不善如探汤。”
党员干部要心存敬畏,不要心存侥幸。要始终以先进为榜样、以楷模为标杆,常修为政之德,常思贪欲之害,常怀敬畏之心,不因蝇头小利而鼠目寸光,不为荣耀光环而急功近利,自筑“防火墙”、自套“紧箍咒”、自设“高压线”,切实炼就金刚不坏之身。
(四十四)
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郑板桥《潍县署中画竹呈年伯包大中丞括》
【解悟】小官有大作用。习近平同志多次强调基层干部的作用。2013年11月26日,他在菏泽市座谈时,还特意给在场市、县委书记们念了一副对联:“得一官不荣,失一官不辱,勿道一官无用,地方全靠一官;穿百姓之衣,吃百姓之饭,莫以百姓可欺,自己也是百姓。”他说,封建时代官吏尚有这样的认识,今天我们共产党人应该比这个境界高得多。习近平同志推崇的干部,大多级别不高,多在基层任职,但都“干在实处、走在前列”。
群众利益无小事。群众的一桩桩“小事”,是构成国家“大事”的“细胞”。小的“细胞”健康,大的“肌体”才会充满活力。对老百姓来说,身边每一件琐碎的小事,都是实实在在的大事,有的甚至还是急事、难事。如果这些小事得不到及时解决,就会影响他们的思想和情绪。对小事的处理中也有党性,有原则,有人格。
(四十五)
道德当身,故不以物惑。—管仲《管子•戒》
【释义】如果自己道德高尚,就不会被外界不正的东西所迷惑。
【解悟】只有提高道德修养和精神境界,才能有效防范和减少违纪违法问题的发生;才能从内心世界入手来规范自己的行为言行,真正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励,自觉抵御各种消极腐败思想的侵蚀。
2014年2月2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体学习时指出,“道德当身,故不以物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着丰富的思想道德资源。他强调,要利用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这些宝贵资源,增强人们的价值判断力和道德责任感,不断提高人们道德水平,提升人们道德境界。
(四十六)
乐不可极,极乐成哀;欲不可纵,纵欲成灾。—《贞观政要》
【释义】凡事都要适可而止,享乐不能走极端,否则酿成悲剧;欲望是无底洞,放纵就会造成灾难。党风问题关系执政党的生死存亡。要坚持党性党风党纪一起抓,从思想上固本培元,提高党性觉悟,增强拒腐防变能力,涵养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浩然正气。
【解悟】天下大福,莫大于无贪欲;天下大祸,莫大于欲无底。欲望根源,一半源于生存,一半源于攀比。现实生活中,有的得了红眼病,见不得别人家烟囱冒烟,别人干啥他干啥,总想高人一头,在不服气中失去了真我;有的一山望着一山高,盲目追求不切实际的目标,整天疲于奔命,一直跟跑从未领跑,最终成了别人的影子。
欲生于无度,邪生于无禁。腐败原本就是一种理性行为,不是被动行为,其根本原因就在于,一些党员干部自我放纵、贪欲膨胀,导致思想变质、信仰变异、行为变形,成为权钱色的俘虏。
凡事有度,过犹不及。对得起党员的身份,对得起公仆的称号。忠诚于理想信念,勿为欲望之奴隶。天时人事日相催,冬至阳生春又来。横不攀,竖不比,勤修欲望的枝叶,多做实在的事情,对历史和人民负责。
(四十七)
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孔子《论语·卫灵公》
【释义】君子庄重而不与别人争执,合群但不结党营私。
【解悟】“党”字古代作亲族或地方组织讲,“结党营私”是说一些人组合起来,共同维护自己的利益,即做些有利于小团体的事情。孔子主张做事端正、正派、顾大局。主张不要在小技节上争论不休。因为争来争去,耽误了事业,影响了前进。也主张一切从大局出发,合大群不要合小群,为众人谋利,不为少数人谋利,只有这样,才是一个襟怀坦荡,道德高尚的君子。
作为社会一员,党员干部有自己的生活圈、社交圈,但交往中应加强自律,谨慎交友,不搞团团伙伙、结党营私、拉帮结派,这既是对健康党内政治生态的维护,也是对干部自身的保护。
(四十八)
源洁则流清,形端则影直。—唐•王勃《上刘右相书》
【释义】源头洁净则下游之水必清澈,身形端正则影子一定笔直。
【解悟】作为党员干部,只有坐端行正,刚正廉洁,坚持打铁自身硬,才能永葆清正廉明之心,永葆共产党员清廉本色。
党员干部做到一尘不染,就要增强自制力,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不放纵、不越轨、不逾矩,具有“君子检身,常若有过”的自觉;涵养敬畏之心,敬畏党、敬畏人民、敬畏法纪,时时以“如临深渊,如履薄冰”的谨慎,以“堤溃蚁穴,气泄针芒”的警醒对待自己的一思一念、一言一行,不忘小事小节中有原则、有人格、有形象,做到心有所畏、言有所戒、行有所止;增强抵腐定力,牢记清廉是福、贪欲是害,任何时候都稳得住心神、管得住行为、守得住清白,廉洁用权、廉洁齐家,永葆共产党人拒腐蚀、永不沾的政治本色。
(四十九)
在官惟明,莅事惟平,立身惟清。清则无欲,平则不曲,明能正俗。三者备矣,然后可以理人。
【释义】为官要明察秋毫,办事要公平公正,立身要清正廉洁。清廉就不会有私欲,公平就不会邪僻不正,明察才能使民众信服。只有清廉、公平、明察这三条都具备了,才可以治理好一方人和事。
【解悟】“明、平、清”三个字,概括了从政为官应当具备的操守和原则。由古至今,凡是出了事的官员,无不是因为没有把握好“明、平、清”三者的关系:要么是假公济私、损公肥私,要么是被欲望牵制、被诱惑腐蚀,等等。揆诸现实,党的十八大以来,不少党员干部被立案审查调查,其根源也在于此。
在各种诱惑和“围猎”面前,手握公权的党员干部必须要时刻警惕、时时警醒,始终牢记“公权为民,一丝一毫都不能私用”,要严格廉洁自律,堂堂正正做人,干干净净干事,做到在官惟明、莅事惟平、立身惟清,不以公权谋取私利,始终保持清廉的本色。唯有如此,人生的航船方能扬帆远行!
(五十)
一命而偻,再命而伛,三命而俯。循墙而走,亦莫余敢侮。
【释义】三次受命每次都诚惶诚恐,第一次是欠身前倾受命,第二次是弯腰鞠躬受命,第三次是俯下身子受命。平日走路顺着墙根走,也没有人敢欺侮我。
党员领导干部唯有放下架子虚心向群众请教,扑下身子诚心向群众问计,才能跨越“满溢”之危,远离“骄娇”二气,永保公仆本色,不断开创各项事业新局面。
【解悟】说到底,无私才能无畏,无私才敢担当。心底无私天地宽。担当就是责任,好干部必须有责任重于泰山的意识,坚持党的原则第一、党的事业第一、人民利益第一,敢于旗帜鲜明,敢于较真碰硬,对工作任劳任怨、尽心竭力、善始善终、善作善成。“疾风识劲草,烈火见真金。”为了党和人民事业,我们的干部要敢想、敢做、敢当,做我们时代的劲草、真金。
当然,敢于担当,是为了党和人民事业,而不是个人风头主义,飞扬跋扈、唯我独尊并不是敢于担当。春秋时期宋国大夫正考父是几朝元老,但他对自己要求很严,他在家庙的鼎上铸下铭训:“一命而偻,再命而伛,三命而俯。循墙而走,亦莫余敢侮。于是,鬻于是,以糊余口。”意思是说,每逢有任命提拔时都越来越谨慎,一次提拔要低着头,再次提拔要曲背,三次提拔要弯腰,连走路都靠墙走。生活中只要有这只鼎煮粥糊口就可以了。我看了这个故事之后,很有感触。我们的干部都是党的干部,权力都是党和人民赋予的,更应该在工作中敢作敢为、锐意进取,在做人上谦虚谨慎、戒骄戒躁。——摘自习近平在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五十一)
国计已推肝胆许,家财不为子孙谋。——唐•罗隐《夏州胡常侍》
【释义】为官者要献身国事,不要去为子孙谋家财。
【解悟】古今有识之士,都是把“国计〞作为第一要务肝胆相许,把清廉作为传家美德彰率子孙。领导干部如果轻“国计”而重家财,难免以权谋私,违法乱纪,其结果只能是家风败坏,家财败尽,子孙败落。
的确,在老百姓眼中,领导干部手握公权,无论是工作或是生活中,都存在权力的“边际影响力”。一旦领导干部以权谋私,家教不正、家风不纯,其配偶子女也容易自我膨胀,假借权势为所欲为,“家庭群腐”现象也日益增多。诸如已经落马的“贪腐父子兵”“腐败兄弟连”“贪内助”等等,基本查一个带出一片、端一个牵出一窝,让人触目惊心。
(五十二)
正以处心,廉以律己。
【释义】用公正来养心,用廉洁来自律。
【解悟】明代薛王宣 《从政录》上云:“正以处心,廉以律己,忠以事君,恭以事长,信以接物,宽以待下,敬以处事,此居官之七要也。”
党员领导干部都应按照以上“居官七要”为官从政、廉洁从政,要牢固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切实做到勤政为民、廉洁为官。官衔只是一个符号,这个符号只能用来写好为人民服务这篇大文章,决不可用作沽名钓誉、损人利己、中饱私囊的筹码。
作为共产党的干部,无论担任什么职务,不管处于什么位置,都应恪尽职守,躬行不殆。要自觉做到比工作不比待遇,比贡献不比享受。以正直无私规范心,以清正廉洁规范行,自觉践行共产党人的价值观,始终做到一身正气、两袖清风。
(五十三)
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唐·李商隐《咏史》
【释义】纵观历代前贤治国治家经验得失,成功多由勤俭,败亡皆因奢侈。
【解悟】一部党史就是一部党的艰苦奋斗史。1936年,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奔赴延安,实地采访毛泽东、周恩来等共产党员的优秀代表,他被红军的勤俭和素朴深深感动,用文字将其定格在《Red Star Over China(红星照耀中国)》一书中,让全世界对中国共产党人的清廉和素朴都有了深刻印象。80年光阴悄悄流转。2016年7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以1949年3月23日党中央从西柏坡动身前往北京时,毛泽东同志“今天是进京赶考的日子”的话语作结,提醒全党同志永远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勇于变革、勇于创新,永不僵化、永不停滞,继续在这场历史性考试中经受考验,努力向历史、向人民交出新的更加优异的答卷。因此,全体党员都应当坚持勤俭节约、抵御奢侈浪费,同时也要大力弘扬中华民族勤俭节约的优秀传统,让厉行节约、反对铺张浪费在全社会蔚然成风。
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不论国家发展到什么水平,不论人民生活改善到什么地步,党员干部都要牢记“欲为清白吏,必自节用始”,不断擦亮共产党人艰苦奋斗的精神底色,立场坚定地反对浪费、力戒奢靡之风。
(五十四)
宽不可激而怒,清不可事以财。——战国•尉缭子《尉缭子•兵谈》
【释义】心胸要宽阔,不能一激就怒;品德要清廉,不能贪图钱财。
【解悟】《尉缭子》是中国古代著名兵书,这句话是对将帅的一个要求。一名将帅具备了“宽不可激而怒;清不可事以财”的胸怀和情操,才能认清形势,客观公正地作出判断,才能在战争中驾驭全局,取得胜利。对今天的领导干部来说,要提高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这样的胸怀和情操不可或缺,具备这样的品质也是我们的事业取得成功的必要条件。同时,党员干部要时刻牢记党的根本宗旨,恪守廉洁从政准则,秉持克己奉公的操守,坚持做到为民、务实、清廉,永葆共产党人政治本色。
(五十五)
慎终如始,则无败事。——老子《道德经·第六十四章》
【释义】做事情如果到结束时仍如开始时那么慎重,就不会有失败与差错。
【解悟】要想避免功败垂成,重在做到慎终如始。现实中,少数党员干部淡漠了理想信念,逐渐忘却了初心,沿着错误的方向渐行渐远。有的满足于小胜,躺在过去的功劳簿上睡大觉,抱残守缺、不思进取;有的干事三分钟热度,经不起时间考验,半途而废、留下烂摊子;有的一开始能做到克己奉公,但没能抵御一而再、再而三的诱惑,结果坠入贪腐的深渊;有的在提拔前扑下身子干事创业,一走上领导岗位便脱离群众,沾染上官僚气。事实证明,做事若不能慎终,往往会功亏一篑、前功尽弃;做人若不能慎终,则容易走入歧途、误人误己。
慎始不难,难的是慎终如始、从一而终。新中国成立前夕,在从西柏坡前往北京的路上,毛泽东同志反复提醒共产党人防止“糖衣炮弹”“决不当李自成”。党员干部要坚定理想信念,始终不忘初心,做慎终如始的“合格党员”。面对工作时始终保持激情,思想不怠、标准不降;面对诱惑时始终保持警醒,心不动、手不伸。
(五十六)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诸葛亮《诫子书》
【释义】不把眼前的名利看得轻淡就不会有明确的志向,不能平静地学习就不能实现远大的目标。
【解悟】印度著名诗人泰戈尔有一句名言,鸟的翅膀系上黄金,就再也不能飞翔了。这句话,对于做人做官都有深刻启示。一个人欲望太强,就会在各种诱惑面前迷失心智;一个人急功近利,势必缺乏长远目光和毅力恒心。尤其是对领导干部而言,更是心态决定状态。没有淡泊宁静的心态,在市场浪潮带来的消费主义面前,在经济繁荣带来的物质诱惑面前,就难免会有公权私用的冲动。只有从内心涵养一汩清泉,才能在诱惑面前做到百毒不侵,在欲望面前做到金刚不坏。力戒浮躁,就要坚守做人的操守和从政的道德,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正确对待名利地位,正确看待进退流转,淡泊处世,静心思考,磨炼意志,砥砺志趣,耐得住寂寞,守得住清贫,正所谓“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五十七)
处其位而不履其事,则乱也。——先秦《礼记·表记》
【释义】处于那个职位却不履行自己的职责,这就要出乱子。
【解悟】在其位谋其事。忠于职守,是我国五千年的优秀文化。三百六十行,行行皆有责任;工农商学兵,人人都有岗位。把握角色定位,分清“本”与“末”,摆正“责”与“好”,乃修身、处事、立业的关键法则。每一位领导干部都有自己的职责范围,守土有责是领导干部的义务。每一名党员干部要强化“干一行、爱一行”的责任意识和使命意识,坚定不移地担起岗位职责,脚踏实地干好本职工作,低调务实、少说多干,全力以赴推动工作落实和事业发展,决不能好高骛远、脱离实际,热衷于喊口号,做表面文章。
只有真抓实干,有务实的作风,才能在工作中突显自己的价值,才能在社会竞争中迎风而立,才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力量。
(五十八)
廉者政之本矣,乃国之四维,立人之大节,仕者之大德。——战国·孟子《孟子·离娄下》
【释义】廉洁是政治的根本、国家的基础、做人的气节,做官的德行。
【解悟】“廉洁”被视为“仕者之德”“为官之宝”“国之四维”。因此,清廉是做人做官的基础,是领导干部开展工作的前提条件,也是国家建设的基础。
老一辈革命家深受传统廉政文化的影响,在廉洁操守上坚持以身作则、率先垂范,所展现出来的廉洁道德品质被称为“东方魔力”。新时代加强廉洁文化建设,就是要通过发挥廉洁文化教育、感染、激励等方面的作用,使广大党员干部在潜移默化中把廉洁自律的准则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将廉洁从政内化为自觉追求,在任何时候都能稳得住心神、管得住行为、守得住清白,做到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推进党内政治生态持续好转,让求真务实、清正廉洁的新风正气不断充盈,实现政治清明。
(五十九)
公正无私,一言而万民齐。——汉·刘安《淮南子·修务训》
【释义】为政者公正而没有私心,说一句话就能使千千万万民众团结一致。
【解悟】“公”就是公信、公道、公心。公信是群众对党的干部的信任,干部有公信力才会有权威。公道是处事的态度、方式与追求,要求处理问题和事情的时候不能厚此薄彼,不阿谀奉承、说谎邀功,不搞看人下菜碟、翻云覆雨那一套。公心就是要遇事考虑全局、大局,坚持按原则办事,不以私情废公事,不拿原则做交易,以肝胆相照的精神、公道正派的作风待人。
党员干部必须时刻把人民群众和党的利益放在高于一切的位置,始终做到公正无私、公私分明,才能树立好党的威信和形象,才能让我们的事业保持活力,才能使我们党始终保持生命力。
(六十)
从善如登,从恶如崩。——左丘明《国语·周语下》
【释义】做善事就像登山一样艰难,作恶就像崩塌一样迅速。比喻学好很难,学坏极容易。
【解悟】习近平总书记在同各界优秀青年代表座谈会上,谈到在实现中国梦的实践中放飞青春梦想时引用了“从善如登,从恶如崩”这句名言,习总书记说:“要牢记‘从善如登,从恶如崩’的道理,始终保持积极的人生态度、良好的道德品质、健康的生活情趣。”
从善越是难、从恶越是易,领导干部越要加强内心自律。一次雪崩,往往是由一片雪花而起。“千里之堤,溃于蚁穴”,防线一旦被攻破,就可能一泻千里。这就需要自觉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始终保持积极的人生态度、良好的道德品质、健康的生活情趣;同时,更需要心怀坚定的意志,努力做到慎独、慎初、慎微,固守内心那一方净土。
(六十一)
与人不求备,检身若不及。——《尚书·伊训》
【释义】对于别人不要苛求完美,对待自己要严格约束,时常检点自身还有哪些不足。
【解悟】习近平同志曾经提出要培养和树立六种意识——信仰意识、公仆意识、自省意识、敬畏意识、法治意识、民主意识。其中自省意识,就是要经常自我约束,经常自我反省,“检身若不及”。
“与人不求备,检身若不及”这句话讲的正是“严于律己、宽以待人”的道理。党员干部不论是工作中还是生活中,不能只知道责备别人,总在别人那里找不是,而应该多看看自己身上的缺陷,多在自己身上找问题,这样才能既促进团结,又改正错误;既给人空间,又让人进步。“律己宜带秋风,处事宜带春风”“以责人之心责己,以恕己之心恕人”,可谓道德原则中处理自己与他人关系的辩证法。
(六十二)
国耳忘家,公耳忘私,利不苟就,害不苟去。——汉·贾谊《治安策》
【释义】为了国家而忘掉自己的家,为了公众利益而忘掉私利,遇到好处不随便追求,遇到祸害不随便躲开。
【解悟】“国而忘家,公而忘私”这句话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很难。而正是由于做起来难,它才被奉为中华家风中的精华而世代受到人们的推崇。
生活中,普通人难免有各种各样的私心,但舍小家为大家,重视群众的利益,勇于担当责任,这是对党员干部的基本要求。我们回过头看看多年前,多少为国为民又克制得了自身私欲的人,都成了大众所敬仰的“人民英雄”。如毕生都在为人民粮食操劳的袁隆平;更有读书时期就意识到自己要为国为民的周恩来。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相信你我都记得,只是有些人在面对欲望的时候,把自己放在了家国前头罢了。
范仲淹说过,“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不管身处于何处、何种地位,都要有为国为人民贡献出自己力量的责任,这亦是义务。
(六十三)
政在去私,私不去则公道亡。——晋·傅玄《傅子·问政》
【释义】为官从政关键在于去掉私心,否则就没有公道可言了。
【解悟】党员干部要履行好自己的职责,就必须遏止私欲,公私分明,按照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要求,把去私作为重要的为政之道自觉践行。例如,敬爱的周恩来总理在理发、招待客人、到老百姓家吃饭,都是自掏腰包,还专门制定《十条家规》严格要求亲属。正确处理公与私的关系,坚持去所私以行大义,是党员干部正确用权、廉洁用权、公正用权、谨慎用权的重要保证。诚如党的优秀干部杨善洲所说:“我手中是有权,但它是党和人民的,它只能老老实实用来办公事,不能用来办私事。”
政在去私,私不去则公道亡。对于党员干部来说,衡量党性强弱的一把重要尺子就是公、私二字。毋庸讳言,党员干部有自己的基本权益和利益需求,但决不能同私心、私利、私欲混为一谈。身为党的干部,当心胸开阔、志存高远,自觉做到大公无私、公私分明、先公后私、公而忘私。
(六十四)
官不可以私予人,人不可以私取官。——晋·陆玩
【释义】官职不能根据私人情感随便给人,人们也不能凭借私人关系来猎取官职。
【解悟】把严选人用人“入口关”,坚持正确选人用人导向,是严肃党内政治生活的组织保证。但是“不跑不送,原地不动”的潜规则在一些地方仍暗流涌动,“能力不如关系”的关系学依然为一些人深信不疑。一级级向上“进贡”,一层层向下“授官”,买官卖官形成环环相扣的腐败链,影响极其恶劣。因此,为官者对公职要有尊重和谨慎,干部选拔任用应当出于公心,不为私利所迷,不为人情所困。各级党组织应把好干部标准、公道正派理念贯穿选人用人全过程,严格按政策、原则、制度办事,真正让忠诚干净担当、为民务实清廉的干部得到褒奖和重用,让阳奉阴违、阿谀奉迎、弄虚作假、不干实事、会跑会要的干部没市场、受惩戒。
(六十五)
取诚信,去诈伪,禁暴乱,止奢侈。——先秦《文韬·上贤》
【释义】任用忠诚信实之人,除去奸诈虚伪之徒。严禁暴乱行为,制止奢侈风气。
【解悟】中国历史早期的思想家们对于如何治理社会,有着深刻的认识,他们认为一是要任重忠贞守信之人:忠心耿耿的人多全力以赴做事,不存二心;信守承诺之士多得他人信任和拥护。 二是抛弃奸诈虚伪之徒:奸诈虚伪之人可以归为小人,他们是唯利是图的墙头草,每一次的表白都是试探,每一次的谄媚都有目的,留在身边便是炸弹,必须抛弃。三是严禁暴乱的行为:暴乱会造成民不聊生,国家的安定、人民的幸福是君主的责任,所以必须严禁。四是制止奢侈的风气:奢侈的风气让人心生攀比,有了攀比之心人便容易虚荣,开始追求表面的东西,而忘记本质的重要性,这是对人的精神侵害,需制止。
(六十六)
欲影正者端其表,欲下廉者先己身。——汉•恒宽《盐铁论•疾贪》
【释义】想要影子正,就必须端正投下影子的标杆;想要下面的人廉洁,首先自身要做到廉洁。
【解悟】群雁高飞头雁领。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作风如何,对党风政风乃至整个社会风气的走向具有重要影响。习近平总书记自青年时期起就是这个理念的身体力行者。党的十八大以来,之所以会形成党心民意同频共振的良好局面,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中央领导同志亲力亲为、以上率下。从带头遵守“八项规定”,到重拳整治“四风”,从开诚布公进行批评和自我批评,到躬身践行“三严三实”,中央政治局坚持从自身抓起、以身作则,树立起徙木立信的公信力,在全党全国产生了强大示范效应。
“打铁必须自身硬”,党员干部要严于律己,身体力行,要常照镜子、正衣冠,自觉抵制各种诱惑,清白做人,干净做事,为全党全社会作出示范,带动党风政风民风不断向好。
(六十八)
智者不为非其事,廉者不求非其有。——汉·韩婴《韩诗外传》卷一
【释义】聪明的人不做不该做的事,廉洁的人不贪求不该有的东西。
【解悟】一些领导干部违法犯罪,就是因为他们没有管住自己的欲望。作为领导干部,就要修清净之心摒弃私心和杂念,给自己的欲望装上“除尘器”和“节制阀”,时常打扫自己精神和思想上的“尘埃”,时刻保存“底线”意识,不滥用权力、不以权谋私,自觉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净化“生活圈”、“工作圈”和“朋友圈”,远离低级趣味,抵制歪风邪气,克制贪图享受的欲望,管好自己的手、脚、嘴,不该拿的不拿,不该去的不去,不该吃的不吃,突破重重“围猎”,在各种诱惑面前,始终保持共产党人高尚的道德情操。
(六十九)
尔心贵正,正则不敢私。——宋•欧阳修
(七十)
为政之道,莫若至公。——宋•司马光
(七十一)
清心为治本,直道是身谋。——宋•包拯《书端州郡斋壁》
(七十二)
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春秋)《管子·牧民》
(七十三)
诚信者,天下之结也。——(春秋)《管子·枢言》
(七十四)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春秋)《论语·泰伯》
(七十五)
得众则得国,失众则失国。——(春秋)曾参《大学》
【释义】得到民众的拥戴就能得到整个国家,失去民众的拥护就会失去整个国家。
【解悟】党员干部要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把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衡量一切工作得失的根本标准,使我们党始终拥有不竭的力量源泉。
(七十六)
谋度于义者必得,事因于民者必成。——(春秋)晏婴《晏子春秋·内篇问上》
【释义】谋划时考虑符合道义的就一定能够实现,做事时注重顺从民意的就一定能够成功。
【解悟】中国共产党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党员干部要始终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始终和人民想在一起、干在一起,推动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推动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